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食谱

中蜂强群形成的条件

中华蜂蜜网 2017年08月09日 07时46分34秒

本文总结我地养蜂老师傅40多年的养蜂经验,结合本人养蜂体会,探索中蜂形成强群的原因和规律,希望与养蜂爱好者交流探讨。 笔者认为,中蜂强群的第一个因素是环

本文总结我地养蜂老师傅40多年的养蜂经验,结合本人养蜂体会,探索中蜂形成强群的原因和规律,希望与养蜂爱好者交流探讨。
笔者认为,中蜂强群的第一个因素是环境,第二个因素是品种,第三个因素是技术。饲养强群,这三个因素都不可或缺。前两个因素是客观条件,第三因素则是必须通过我们努力学习才能具备。
 
一、环境因素 大环境包括气候、蜜源和地理条件。小环境包括蜂箱的大小、形状、巢脾间距、巢门大小、蜂箱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等。
 
1、小环境 养蜂者较容易掌握蜂箱内的小环境,根据实践经验,箱内的空间要大,一般可以放16到24框脾,形状是长方形。
 
我认为正确的繁殖期脾间距是蜜蜂爬在巢脾上的距离,即两只蜜蜂背靠背的距离。脾间距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蜂群生存。
 
上下蜂路也很重要,特别是上蜂路过大,会出现赘脾,给管理带来麻烦,也浪费蜂群内的能量,但是不会影响蜂群群势。下蜂路一般设计为2cm-3cm宽,这样通风好,也便于清理箱内的杂物和防巢虫。一般温度低巢虫高发期巢门开小一点,高温期和大蜜源期巢门开大一点。
 
蜂箱要放在阴凉一点的地方,但一定要有光照,否则易患病。
 
2、大环境 大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植被、蜜源、敌害等。本地春天气温15℃-25℃,零星蜜源不断,流蜜期蜂群内每脾保持二三指宽的间距,这时蜂群发展最好。一般自然分出的一框蜂,通过春天发展到夏初有8框以上。此期间管理的要点是勤加脾,而且新牌造一半就可以加第2张脾了。到了7月,外界不流蜜了,许多8框以下的蜂群,由于存蜜不够以至于飞逃。如果人工喂蜜到8月稻谷花开,可以繁殖大量新蜂。
中蜂强群形成的条件
 
二、蜂种要素 中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地方特性,以适应自然环境而求得生存。比如海南的中蜂比较抗风,我地山区的中蜂比较抗雾,广东的中蜂比较耐热等等。
 
三、技术要素 技术是建立在实际规律上的人为干预。通过技术可以适当强大中蜂群势。下面介绍几种强大中蜂群势的常用方法。
 
1、单王强群技术
剪翅法 保持中蜂强大而不分蜂最简单的做法是把蜂王的翅膀剪掉一边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目的是使老王飞不高。
 
新老更替法 在分蜂期前半个月左右培育王台。当处女王将出房时,介绍到蜂群里提出老王,这样新王代替老王,蜂群就不分蜂,可以发展成强群。
 
自然分蜂法 此法其实是顺其自然的做法,是遵循蜂群发展规律的方法。优点是没有人为干扰,不会影响蜂王质量,容易养强。
 
好的蜂种通常10框群分出一群或两群,并且都在两框以下,这样只要蜜源丰富,原群一个月就发展到10框以上。而分出群又可以作为扩大蜂场的基础群,稍微从强群补充两框子脾就又能发展成强群。
中蜂强群形成的条件
 
2、双王强群技术
老王剪翅法 把老王剪翅,使其元法飞逃,当新王出房后形成自然双王群。
 
介入王台法 当分蜂期过后,把即将出房的王台直接介入到有王群里,待新王出来后形成双王群。双王群形成的条件:一是群势达8框。也有4框左右就可以形成双王群的。二是12框以后不分蜂就形成自然双王,然后群势继续繁殖到18框左右。
最后来了解下中蜂的特点
中蜂对环境适应性强,利用零星蜜源能力强,躲避空中敌害能力强,造脾能力强。但也有不少缺点,如蜂王产卵力强,爱咬脾,好盗蜂,好飞逃。
中蜂为土生土长蜂种,既耐寒又耐热。在天然树洞里能度过-30℃至-40℃的严冬,在10℃的气温下就可出巢飞翔采集,在气温40℃时,还能照常采集、造脾和繁殖。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中蜂嗅觉灵敏、勤劳,在外界有少数零星蜜源开花时,它便能采集,维持蜂群正常繁殖。在同样情况下,意蜂蜂群就需要补充饲喂,否则就会处于饥饿状态。
中蜂飞行灵活,不易被胡蜂、燕子、麻雀、蜻蜓等捕食。在山区胡蜂很多时,中蜂也可以活得很好。中蜂有天然的抗螨和抗美洲幼虫病的能力。
中蜂造脾能力强。不用巢础也能造出整齐的工蜂巢脾,并且蜂群造脾速度快,蜡质好,色泽洁白,熔点高。
中蜂爱分蜂,不易维持强群,导致了蜂群采集力差,利用大宗蜜源能力不及可维持强群的其他蜂种。中蜂喜欢新脾,常常咬掉旧脾,建造新脾繁殖。在蜜源缺乏时,容易盗窃其他蜂群的蜂蜜。在严重缺蜜或无法抵抗敌害时,蜂群会弃巢飞逃。
饲养中蜂应充分了解其优缺点,扬长避短,才能充分挖掘该蜂种的经济价值。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