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4月07日 09时28分20秒
1、养蜂的历史 养蜂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就在西班牙发现了山崖上的取蜜壁画。2000万年前我国东部温带区即有蜜蜂存在。据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蜜”字记载,也证明了
1、养蜂的历史
养蜂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就在西班牙发现了山崖上的取蜜壁画。2000万年前我国东部温带区即有蜜蜂存在。据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蜜”字记载,也证明了早在3000年前我国人们已开始取食蜂蜜。中华蜜蜂最早的饲养记载是在3世纪的书籍中。晋·皇甫谧《高士传》中记载东汉(公元158-167年)时人姜岐,“隐居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于天下,营业者三百余人”。而有关养蜂的科学记载在公元3世纪以后的书籍中,就能片断见到了。如晋·张华的《博物志》,详细记载了蜜蜂收集方法;宋·罗愿的《尔雅翼》(1184年前)记载了蜜蜂的种类及蜜的色、味与蜜源植物的关系。而全面介绍养蜂的著作当属清·郝懿行的《蜂衙小记》(1819年),书中关于蜜蜂形态、生活习性、社会组织、饲养技术、分蜂方法、蜂蜜的收取与提炼、冬粮的补充、蜂巢的清洁卫生以及天敌的驱除等都提到了。在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蜂由日本引入我国,活框饲养也随之引入。1926年,美国E.F菲利普斯的《养蜂学》和本世纪多位专家执笔的《蜂箱与蜜蜂》的出版,标志着养蜂学的形成。
2、现状
古今中外,人们从各自的养蜂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地把它们上升为理论——养蜂学。尤其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养蜂学大量吸收了其他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其内涵和外延都大为增色,如机械化养蜂,每人可饲养几百群到上千群,而手工饲养每人一般只能养几十群,工效提高几十到几百倍。通过蜜蜂育种而选育出具有不同功能的高产优质蜂群。
随着农业的发展,将养蜂业和农业密切结合起来,蜜蜂授粉使农业大幅度增产,而且是增产潜力最大的措施。如蜜蜂为草莓授粉,不仅提高了坐果率,同时果实个大、饱满,畸形果少,产量高,口感好, 特别是头茬果,仅头茬果收入就占全生产期收入的30%,而且成熟期集中,提早上市3~5天,亩增产700千克,亩增收2000多元。
蜜蜂外激素的应用,在控制分蜂、预防盗蜂、预防农药中毒、提高采集效率和授粉效率,以及生产王浆技术等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电子蜂的研制成功,也有望成为人工指挥蜂群进行定向授粉和采集的先进技术。养蜂业的发展,养蜂技术的提高,将成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养蜂是造福人类和社会的“甜蜜”事业,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天然营养食品和保健医药品,部分产品还是化工工业的原料;它不仅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传统的出口商品,还能为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有起到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养蜂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全国生产商品蜂产品的蜂群近500万群,年产商品蜜20余万吨,王浆近千吨,居世界之冠。在国际蜂产品贸易中,我国蜂蜜年出口量达七万余吨,王浆区年出口量达三四百吨,分别占世界贸易量的1/3和4/5。但是我国养蜂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这和国内农业及国外养蜂业相比均有相当的差距。
目前我国养蜂面貌仍落后于农业,生产极不稳定。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养蜂是野外流动作业,机械装备程序差,基本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其二是运输蜂群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偏远地区的蜜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加之蜜源资源受制于自然因素,流蜜量难以预测,致使养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其三是产销分割,养蜂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蜂产品流通受限,加上蜂产品价格不尽合理,比较效益偏低,资金积累较慢,在经济发展地区不少蜂农已转向二、三产业,从而影响到养蜂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同国外养蜂业相比,我国养蜂业有很大优势,因为养蜂业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分布广、潜力大,“精耕细作”生产能力强,但又存在差距,主要是机械程度低,生产手段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单位蜜源面积容蜂量少。每个养蜂劳力负担的蜂群,国外较高水平是百群至几百群,我国平均仅30多群。单位农地面积(每平方公里)容蜂量,世界先进水平是3~4群,我国只有0.7群。
3、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作为现代化农业有机组成部分,养蜂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养蜂、科学化养蜂,从根本上改变养蜂生产落后面貌,逐渐缩小我国养蜂业和国内农业、国外养蜂业的差距。这不仅是养蜂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养蜂高产、优质、高效的必由之路。
现代化养蜂的标志是根据养蜂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用先进的工业机械配套装备养蜂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密集型武装养蜂业,实现科学养蜂;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管理养蜂业,大力发展专业化养蜂,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实行农、林、草、蜂相结合,综合发展,积极推广蜜蜂授粉,提高养蜂商品经济水平,推进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进行蜜源植物区划及蜜源预测预报,准确地、充分地、适时地利用蜜源,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各种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满足出口和国内的消费需要,增加蜂农的经济收入。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