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食谱

发贡村刘寸军养蜂一年实现脱贫 享受脱贫带来的喜悦

中华蜂蜜网 2018年07月18日 16时32分39秒

早春三月,蜂飞蝶舞。行走在水城县蟠龙镇村村寨寨,成群结队的蜜蜂飞来飞去,不断在生长茂盛的花草中“停驻”,“甜蜜”事业处处可见。  在发贡村三组村民

早春三月,蜂飞蝶舞。行走在水城县蟠龙镇村村寨寨,成群结队的蜜蜂飞来飞去,不断在生长茂盛的花草中“停驻”,“甜蜜”事业处处可见。  在发贡村三组村民刘寸军的屋后,一个个用木板条制成的蜂箱有序堆放,“伺候这些小家伙得有足够的耐心,只有把它们招呼好了,收入才会不断增加。”只见刘寸军慢慢揭开箱盖检查蜂群繁殖情况,随便抽出一格蜂巢,成百上千只蜜蜂紧紧“拥挤”在一起,黑压压的一大片(如图)。  去年之前,刘寸军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妻子常年多病和孩子上学,全家人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辛。“种植玉米,每亩土地最多收500斤,刨除肥料和人工,基本没有结余。”刘寸军说,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只得选择外出务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进江苏的一家工厂没几天,就因为右手受伤打道回府,重新谋划增收渠道。  2016年,蟠龙镇大刀阔斧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当年8月,刘寸军从村委会免费领回了5箱蜜蜂进行喂养。因为细心、耐心、用心,刘寸军的5箱蜜蜂不断扩繁,最多的时候发展到130箱。在村委会的帮忙下,陆续出售获利6万元。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摘掉了贫困“帽子”。  “村里养蜂的人当中,就数他最吃得苦,也养得最好。这几年给媳妇治病欠的钱,他靠养蜂基本都还清了,是其他村民学习的榜样。”村支书李平一个劲地夸赞刘寸军。  “蜜蜂的繁殖能力很强,一箱种蜜蜂如果养得好,每年能分8箱,按照每箱800元的市场价计算,单单卖种蜂就有5000元左右收入,比种玉米和外出务工强多了。你看,这房子就是靠养蜂修建起来的。”刘寸军指着新建的小二楼笑着说。  在蟠龙镇,享受着“甜蜜”事业的刘寸军不是个案。  近两年来,蟠龙镇结合县委、县政府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调整决策部署规划,采取“合作社+技术人员+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去年6月,蟠龙镇引进产值24万元的基础蜂群300群,经过两个月的扩繁,就增加到了800群、产值64万元,采蜜2681斤、产值40万元。目前,蟠龙镇8个标准化养殖蜂场已经建设并投入使用,建设完成繁种基地200亩,培训贫困户养殖技术11期800余人,其中贫困户620人次。  “经过培训的贫困户就是现成的技术带头人。”蟠龙镇党委副书记朱绍郡说,2018年,蟠龙镇计划新建30个标准化蜂场,每个标准化蜂场每月能繁蜂50箱,实现产值8.4万元。按“一个标准化蜂场+一个技术贫困户+4户一般贫困户”的运营模式,一年下来技术贫困户可获收益4.2万元,其余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5万元。  循着“甜味”追踪而来的水城县鸡场镇、勺米镇和六枝特区等地养殖户纷纷“下单”:20000群蜂、50吨蜂蜜。“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蟠龙镇的“刘寸军们”喜不自禁。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