养蜂管理

中华蜂为什么要保护?

中华蜂蜜网 2017年08月26日 07时39分28秒

中华蜂对保持我国植物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一旦中蜂灭绝,我国将有30%的植物灭绝,目前因中蜂的减产,导致一些国家级二级保护植物濒临灭绝。 2006

中华蜂对保持我国植物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一旦中蜂灭绝,我国将有30%的植物灭绝,目前因中蜂的减产,导致一些国家级二级保护植物濒临灭绝。
2006年,中华蜜蜂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也是十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是我国宝贵的蜂种资源。
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在中国,中华蜜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中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华蜜蜂功不可没。中华蜜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洋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华蜜蜂生存危机。而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自1896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和喀尼阿兰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的引进和大量的繁育以来,中华蜜蜂受到了严重威胁,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黄河以北地区,只在一些山区保留少量中华蜜蜂,如长白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吕梁山区、祁连山区等,并处于濒危状态,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新疆、大兴安岭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中华蜜蜂已灭绝,半山区处于濒危状态,大山区如神农架山区、秦岭、大别山区、武夷山区、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东部、南部山区、南岭、十万大山等地区处于易危和稀有状态,蜂群减少60%以上;只在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还保存自然生存状态。
中华蜂为什么要保护?
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态作用,特别有利于高寒山区的植物,华北地区的很多树种都是早春或是晚秋开花的,还有的是零零星星开花的,如果没有中华蜜蜂,植物的受粉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其它蜂种所不具备的特性。中华蜜蜂一旦完全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一只优良的中华蜜蜂蜂王在产卵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寿命为3~5年,最长的可达8~9年。然而20世纪末,中华蜜蜂在北方地区,黄河以北逐步减少了,长白山也只剩下几百群了。中华蜜蜂的减少,主要是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
养蜂业近年来,中华蜂的囊状幼虫病发病频率较高,危害性更大,2011年国内曾经研发出中药用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治疗,但中药治疗主要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间接抗病毒,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相对起效慢,有复发,同时由于中药有味也往往使得蜜蜂不能很好的采食,甚至于发生逃逸,尤其是对重病蜂群治愈效果较
中华蜂为什么要保护?
购买原生态中蜂蜂蜜(去年的已卖完,今年九月底上市可以预定)、获取修心养生好文,来九华旅游,请关注“九华蜂蜜养生”,回复本公众号“鉴别”、“功效”、“用法”等可获取相关文章;个人微信:jhzf-01,欢迎随时咨询。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