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面膜

蜂蜜行业造假黑幕触目惊心!

中华蜂蜜网 2018年08月30日 09时48分39秒

由于过去我们的经济生活相对落后,老百姓吃蜂蜜者廖廖无几,蜂蜜企业受利益趋动,基本都是从蜂农手中收购的非成熟蜂蜜,经过浓缩加工后进入市场,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什

由于过去我们的经济生活相对落后,老百姓吃蜂蜜者廖廖无几,蜂蜜企业受利益趋动,基本都是从蜂农手中收购的非成熟蜂蜜,经过浓缩加工后进入市场,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好蜂蜜。蜂蜜的酿造过程比较繁琐,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集花蜜后,返回蜂巢,反复吞吐加工;期间,蜜蜂分泌的多种转化酶会混入花蜜中,使花蜜中的蔗糖尽可能地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活性酶、维生素、氨基酸、抗氧化物质等;同时蜜蜂通过不断扇动翅膀,蒸发花蜜中的水分,使其含水量由80%左右降低到20%以下;最后,蜜蜂会用蜂蜡将巢房封盖。这就是蜂蜜的整个酿造过程,大约需7至16天,这样的蜂蜜通常也被称之为:成熟封盖蜜!成熟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美容效果非常明显,而且长久存放不易变质!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目前我国生产销售的蜂蜜大多都是非成熟蜂蜜,其含水量较高、蔗糖未充分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蜂巢未封盖、酿造周期仅1-3天左右!与成熟封盖蜜相比,非成熟蜂蜜不仅容易变质,而且营养价值和美容效果也大打折扣!近日有业内人士曝出:国内部分蜂蜜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在售价较高的蜜种里掺入价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有些企业为了提高产量且通过检测,在蜂蜜中勾兑用陈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    一时间,国内蜂蜜行业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一些商超和一些蜂蜜专卖店销售的蜂蜜产品标注含糊不清,多以“天然”、“野生”、“纯正”等关键词作为卖点,却没标明蜂蜜具体成分,不少经过加工的蜂蜜产品仍以“蜂蜜”自称,令消费者真假难辨。  在一家大型超市内,在售的蜂蜜种类众多,有枣花、洋槐、荔枝蜜、龙眼蜜、百花蜜、山花蜜等多种,除了传统的蜂蜜外,还有益母草蜜、玫瑰蜜等,500克装的蜂蜜价格多在19元至上百元不等,销售人员称这些都是纯正的蜂蜜,没有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当记者问到如何挑选品质较好的蜂蜜时,蜂蜜专柜的导购人员都从蜂蜜产地、“野生纯天然”以及不同种类花蜜不同的功效等方面入手向顾客推介,而当问及关于果糖、葡萄糖的具体含量时,他们却含糊其词  按照规定,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应为60%。有关专家表示,“果糖和葡萄糖”指标虽然不涉及食品安全,但却是蜂蜜的重要质量指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过低,表明产品可能掺入了其他糖类物质,也会造成蜂蜜口感和营养价值的降低。记者发现,价格较为便宜的蜂蜜外包装上多写着“调配蜜汁”、“蜂蜜含量≥50%”等字样,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也都是正宗的好蜂蜜,只是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而已。  事实上,蜂蜜掺假现象长期存在,每年相关部门抽查后都会曝光问题产品。  蜂蜜造假手段多样  此前消委会的一项蜂蜜检测发现:55款蜂蜜样本中有14款掺杂了糖分,被检出掺杂糖分的产品中有12款竟然还声称是天然或纯正蜂蜜。  资深蜂蜜专家透露,不仅农贸市场出售有假蜂蜜,在许多大型超市也有假蜂蜜。    据介绍,蜂蜜造假由来已久,手法多样而且不断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蜂蜜生产期间用白糖或者糖浆直接喂养蜜蜂;二是往蜂蜜里大量掺入糖浆等较低成本的糖类;三是往蜂蜜里加入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添加剂,用“蜂蜜制品”伪造“蜂蜜”;四是在同为真蜂蜜的情况下把价格低的掺入到价格高的当中,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透露,使用糖浆制造假蜂蜜,其成本要明显低于真蜂蜜。用果葡糖浆生产“蜂蜜”,每吨大约4000元。而蜂蜜价格因产地各异,一般每吨在2万到4万元之间,因而假蜂蜜的利润相当可观。此前曾被曝光的某蜂业公司掺假方式就十分隐蔽,在洋槐蜂蜜中至少掺了60%油菜花蜂蜜。“这样下来,既不容易被发现掺杂现象,也大大压缩了蜂蜜的生产成本,企业就可获取更高额的利润。”业内人士表示。  掺假不绝在于标准“缺陷”  这些年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可是为何蜂蜜产品的掺假情况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现有的国家标准不够完善以及监管的缺失,是假蜂蜜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蜂蜜主要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国内的标准允许有少量蔗糖,国外一般强调无添加、无提取。根据蜂蜜的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的规定,蜂蜜只能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达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过10%。尽管蔗糖的含量不多,这一规定却无疑承认了加糖的合法性,形成了一种负面的效应。    而在2011年的蜂蜜国标实施前,蜂蜜的旧标(GB18796-2005)在真实性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异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矿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业生产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蜂蜜虽然是进入市场较早的农产品,但其在市场运作上并不规范,“在散装蜂蜜这一块质量上很难得到保障,比如对于养蜂散户私自兜售假蜂蜜的行为,政府监管是比较缺失的,通常只有工商部门会监管”。  行业缺乏监管,加之从业者急功近利,造成消费者执“蜜”不悟,在养蜂散户处购买所谓的土蜂蜜,即使是假的,也无从知道。  如何破解行业困局?有待于蜂农、生产企业、社会职能部门、广大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强调自律、普及辨别假蜜的有关知识,让假蜜无处遁形,让真正的好蜜走进千家万户。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