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知识

【蜂奥·头条】云南民族的蜜蜂文化

中华蜂蜜网 2017年04月21日 16时06分20秒

欢迎收看 蜂奥蜂胶蜜蜂文化系列专题第二讲:少数民族蜜蜂文化 云南各族人民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期对蜜蜂的观察、认识和了解,融蜜蜂于生活之中,产

欢迎收看
蜂奥蜂胶蜜蜂文化系列专题第二讲:少数民族蜜蜂文化
云南各族人民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期对蜜蜂的观察、认识和了解,融蜜蜂于生活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
经查阅有关资料,在云南25个民族的传说、神话、故事、叙事长诗、情歌、寓言等民族民间文学中,多穿插有蜜蜂的情节,是民族蜜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 纳西族的《蜂花相会》、《东术战争》、《杜鹃鸟的来历》;彝族的《阿诗玛》、《阿细的先基》、《六族迁徙典籍》、《逃婚的姑娘》、《赛玻嫫》、《彝吉喜花妮》等;
怒族的《女始祖茂充英》;傈僳族的《捕蜂调》;独龙族的《家禽和野蜂》;布依族的《肥猪与蜜蜂》;白族的《采花歌》、《蜜蜂想花花想蜂》;苗族的《酒礼哥》、《娘阿莎》;布朗族的《别割断盟过誓的衷肠》;傣族的《南俄洛桑》;哈尼族《阿波仰者》;拉祜族的《牡帕密帕》等民族民间文学中,都可见到活跃在字里行间的蜜蜂。
纳西族的民间文学中,流传民调三大调《殉情调》、《欢乐调》、《相会调》最富盛名,其中《蜂花相会》最受欢迎。“蜂子离开花不酿蜜,花离开蜜蜂不开花。”充分唱出了蜜蜂和鲜花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寓意男女情人间不可分离之情。
彝族的分支阿细人的民间叙事长诗《阿细的先基》中,有许多神奇的关于蜜蜂的传说,在“最古的时候”一章中写到:“黄石头里面,住着蜜蜂,那一巢蜜蜂啊,是最早盘庄稼的人。盘庄稼的时候,他们没有脚,就用翅膀当脚走。他们没有刀,就用嘴当刀使。他们没有口袋,就用肚子当口袋。庄稼盘好了,盘着回家去了。世上的人们啊!不会做活计,快去跟蜜蜂学,不会盘庄稼,快去跟蜜蜂学。”这是对蜜蜂辛勤采集花蜜的行为进行仔细观察之后,号召人们学辛勤的蜜蜂,努力盘好庄稼,寓意十分深刻。
《彝族六祖迁徒典籍》中记载了古代彝民对蜜蜂的深刻认识。如“鲜花遍地开,蜜蜂一群群,母蜂(工蜂)会采蜜,飞到花蕊上,小儿(幼蜂)不知来,只往花边转。”较为仔细地观察了蜜蜂采集花蜜的情况。又如“梨树花灿灿,蜜蜂采花忙,蜂儿不采粉,果实鸟不食,结果不值钱,此树就该死。”生动地记载了蜜蜂采集花粉同时,为果树传播花粉,才能结出果实的科学道理。
在神奇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的海洋中,几乎每部情歌,都借用蜜蜂来比喻人们的爱情,以蜜蜂和花的关系,寓意对爱情的忠贞。如被誉为“连城之壁”蜚声世界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是彝族分支撒尼人传世之作。其中阿诗玛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栽花引蜜蜂,蜜蜂不理他。” 
其他各民族情歌中,都可见到活跃在字里行间的蜜蜂,现摘录其中两首情歌如下:以共赏。
花见蜜蜂朵朵开
(壮 族)
妹是桂花千里香,
【蜂奥·头条】云南民族的蜜蜂文化
哥是蜜蜂万里来,
蜜蜂见花团团转,
花见蜜蜂朵朵开。
花儿不开蜂不来
(苗 族)
小河岸边花正开,
蜜蜂千里寻花来,
花儿不开蜂不采,
妹不逗郎郎不来。
在一些民族的文学中,还记载着以蜜蜂为主题的神话故事。
怒族的《女始祖茂充英》记载着怒族共同的女始祖的传说,并形成了怒族对蜜蜂的图腾崇拜: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降蜂群,歇在怒江边的加拉底树。后来,蜂与蛇交配,——又说与虎交配,生下怒族的女始祖茂充英。茂充英长大后,又与虎、蜂、蛇、麂子、马鹿等动物交配,所生后代子女繁衍,即成为虎氏族、蜂氏族、蛇氏族、麂子氏族,马鹿氏族,而茂充英则成为各氏族公认的女始祖。”
【蜂奥·头条】云南民族的蜜蜂文化
各民族所选择的图腾,都与生活环境有关。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森林茂密,蜜源丰富,有大量的东方蜜蜂和黑色大蜜蜂(岩蜂)生存。“蜂氏族”(“别阿起”)从古至今擅长采岩蜂、蜡和饲养东方蜜蜂,取其蜜蜡,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蜂蜡在清初就被列为贡品。因此,把蜂作为图腾来崇拜,显然与怒族古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东术战争》是纳西族以神话方式叙述的一场古代部落战争,其中一个以蜜蜂为主题的故事:“米利东(古代纳西族的一个部落)料到米利术(另一部落)要来入侵,派蜜蜂去侦察。蜜蜂飞到术地的黑屋顶上,被米利术养的马蜂发现,包围。米利术把捉到的蜜蜂拷问了九遍,又诱劝了七回,蜜蜂都不搭理,术主便下毒手,把蜜蜂的舌头割掉。蜜蜂飞回后,只会“忍哩软啷”嚷。从此,蜜蜂飞时只会“忍哩软啷”地叫了。
《杜鹃鸟的来历》是纳西族又一以蜜蜂为题材的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丽江的指云寺里,有一个孤苦伶仃的喇嘛,叫杜宁,想到自己的父母,十分悲伤。
一只小蜜蜂来到他面前飞旋。杜宁求道: “小蜜蜂,我的好朋友,你每天到处飞,可知道我的父母在哪里?”
蜜蜂停在一朵花上,告诉杜宁:“你的父母被财主抓去当兵,母亲被财主玷污后,不知下落。你父亲回来,不见你们母子,便去当了长工,后来掉进金沙江淹死了。
杜宁听了小蜜蜂的话,痛哭了一阵,决心要报仇。蜜蜂看杜宁铁了心,借给他一双翅膀,呼风唤雨,把财主连同他家的房子、家畜一齐冲到河里去了。
杜宁飞到森林里,去寻找母亲,成天“阿妈,阿妈”地叫,变成了一只杜鹃鸟。
上述两个神话故事,蜜蜂作为善良而坚强的使者,被人们世代传颂,表示崇敬。各族人民在与蜜蜂的共同生活中,还创造了优美的民族民间音乐。纳西族的传统口弦,白族的嗔呐调,彝族的小三弦调都有《蜜蜂过江》,玉溪花灯调《小蜜蜂》、《蜜蜂图》、《十个蜜蜂》等等。
人们还模仿蜜蜂的行为及养蜂生产活动,创作了传统的民族舞蹈,如布朗族、佤族、傣族跳的《蜂蛹鼓舞》;傣族、布朗族跳的“板曲”《蜡条舞》,象征着幸福和光明; 彝族跳的《黄鼠狼掏蜂蜜》等等,以优美动人的舞姿,将蜜蜂的生动形象展现在舞台上,或各民族的盛大节日里。上述仅是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书籍中,所查到的一小部分,已足能说明蜜蜂已融于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之中,是蜜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相关观点论述由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只做分享,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