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印象中的
蜂蜜都是色泽金黄,可以缓缓流动并且呈现半透明或者透明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蜂蜜“变质”了,原本金黄色的蜂蜜出现了白色的结晶体,并且“凝固”了。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变质”现象就是结晶。那么为什么蜂蜜会出现结晶现象呢?是所有蜂蜜都会结晶嘛? 蜂蜜结晶的原因要先从蜂蜜的
成分说起。我们大家都知道蜂蜜尝起来是甜的,所以它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糖类,尤其是葡萄糖和果糖。在正常温度下葡萄糖能溶解在蜂蜜中,但是随着温度降低,蜂蜜溶解度下降,葡萄糖就不能继续溶解只能析出,最终出现了结晶体。并且如果温度极低,葡萄糖可能全部析出,那么蜂蜜就会变成白色的结晶状态。而当温度回升时,葡萄糖也不能及时溶解,所以结晶比较难以消失。 那么是不是只有结晶的蜂蜜才是真蜂蜜呢?答案是否定的。蜂蜜是否结晶取决于其
蜜源植物,有的蜂蜜在冬天不会结晶,但是在春天偶尔会结晶,比如冬桂蜜。也有的蜂蜜完全不会结晶,比如纯种树参蜜,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树参蜜还有其他
蜜源,他也是会
结晶的。 而且蜂蜜的结晶不一定都是白色的,根据蜜源的不同,结晶颜色也不同。比如上文提到的冬桂蜜,他可能结晶颜色是黄色或者其他颜色,这是因为蜂蜜还采集了别的蜜源,也就是说蜜源的不纯造成了结晶体颜色的变化。 蜂蜜结晶是一种单纯的物理现象,一般出现在温度较低时,比如10度左右。而且结晶的蜂蜜并不会影响它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所以我们可以放心食用。蜂蜜是否结晶也不是判断其真假的依据,我们要根据蜂蜜种类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