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知识

浅议初学养蜂者蜂场经营管理模式

中华蜂蜜网 2018年12月24日 12时13分33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追求绿色、无污染已成为一种时尚。蜂产品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被广泛认知接受。养蜂业及蜂产品已成为人们谈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追求绿色、无污染已成为一种时尚。蜂产品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被广泛认知接受。养蜂业及蜂产品已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和农民加入养蜂生产,他们的目的就是生产蜂产品,满足自己及亲朋好友的需求,同时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养蜂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怎样能达到养殖目的?如何来提高养蜂效益?这是初学养蜂者或想养蜂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会养蜂,养好蜂,这是初学养蜂者必备的条件,但这仅仅是养蜂者的起步条件,要想创造主要的经济效益甚至发家致富,就必须得如何养好蜂、管理好蜂场,即所谓的筹划打算。为什么蜜源和蜂群相差无几的蜂场,有的经济效益显著,有的却入不敷出呢?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一个方面,更主要原因是在蜂场的经营、管理上。随着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代科学经营管理思想已渗透到养蜂生产的各个领域。会养蜂,更懂得经营管理是现代蜂场生存的两大要素。现就笔者多年实践、培训、交流所得,谈谈初学养蜂者蜂场经营管理模式。
一、建场初期的经营管理
1.怎样建立蜂场蜂场建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小到大,经过2到3年的积累,逐步发展成型。初学养蜂者既没技术又无经验,最佳方式是:在蜂群出窖后,北方在4月中旬左右。南方在3月初左右,先买3至5群蜂,学养、试养,最好找个有丰富经验的养蜂师傅定期指导。初学养蜂第一年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蜜蜂饲养管理技术,主要在蜂群的繁殖、采集蜂的哺育、分蜂、蜂病防治、哺育适龄越冬蜂等方面。在下常年份,第一年以蜂群繁殖为主,适当兼顾生产的情况下,可将蜂群发展到10到15群。第二年继续深化蜂群饲养管理技术,育王、快速繁殖、复壮、组织生产群,在繁蜂和生产兼顾的情况下,可发展蜂群到20至40群。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可初步建立一个拥有40到50群的小规模蜂场。
2.建场初期需注意的问题
浅议初学养蜂者蜂场经营管理模式
①确定生产方向
在我国,目前养蜂的目的是为了生产蜂产品,以此创造经济价值。而蜜蜂带给人类的产品不仅有蜂蜜、王浆、花粉,其蜂蜡、蜂胶及近几年兴趣的蜂蛹、蜂巢蜜,同样能给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确定生产方向,选择单一的蜂蜜、巢蜜生产,还是多项经营,以生产蜂蜜、巢蜜为主,兼营王浆、花粉等,是初学养蜂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生产方向的不同,对蜂场的选择、蜂种及人力资源的需求也不一样。养蜂者需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家族及当地的蜜源条件来确定生产方向。在南方山区蜜源植物丰富,如单一生产蜂蜜,一个60-80群规模蜂场,一人就可以,而蜂种最佳选择是中华蜂(土蜂),可以定地饲养(或适当小转场放养);如需多项经营,对于一个80-100群规模的蜂场,最少需要2人,蜂种一般选择意蜂,需要追赶蜜源而要转地饲养。
②会养蜂,巧经营对于初学养蜂者来说,跟师傅学艺,掌握各项养蜂技术。学习、积累、实践、总结,从而达到会养蜂的目的。会养蜂,就是你不但懂得蜂群在各个繁殖阶段的管理措施,更明白所采取应对措施的道理,就是所谓的“懂蜂”。如繁蜂期双王群的组织、蜂王哺育、不同时期蜂病防治、强群采集、适龄越冬蜂的繁殖等。只有“懂蜂”,才能根据蜂群、蜜源、天气的变化,在蜂群饲养中采取最佳的管理措施。
巧经营就是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蜂场收入的高低与蜂场规模大小有关。建场初期,因缺乏技术支撑,蜂群发展以3至5群起步为宜,通过自繁自育,在逐渐掌握养蜂技术的同时,扩大蜂场规模。用2年时间,把蜂群发展至30-50群,形成一个小规模蜂场,为独立经营蜂场打下良好基础。
浅议初学养蜂者蜂场经营管理模式
二、蜂场的经营方式、规模与经济效益
蜂场经济效益的高低,与蜂场的经营方式、专业化程度、规模大小息息相关。规模越大,分摊的单位成本就越低,经济效益就越高。随着现代养蜂经济的发展,蜂场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养蜂行业,入行门槛低,竞争激烈,供需过剩,从长远来看,养蜂行业单位利润会越来越低。蜂场利润的取得只能靠蜂产品的产量、质量,通过质量的不断提高,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来实现。而专业化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只有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扩大饲养规模,降低生产中的单位成本,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蜂场多以家庭饲养为主,夫妻经营,蜜、浆同步生产。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蜂场规模在100-150群赢利能力最佳。这是初学养蜂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注:源自网络整理,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