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偏方

蜜脾在蜂巢中的调温作用

中华蜂蜜网 2018年10月28日 10时51分20秒

 相当一部分养蜂人对蜜和蜜脾的认知,尚在作为蜜蜂的食粮和粮库含义上;而一些蜂友已上升到是蜜蜂越冬巢内的“保温物”层面。认知蜜脾是蜜蜂越冬巢内较为完善的“调温

 相当一部分养蜂人对蜜和蜜脾的认知,尚在作为蜜蜂的食粮和粮库含义上;而一些蜂友已上升到是蜜蜂越冬巢内的“保温物”层面。认知蜜脾是蜜蜂越冬巢内较为完善的“调温系统”,对蜜蜂安全越冬有着重大意义。   蜜脾在越冬蜂群与度夏蜂群中的重要性,以及在食物意义上的论述,几乎被有关蜜蜂的书刊、资料讲得多之又多或细之又细,已不必再说。但蜜脾对于蜂群维持正常的巢内育儿温度,其在安全越冬时所起的保温作用,值得再议。
  通常,越冬和春繁期间,养蜂人总要对蜂巢内外的温度状况作一番考究。之后,采取自认妥当的保温措施。例如,在巢内填塞一些保温物,箱外则采用厚厚的保温物包覆。   其实,再好的人造保温物也好不过满框封盖的全蜜脾。整蜜脾的保温作用相似于保温框,但它的绝热保温效果若单纯从物理“绝热”性能而言,比同样厚度的棉质保温物强。从这一意义上看,为保温而加入一个保温框的效果,远不如加入一张全封盖蜜脾为好。   然而,“保温”和“调温”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本文想要叙述的是更深层次的“蜜脾在蜂巢内的调温作用”。简单说,蜜蜂以一定质量的蜜脾,构筑蜂巢内完整的“调温系统”。比人类创造的暖气设备和空调更简单、更节能、更环保、更完善,而且更实用。
  为方便理解,在叙述“蜜脾调温”原理前,需要先从冰与水的转化过程说起:在水与冰的转变过程中,有这样的物理现象:当水温降至0 ℃时,在水中便开始出现许多微小冰晶,又称“微晶”。气温若继续下降,水温却仍保持在0 ℃不变。但水的内部微晶数量增加,并不断增大成为晶体冰。同时,不断向周围放出热量。经科学测定:每一克水变为结晶冰会放出80卡热量,换算为焦耳数则为336焦耳,这叫放热反应。相反,水中晶体熔解还原为水时,要吸收热量。每克冰熔解为水要吸收80卡热能,即336焦耳。这叫“吸热反应” 。下雪不冷化雪冷便是这个道理。   地球上的水体、湿地、海洋及冰山和南北两极的冰盖,构成了地球的重要调温系统。要是没有水,地球就会像月亮一样,白天地面被太阳晒得像火炉,晚上冷得像冰窟。正是因为有水,地球上才有生命出现,有现在的天气和温度。明白了水和水体,对地球生命的重要作用和调温原理,就不难解释和理解蜜与蜜脾在蜂巢内的调温作用。
蜜脾在蜂巢中的调温作用
  我们知道,相当一部分蜜在14℃左右,会结晶并会放出热量,只是每克蜜的结晶热比水少,大约为25卡/克,相当于105焦耳/克。在解晶时,也会吸收同样热量。这就不难理解当蜂巢内有一定数量的蜜脾时,就会对蜂巢温度起到调节作用。巢内存蜜不多时,对巢温度变化起到的调节作用小。这时,巢内温度若需要提升,蜜蜂只能通过吃蜜来提高巢温,蜜耗便会相应增加。   蜜蜂处在巢内无子的越冬状态时,会把蜂巢中心温度保持在20℃~25℃,蜂团外围保持在15℃左右。高于15℃蜜蜂巢内散团能自由活动,并出外采集活动,低于14℃则出巢活动较少,巢内开始集中结团保温。经测定,蜜蜂在14℃时每只工蜂每小时耗蜜仅0.3mg,当温度下降到11度时耗蜜量会增产增加到11mg,巢内温度进一步下降耗蜜量进一步上升,温度降到8度以下时,蜜蜂将冻僵而亡。
  越冬蜂巢内是这样,度夏时的道理也相似。巢内温度在正常育子温度时每只工蜂每小时耗蜜量在0,7mg,当气温上升到38度时,每只工蜂每小时耗蜜量会上升到1.4mg以上。巢内若有一是量贮蜜存在,这些蜜白天会吸收太阳热量,以解晶形式吸收能量,使巢温保持在一定温度,晚上会把白天吸收热量以结晶类似的方式放热,使巢内保持一定温度。这一调温过程利用太阳能,因而不用消耗蜜。  这种调温方式对蜜蜂来说非常重要也十分有利,它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量,不用付出劳动和代价就能使巢内保持合适温度,是最有效也最节能的一种方式。因此,越冬巢内的贮蜜量不能仅考虑蜜蜂过冬够不够吃的问题,还需要考虑蜜蜂保存有足够的调温蜜量。
蜜脾在蜂巢中的调温作用
  在自然野生态的蜂巢内,蜜蜂为自己的过冬早已准备了充足的贮蜜。未知其中道理者所养的蜂群则不一样了。他们在秋未把大量的蜜蜂存蜜摇空,再按蜜蜂过冬所需口粮量喂给白糖,是现代养蜂之不足,见蜜就取是现代养蜂之恶习!   应该提倡人与蜜蜂和谐相处,不能以掠夺方式对待蜜蜂。一定要善待蜜蜂,为其在巢内留有充足贮存蜜十分必要。这样,实际上对蜂与人都有好处。把秋蜜留到过冬后春繁开始,已有新蜜进巢接替时,再取出已十分成熟的封盖蜜,还能大大提高蜜的质量和品位,改变目前我国蜜质量状况也是一种有利之举。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