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养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规模小。目前,我省养蜂场一些显著的特点就是养蜂的规模较小,100 群以上的蜂场很少,多数在几十群,完全以手工劳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主要是副业经营,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养蜂上,从而导致生产技术水平和销售经营都处于一种初级状态。
2.定地或小转地饲养,收入不稳定。由于饲养规模小,不适宜大转地,多数只在省内或周边地区进行采集,而辽宁地区主要蜜源只有洋槐、荆条和椴树等,生产周期短,受几个主要蜜源流蜜影响较大,所以蜂农收入很不稳定。
3. 生产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稳定。目前我省大多数蜂农只生产
蜂蜜,很少有人采收王浆、花粉以及蜂胶等其他产品。如果在蜜源花期前后赶上旱涝灾害,蜂蜜就会大幅度减产,经济效益不稳定。
4. 技术水平低、新技术接收慢。近年来,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他们认为,蜜蜂饲养业环境差,收入不稳定,还要经受蜂蜇,绝大多数年轻人不肯从事养蜂生产,蜜蜂养殖业后继乏人。目前从事养蜂的人员,绝大多数都在五十岁上下,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只知道按照经验管理,接收新事物的能力较差。蜜蜂饲养者老龄化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养蜂业的发展和进步。
5. 蜂病的危害。近年来,慢性麻痹病、白垩病、螺原体和孢子虫等疾病频发以及农药中毒的危害给西蜂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蜂群的群势发展缓慢。同时,中蜂囊状幼虫病依然是影响中蜂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病害。
6. 极端天气影响。近两年来干旱、雨水、大风等极端天气对蜜粉源植物的影响较大,也严重扰乱了蜜粉源植物的泌蜜规律,导致
蜂产品严重歉收,如槐花蜜已连续几年歉收。
7. 蜂产品市场依然较乱。部分蜂产品加工企业采购价格低廉的糖浆充当蜂蜜,而蜂农生产的蜂蜜销售却较为困难,而且价格也被压低。此外,有些蜂农在出售蜂蜜时,也
掺假。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对假蜂蜜曝光后,致使许多消费者购买蜂产品都心存顾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蜂产品的零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