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蜜蜂饲养|蜜蜂杂种优势及杂交蜂种累代利用的初步研究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2月09日 12时31分47秒

蜜蜂的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蜜蜂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在经济性状和生产力方面明显超过所有亲本的现象。杂交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群常常表现出整

蜜蜂的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蜜蜂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在经济性状和生产力方面明显超过所有亲本的现象。杂交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群常常表现出整齐一致的性状,在繁殖力、生产力、抗病力、抗逆性等方面均表现优良。
 蜜蜂的杂种优势已被广大养蜂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杂交种应用中,个体蜂场多是向种蜂场购买 1~2 只良种蜂王,再自行育王应用于生产,因此,养蜂者使用的杂交种已经是杂交二三代或更多代次。但同一品种的杂种优势在生产实践中能保持几代?杂交种经多代杂交后,其繁殖和生产上的优势是否会退化?退化到何种程度?为解决这一在养蜂生产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做到科研为生产服务,我们进行了蜜蜂杂种优势累代利用的研究,初步得出了杂交蜂种在生产上的合理应用代次,使杂种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以便指导养蜂者科学、合理地使用杂交种。
1 材料
试验蜂群 40 群,5×5 cm方格网测子框,育王、摇蜜设备,杆秤、王笼、交尾蜂群等。
2 方法
试验用杂交蜂王 KE (P0)产卵王 1 只,于 5 月初培育新王(F1)10 只,待新王 F1 全部正常产卵后,选择体大、卵圈整齐的 F1 蜂王 5 只,再混合培育杂交 2 代(F2) 10 只,以后再用同样方法,用F2 培育F3,在F1 、F2、F3全部正常产卵后,在蜜源丰富的季节统一育王,用 P0 培育 F1,用 F1 培育 F2,用 F2 培育 F3,用 F3 培育 F4。待新王全部产卵后,统一组织试验群,每个组合选择 5 群进行试验,留 3 群作为备补。以上所培育的蜂王 F1……F3 都在蜂种相对较混杂的蜂场交尾,因该蜂场的蜂种血统构成接近于一般养蜂户的蜂种血统结构。
 2.2 试验蜂群的组织形式
选择每一代次的正常产卵蜂群各8 群,其中 5 群为试验群,另外 3 群为备补群,各试验组合编号分别为 P0 、F1 、F2 、F3 、F4。
各试验组合的蜂群都摆放在同一场地,统一由专人管理,每年各组合以相等的蜂数、子脾数、饲料为起点进入试验期。在试验期内,蜂群按组合集中排列在场地上,不许与其它蜂群混放,防止外勤蜂偏集。试验群的蜂、子脾、饲料只允许在本组合内调换,不准与其它组合交换。试验群失王或原王产卵机能失常时,以备补蜂王补充。分蜂以组合为单位,保持本组合的严密性。
试验蜂群由技术熟练的养蜂专业人员饲养,每年4 月进入深山区利用山花蜜源进行春繁,6 月末至 7 月初椴树开花进入生产期,7 月下旬椴树蜜源结束,小转地到浅山区胡枝子蜜源场地进行秋繁,9 月上旬蜜源结束。全年繁殖期 5~6 月,无霜期 110~130 天,年平均气温 2.6~4.9℃,越冬期 125~130 天。
2.3 主要经济性状测试方法
 ①生产力,每 12 天用 5×5 cm 方格网逐群测量一次封盖蛹房(每个方格网内为 100 个巢房,计算有效产卵量);②群势增长率,每21 天以框为单位逐群估量一次蜂数;③产蜜量,每个流蜜期,按组合同期摇蜜,记录产蜜量(扣除补喂的饲料蜜),全年产量之和为总产蜜量;④子脾密实度,挑选试验蜂群中最好的封盖子脾一张,计算连续 10 个方格网内的空房数再除以 100%即为该群的子脾密实度。
3 结果
3.1 不同代次试验蜂群产蜜量的测试
在每个流蜜期,按组合同期摇蜜,记录各组合的产蜜量并进行比较,见表 1。
    由表 1 可以看出,杂交种蜂群从杂交一代(PO)经多次育王到第四代(F4)后,其各代组合间蜂蜜产量变化幅度较大,经t 检验,各代次与 PO 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 F1 产蜜量比 PO 降低 19.2%;F2 比 PO 降低 14.3%;F3 比 PO 增加 9.8%;F4比 PO 降低 23.5%。从总的趋势看,杂交种后代的产量比第一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 F3 是个例外。其增减幅度见图 1。
3.2 不同代次试验蜂群群势增长率的测试
在蜂群增殖期,以框为单位,每21 天逐群估量一次蜂数,计算出不同代次的试验组合群势的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2003-2005 年不同代次的杂交组合蜂群群势增长情况(单位:框)
经 t 检验,PO 与 F1、F2、F3、F4 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和 PO 相比较,F1 比 PO 繁殖力降低 4.2%;F2 比 PO 降低 14.8%;F3 比 PO 提高 2.4%;F4 比 PO 降低 17.3%。从总体趋势分析,杂交蜂种经累代利用后,群势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 F3 是个例外,其下降幅度见图 2
图 2 2003-2005 年不同代次的杂交组合蜂群群势变化幅度
3.3 不同代次试验蜂群产育力测试
在蜂群增殖期,平衡群势后,每12天用5×5 cm方格网测子框,逐群测量一次封盖蛹房面积。每个方格网内为100个巢房,从而进一步测出各群的有效产卵量和蜂王日平均产卵数,结果见表 3。
蜜蜂饲养|蜜蜂杂种优势及杂交蜂种累代利用的初步研究
表 3 2003-2005 年不同代次的杂交组合蜂群产育力测试
    经 t 检验,各组合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和P0 比较,F1 代蜂群有效产卵量基本无变化,F2代比P0 降低 2%,F3 代比 P0 提高 15%,F4 代比 P0 下降 6%,总体分析,杂交蜂种经累代利用后,其有效产卵量变化幅度较小,但第三代是例外,其变化幅度见图 3。
图 3 2003-2005 年不同代次的杂交组合蜂群产育力变化
3.4 不同代次试验蜂群子脾密实度测试
在蜂群增殖期,挑选各组合试验蜂群中封盖最好的子脾一张,计算出连续 10 个方格网内的空房数量再除以 100%,得出该蜂群的子脾密实度,进而可以预测该蜂群的子脾成蜂率,见表 4。
表 4 2003-2005 年不同代次的杂交组合蜂群子脾密实度(  单位:%)
从表 4 可以看出,不同代次的杂交蜂种蜂王产卵子脾密实度差别较小。由此得出,杂交种经累代利用后,其蜂王的产卵性能与代次无关,只取决于蜂王的发育程度与授精充足与否。
4 分析讨论
蜂群的生产能力是由蜂王和工蜂共同体现出来的,是亲代生产能力(蜂王的产卵力、产卵数量、维持群势的能力)和子代生产能力(如工蜂采集、泌蜡、泌浆能力)的总和。在养蜂生产实践中,为充分发挥杂种优势,应使上述二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部分养蜂者反应,同一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往往是第一代最明显,以后随着代次的增加,在繁殖和生产上的优势即不同程度地下降,但也有个别蜂群表现优于第一代。其原因可能是一般生产性蜂场饲养的本身就是杂交种,从种蜂场引种后,由于其周围参与交配的雄蜂种性不纯,导致与优良的处女王杂交后,由于蜂种过于混杂,造成杂种优势降低,而个别蜂王因参与交配的雄蜂与自身组配得当,优势表现明显。因此,生产性蜂场饲养蜜蜂不能追求过杂,以防止基因过于混杂导致杂交后性状分离,优势下降或产生种性退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KE 杂交种,除杂交种本身后代工蜂体色表现整齐一致外,从 F1 至 F4 各代次的工蜂体色分布无规律可循,可能是参与交配的雄蜂血统严重混杂造成性状分离。
生产性蜂场在使用蜂种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生产目的和实践经验,定期轮换不同的蜂种,防止种性退化。
在生产育种实践中,除定期引进优良蜂种外,还应联合所在地的养蜂者,着重加强种用雄蜂的培育,使杂交后代具有双重优势。 
参考文献略。
原载《蜜蜂杂志》2009年9期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小蜜
精彩链接:
科学研究|雄蜂精液采集量与季节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
蜜蜂饲养|影响吉林省蜂群安全越冬因素分析
小蜜有话|石蜜那么多,真相有几个
小蜜有话|想长命百岁么?请选择这个职业——
蜜蜂育种|科学利用评价蜜蜂良种
蜜蜂饲养|蜜蜂杂种优势及杂交蜂种累代利用的初步研究
饲养技术|长白山区定地养蜂增收的几项措施
蜜蜂文化|东北地区蜂种的血统结构
蜂种推介|蜜胶一号,蜜胶就是好
养蜂技术|学会箱外观察,养蜂运筹帷幄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宣传蜂类授粉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吉地松江续长白,
椴黄应香槐。蜂飞促农提质效,研发扶贫保生态。创制良种遍华夏,
新锐熊蜂授粉来。发掘乌拉蜂文化,展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