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知识

蜂蜜“触网”的新营销之路

中华蜂蜜网 2018年07月24日 16时25分01秒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大街街道的杨贵元从1978年养蜂以来,与蜂为伍近40年,每年追逐花期跑遍全国。多年来,杨贵元凭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蜜真任凭他人论”的老经验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大街街道的杨贵元从1978年养蜂以来,与蜂为伍近40年,每年追逐花期跑遍全国。多年来,杨贵元凭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蜜真任凭他人论”的老经验销售蜂蜜。他整日忙于养蜂,生产出来的蜂蜜靠口碑相传积累了一些顾客,剩余的由收购商收走。  最近,二女儿杨糯青的举动让他开了眼界。杨糯青在微信上开了一个专门销售蜂蜜系列产品的小店―――“甜蜜小铺”。杨贵元开始不以为然,想不到1份、2份、10份、100份……短短几个月销量剧增,而且还招了20几家代理商。  日前,记者前往江川区九溪镇郊外杨贵元的养蜂基地时,数百箱蜜蜂正休养生息。精心照顾过冬蜜蜂的杨贵元放下手中的活,回忆他走南闯北养蜂的经历。“酿蜜全凭良心,做真货就不怕没销路。”杨贵元自豪地说:“在江川这一带,大家都知道我老杨的蜜真、蜜好。”虽然通过口碑相传,杨贵元确实销售出去了一些蜂蜜,但他年产15至20吨蜂蜜,大部分还得靠中间商前来收购。  杨糯青从小目睹父亲每年从正等产品,并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小蜜蜂作为所有产品包装的logo。  通过宣传推广,杨糯青小店逐渐有了顾客,工作再累、再晚,她都要把当天的订单整理完并发货。  最有起色的是2015年的圣诞节,她把蜂蜜洗面奶、唇膏设计成圣诞礼物,被抢购一空。  年前,杨糯青收回了数码相机的投入,父亲及全家都开始对网络销售有了认识。尽管“触电”时间不长,杨糯青总能抓住机会紧扣主题做些营销宣传。蜂蜜衍生产品的打造、节假日礼品的包装,总能给顾客新感觉。  杨糯青说,网络的力量真大,她的微店品牌“甜蜜小铺”不到一年的时间知名度大增,对于过去养蜂这种经常奔波于“荒郊野外”的行业,无力到城里设专营店也能传播、销售了。她认为现在虽然知名度大了,市场面也拓展开了,但农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产品品质,她家会始终保持养蜂人的本色―――卖真蜂蜜。  微信也好,淘宝也罢,都是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营销途径,对于生产企业或个人,应正确使用和看待。首先它是一个发展较快、面较广的“推广+营销”平台,其特点是成本低、传播快。对于具有传统销售网络的企业,建议注重对传统销售商的保护,以免影响线下的销售。其次,无论任何营销模式,产品的品质是第一位的,只有货真价实的产品才有“生命力”,网络上品牌打造才能持续。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