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减肥

【蜂奥·头条】蜜蜂,史前时代的舞者(三)

中华蜂蜜网 2017年04月21日 16时06分26秒

欢迎收看蜂奥蜂胶大型科普连载专题:探秘蜜蜂起源 被子植物和蜜蜂起源的关系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是植物界发展到现阶段最高等的植物,在当今地球上最占

欢迎收看蜂奥蜂胶大型科普连载专题:探秘蜜蜂起源
被子植物和蜜蜂起源的关系
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是植物界发展到现阶段最高等的植物,在当今地球上最占优势,分布也最广。由于它们的多种多样,使大自然变得绚丽多彩,花香鸟语,蜂飞蝶舞,生意盎然。
被子植物最明显特征表现在花器上,它的胚珠着生在密闭的子房中,受精后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有时连同花萼、花托,甚至连同花序轴)发育成果实,种子包在果皮中。被子植物中,很多是属于虫媒花的,具有虫媒种种特征,如鲜艳的花冠、特殊的花香、多样性的蜜腺以及黏重的花粉等等。
蜜蜂的起源与被子植物的起源密切相关,此乃当代多方面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尤其后者,关键在于被子植物化石的产地、时代及与被子植物相关的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19世纪以来,有关学者们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提出种种观点,特别是我国部分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我国西南的华夏植物区。各种观点各有其论据。但应提出的是,任何一种观点都必须以被子植物早期之前的祖型类群的化石为依据,即所谓原始被子植物为依据。遗憾的是,上述观点尚未获得可靠的被子植物及花粉化石,尤其是被子植物最早起源的化石作为依据。
根据当前我国已发现的被子植物及其花粉化石资料探讨其与蜜蜂起源的关系,大体上可提出框架式的设想。
目前已知, 在我国华北古陆辽西早白垩世早期的初期出现了可疑的被子植物Potamogeton sp.,说明原始被子植物在华北古陆出现的可能性。此期正是蜜蜂早期类型─古蜜蜂出现的时期,也是蜜蜂发展中的原始阶段。
进入早白垩世早期的后期至早白垩世晚期,除西南地区仍被海浸外,在我国许多地区早已普遍发现了为数不多的被子植物花粉的化石,尤其在华北古陆,由东向西形成兴起的局面。
【蜂奥·头条】蜜蜂,史前时代的舞者(三)
此期,东起胶东半岛,经冀北、内蒙固阳、河西走廊至新疆吐鲁番盆地,都发现了被子植物花粉化石,主要有如下种类:棒纹粉属(Clavatipollenites)、星粉属(Asterpoollis)、三沟粉属(Tricolpopollenites)、网面三沟粉属(Tricolpites)、三孔沟粉属(Tricolporopollenites)、柃粉属(Traxinipollenites)、百合粉属(Liliaciclites)、壳斗粉属(Cupuliferoidaepollenites)、哈氏粉属(Hammenia)、 多孔粉属( Polyporites)、 鲁茨粉属( Rousea)、 四沟粉属(Tetracolpites)等。被子植物的出现为蜜蜂早期类型的发展, 并演化为以被子植物花蜜为生的真正蜜蜂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在我国东南沿海陆缘早白垩世早期的若干火山地群,包括苏北、赣东、浙西、闽西、闽东及粤东等地,均未发现被子植物花粉化石。进入早白垩世早期的后期至早白垩世晚期,这些盆地主要是红层的陆相碎屑岩、夹凝灰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反映出这个时期东南沿海陆缘地区由早期的湿热转为干旱,被子植物及其花粉的化石仅在部分地区被发现,说明了本区干旱气候条件下被子植物的生长不如华北地区湿热条件有利。
中南~华南地区,受到了燕山运动Ⅱ幕的直接影响,在早白垩世早期,华北地区与本区已被升起的古秦岭~古大别山所隔离,地势抬升,未有早期的沉积,自然也未发现被子植物的花粉。到了早白垩世晚期,本区地势下降,沉积了若干大中型盆地,如江汉、衡阳、洞庭、南昌诸盆地。
在这些盆地的若干地层中,发现了占1.1%~7.4%的被子植物花粉,其余盆地中迄今未发现被子植物花粉的化石。这可能由于中南、华南气候进一步干旱和地表强烈氧化,直接影响其生长有关。
西南地区颇为特殊,至白垩世晚期,西藏仍沉没于海洋之中;四川、滇中、滇西盆地已沉积一片红层的碎屑岩,如四川盆地的天马山组、夹关组;西昌地区的飞天山组;楚雄盆地的高峰寺组、普昌河组;滇西盆地的景星组、曼岗组等等。迄今也未发现被子植物花粉的化石。
从上述化石资料可以看出,在华北古陆早白垩世早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甘肃以及山东等地,植物及其孢粉化石总的面貌以真蕨类为主导地位,次为银杏和松柏类,苏铁类也常见,唯独未发现被子植物及其花粉化石。
此期,我国南方浙江、福建、江西以及西北、西南,包括西藏等地所发现的植物化石属、种明显少于北方同一时期的种类,主要是真蕨类、苏铁类和松柏类,银杏极少,反映出南方植物群是在气候干旱条件下生长。同样也未发现被子植物为特色。
【蜂奥·头条】蜜蜂,史前时代的舞者(三)
早白垩世早期,南、北方植物群中未发现被子植物及其花粉化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被子植物仍然处于原始阶段,这与蜜蜂在发展中处于原始阶段尚未演化为真正蜜蜂的结论相吻合。
进入早白垩世晚期,华北古陆植物群迅速发展,其属、种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南方,尤其重要的是普遍出现了被子植物,使植物群进入兴起的发展时期。被子植物化石有Sapindopsis 、Yanjiphyllum ellipticum、Rogersia angustifolia和Dictyophyllum等等。
然而,此时南方相当层位的浙江馆头组、江西赣州组中,虽然采到植物化石,但种类贫乏,以苏铁类,尤以本内苏铁和松柏为主,银杏极少,木贼几乎未见,夹蕨类多为叶片小、叶膜厚的种类。这个植物群显然反映了干旱、炎热的气候。另一方面,在闽东石帽山组、禾口组中已发现了被子植物花粉化石,显示与华北古陆此期出现的被子植物同步,且同属于热河生物群的区系范围。
从上述植物化石资料可以看出,早白垩世早期的初期,我国南北均未发现确切的被子植物,仍处于被子植物发展中早期的原始阶段,尚未发展到真正被子植物阶段。进入早白垩世的后期至白垩世晚期,中国北方普遍出现了被子植物,形成被子植物兴起阶段。此期南方,仅在闽东盆地石帽山组、衡阳盆地神皇山组、海南岛母鹿湾群中发现了为数甚少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而广大南方地区仍以裸子植物及其花粉化石为主。实际资料表明被子植物及其花粉化石乃最早出现于华北古陆。
蜜蜂和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是一项值得深思的复杂问题。根据已知有关化石资料,结合地质背景、古生态演变等综合论证,两者的起源地与地质年代看来可以认为是与“热河生物群”协同起源于华北古陆的早白垩世(1.3亿年)。
文章相关观点论述由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只做分享,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