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知识

蜜蜂饲养|吉林省蜂群安全越冬的影响因素

中华蜂蜜网 2018年09月27日 09时27分20秒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养蜂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椴树、槐树、山花、向日葵四大商品蜜源及辅助蜜源200多万公顷,蜂蜜年蕴藏量10万吨以上,可放养蜜蜂80万群。全省养蜂户现已达到440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养蜂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椴树、槐树、山花、向日葵四大商品蜜源及辅助蜜源200多万公顷,蜂蜜年蕴藏量10万吨以上,可放养蜜蜂80万群。全省养蜂户现已达到4400多户,饲养蜜蜂27万群左右。按蜜源基地的分布区域形成了专业养蜂和兼业养蜂、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等生产经营形式。
越冬室
特殊的气候形成了特殊的养蜂生产特点,即繁殖期短、蜜源植物花期短、养蜂生产期短、越冬期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蜂群越冬效果决定了养蜂生产的成败。从2010年开始,我们结合春季养蜂技术培训,对吉林省8个养蜂主产区县、17个养蜂专业合作社、600户养蜂户、40000群蜂,连续3年开展了越冬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越冬效果参差不齐,越冬死亡率、越冬饲料消耗量差别较大,分析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气候因素
气候多变是影响3年来蜂群安全越冬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晚秋和初冬两个阶段。
1.越冬前期温度偏高
本地补喂越冬饲料结束时间一般在10月20日左右。此时白天最高温度为17~22℃,夜间8~15℃,早晚温度在10~12℃之间,蜜蜂的飞翔时间较短,活动量少,主要集中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但2010年秋季干旱少雨,温度偏高,10月20日~11月20日,白天气温经常攀升到25℃以上,且持续时间长,与正常年份同期相比,温度偏高8~11℃。由于外界高温,导致蜜蜂大量空飞,促使多数当年秋季新更换的蜂王产卵,越冬蜂一方面清空巢房给蜂王产卵,同时还要分泌王浆,参与哺育幼虫工作。越冬蜂消耗体力和体质,缩短了寿命,在越冬期提早死亡,群体消耗多。
高温还导致蜂群越冬期延后,与历年相比,近3年越冬开始时间延后10~15天,室外越冬的蜂群在12月份还有出巢飞翔的天气。这些因素增加了蜂群无谓活动时间,蜂团松散,饲料消耗大,寿命缩短。
2.越冬后期温度偏低
吉林省蜂群结束越冬排泄时间一般在3月15日~20日左右,此时外界白天温度大约8~10℃以上,地上积雪基本消融,风力在2~3级,适合蜜蜂越冬后排泄飞翔。2011年春季蜂群排泄时间为3月26日,2012年为4月5日,2013年推迟到4月12日,个别地区到了4月18日,晚了近20天,对室内越冬的蜂群造成致命打击。
一是饲料不足,由于越冬时间延后,部分蜂群饲料消耗殆尽甚至完全耗尽,排泄前饿死在蜂箱内。
二是大部分蜂王开始产卵,出于本能工蜂被迫升高巢温,饲料消耗多,同时越冬老蜂提前分泌王浆饲喂幼虫,体质和体力消耗快,寿命缩短。有的工蜂试图出巢采水,无法归巢,冻死、饿死在箱外。
三是下痢现象严重,除了部分蜂群下痢是饲料质量原因引起外,多数下痢蜂群是由于粪便在肠道内积存过多,而又不具备排泄条件,造成下痢。下痢蜂群死亡率更高,幸存下来的寿命缩短。
二、蜂种因素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同蜜蜂品种(系)形成适应不同气候特点的生物学特性,如黑体色蜂种耐寒、育虫节律陡、秋季停卵早及黄体色蜂种耐热、育虫节律平缓、秋季停卵晚等特点。调查结果显示,蜂种耐寒性下降也是影响越冬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国内外蜂种交流的普及,近几年,吉林省部分养蜂户从国内多地引进蜂种,特别是引进浆蜂血统,提高了蜂王浆产量,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但浆蜂的耐寒性远不如本地意蜂,更无法和黑蜂相比,虽然越冬前蜂群群势很壮,但在越冬期大量死亡,有的蜂场越冬群势削弱率高达70%,整群死亡率达到20~30%。
三、病虫害影响
影响蜂群越冬的病虫害主要是蜂螨和蜜蜂孢子虫病。
1.蜂螨危害
蜂螨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别蜂场秋季治螨不彻底,没有利用断子期消灭寄生在蜂体上的大蜂螨。在越冬期,大蜂螨吸食蜜蜂体液,干扰蜜蜂结团,造成蜜蜂寿命缩短;二是与南方转地来的放蜂场地距离较近,或是从南方购买蜂群加强本场,将小蜂螨带进本场。本省养蜂者对小蜂螨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时习惯采用大蜂螨的防治办法,到秋繁结束后其危害结果凸显,巢脾上小蜂螨乱爬,幼蜂肢体残缺不全或不健康,群势迅速衰退,越冬中期大部分死亡。
2.蜜蜂孢子虫危害
由于吉林省所处地域特点,蜜蜂肠道内孢子虫寄生严重,在繁殖季节,蜜蜂能经常出巢飞翔排泄,部分孢子虫被排出体外,但在越冬期,蜜蜂没有出巢排泄的机会,孢子虫寄生数量大,吸食越冬蜂营养,缩短寄主寿命,部分养蜂者采取饲喂酸性饲料或提早喂大黄苏打糖浆的方式,能有效降低蜜蜂孢子虫对越冬蜂的危害(越冬饲料中不能含有大黄苏打)。但如果没有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其危害性就比较严重了。
四、越冬饲料因素
蜜蜂饲养|吉林省蜂群安全越冬的影响因素
充足、优质的越冬饲料是蜂群安全越冬的物质基础,近几年由于越冬饲料不足和饲料质量不好也是造成蜜蜂越冬失败的重要原因。
1.越冬饲料补喂不足
正常情况下在整个越冬期,黑体色蜂种每框蜂的越冬饲料消耗量在1.5~2.0kg,补喂越冬饲料时按照蜂路1.0cm计算,每张巢脾装满并封盖约2.5kg,需要白砂糖3.0kg左右(扣除消耗量),黄体色蜂种的饲料消耗则需增加30%左右。部分养蜂户在秋季补喂饲料时未考虑蜂群的血统构成因素,一味按照原来的习惯进行补喂,致使饲料量不足,有的封盖不好,甚至连80%封盖面积都达不到。致使越冬后期饲料耗尽,蜜蜂因饥饿死亡,封盖不好的蜂群容易发生下痢。
2.越冬饲料质量不好
受传统生产习惯影响,我省蜂农多使用白砂糖作为蜂群的越冬饲料,较少利用天然的封盖蜜脾。几年来由于白糖价格一路飙升,甚至超过了葵花蜜的收购价格,有些蜂农尝试使用高果糖浆作为饲料。因加工工艺原因,高果糖浆中的多糖、糊精等成分偏高,蜜蜂无法消化吸收,造成蜂群繁殖不好,新蜂体质差,寿命短。另外,过量使用高果糖浆,在越冬饲料中有剩余导致蜂群下痢。有的蜂场秋季蜜源场地选择不当,饲料中含有甘露蜜也对越冬蜂群造成致命危害。
五、蜜源因素
由于森林植被资源破坏严重,过度开荒、放牧,秋季蜜源明显不足,曾经能生产商品蜜的蜜源场地也不能满足蜂群正常繁殖的需求。很多蜂场转而进行人工补喂白砂糖来促进蜂群繁殖,蜜蜂的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培育出的越冬蜂不健康,抗逆性降低,越冬死亡率偏高。有养蜂者在秋繁时根本不给蜂群补充饲料,任其长期处在饥饿状态下繁殖,导致蜂群质量整体下降。
六、饲养技术因素
蜂群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多个环节相配合的综合发展过程,任何一个过程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很多养蜂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某一环节,将养蜂的周年繁育人为划分为若干阶段而忽视其连续性,造成蜂群越冬失败。
1.繁殖适龄越冬蜂技术
适龄越冬蜂是指出房后经充分排泄飞翔而没有参加过采集和分泌王浆哺育后代的工蜂。本地繁殖越冬适龄蜂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8月上中旬,外界气温稳定,蜜粉源丰富,当年新更换蜂王的产卵力达到高峰。这个阶段应饲养双王群,根据外界进蜜情况适当对蜂群奖励饲喂,利用非越冬蜂补喂越冬饲料,适时修造新脾促进蜂王产卵。
生产中部分养蜂者在椴树花期过度限制蜂王产卵,椴树蜜结束后群内子脾少,蜂数急剧下滑,导致秋繁基础群势弱。有的喜欢在秋季换王,结果是老蜂王产卵速度慢,新蜂王也没有发挥出产卵优势,子脾面积小,成蜂率低。再者是没有发挥秋季老蜂的作用,利用其储备越冬饲料,结果到秋末再利用越冬蜂补喂越冬饲料,相当于采集了一个中等蜜源,消耗了越冬蜂体力,寿命缩短。此外,秋季更换的蜂王不能完全自动停产,无疑又消耗了越冬蜂的体质和寿命。
2.越冬管理技术
吉林省内蜂群越冬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种方式,调查显示普遍存在室内越冬受冻而室外越冬伤热现象。室内越冬蜂群,很多蜂场没有专门的越冬窖,常与杂物、蔬菜等一同存放,温湿度控制不好,震动过大或寒冷,造成蜂群消耗饲料过多,活动量增加,寿命缩短。室外越冬的蜂群,养蜂者总是怕蜂群受冻,包装过度或过早,平时管理不到位,不能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巢门、包装物,导致伤热、散团、下痢。实践证明,伤热的后果比受冻的后果严重得多。另外,越冬前期也不注意给蜂群遮光,鼠害、山区啄木鸟危害等多因素也都会对蜂群安全越冬造成不利,影响越冬效果。
蜂农自建的半地下越冬室
精彩链接:
蜜蜂文化|东北地区蜂种的血统结构
蜂种推介|蜜胶一号,蜜胶就是好
疫病防控|蜜蜂种群习性与蜂病流行的关系
养蜂技术|学会箱外观察,养蜂运筹帷幄
蜜蜂文化|从百年邮票看养蜂发展
小蜜有话|想长命百岁么?请选择这个职业——
蜜蜂饲养|吉林省蜂群安全越冬的影响因素
蜜蜂育种|科学利用评价蜜蜂良种
饲养技术|长白山区定地养蜂增收的几项措施
蜜蜂文化|东北地区蜂种的血统结构
蜂种推介|蜜胶一号,蜜胶就是好
养蜂技术|学会箱外观察,养蜂运筹帷幄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宣传蜂类授粉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吉地松江续长白,
椴黄应香槐。蜂飞促农提质效,研发扶贫保生态。创制良种遍华夏,
新锐熊蜂授粉来。发掘乌拉蜂文化,展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