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蜂场环境

双群同箱是错误的!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2月13日 08时40分20秒

《沈浆》提倡双群同箱 作者:杨多福《沈浆》特别写了一节“蜜蜂进化与生物学规律”,在20页还说:“任何离开进化论来探讨蜜蜂生物学规律都是行不通的。”可见,

《沈浆》提倡双群同箱 作者:杨多福《沈浆》特别写了一节“蜜蜂进化与生物学规律”,在20页还说:“任何离开进化论来探讨蜜蜂生物学规律都是行不通的。”可见,作者对进化论非常精通。然而,我们从《蜂群生物学》就可获知:远古时代,蜂类的雌性个体都是孤独生活的,既要产卵又要育虫还要采集饲料。后来,由于群居能增强抗逆力,就逐渐形成了群体生活,其中的雌性蜂,只有少量个体卵巢发达专司产卵,而大量雌性个体卵巢退化,专司喂虫与采集饲料。久而久之,雌性蜂就分化成工蜂与母蜂两型。为了达到产卵力与哺育力的平衡,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母蜂产卵力逐渐提高,蜂群中母蜂数量就逐渐减少,最后仅有一只母蜂了。可见,单母蜂群是千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沈浆》却大力提倡双王群,强迫蜂群回到返祖状态,请问:这种做法是符合蜜蜂的进化规律,还是与蜜蜂进化规律背道而驰?《蜂群生物学》早在1936年就用大量实验证明:蜂群生长率与群势呈负相关,群势越强生长率越低,而蜂群生长率与产卵量关系不大,强大蜂群即使有多只母蜂产卵,蜂群生长率也是很低的。技术高的养蜂者都知道:开繁一个月内蜂群哺育力是很低的,即使一只母蜂产卵,工蜂也不可能将卵都哺育成蜂!越冬蜂交替期中,工蜂数量不增长的情况下再增加1只母蜂产卵,繁蜂效果反而比1只母蜂产卵要好得多,这可能吗?《沈浆》27页说:“子脾达到顶点满7张脾(相当于8张标准箱巢脾)”,29页也说:“双王群的子脾一般可达10张,而单王群最多只7张子脾”,29页又说:“双王群的子脾一般可达10张,而单王群最多只7张子脾”,30页又说:“单王群一般6个子脾”。然而,意蜂或黑意杂交蜂,只要三四天整巢一次,一只母蜂就能达到10满张子脾,沈浆后代与其它蜂种杂交后,也能达到10张子脾。可见,《沈浆》作者饲养的蜂群产卵量极低,繁蜂极慢,因此宁肯蜂群伤热也养双王群。《沈浆》24页提倡双王群时说:“我地净收入达千元的蜂场均为双王群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数控养蜂法》在1991年《蜜蜂杂志》连载时,就提出了养蜂的科学计产方法是用“脾蜂日产量”,广大读者都赞同,至今也无人反对。然而,早已精通《数控》的《沈浆》作者,为什么还用“大跃进”年代弄虚作假的以箱计产呢?难道不是养双王群者实在不敢用“脾蜂日产量”来计产吗?“双王高产”的实质是计产方法错误,正确的方法是以1脾开繁蜂来计产,用这一科学方法计产,双王群1脾开繁蜂的产量是非常低的!从养蜂效益来看,也不应看一箱蜂的产量,而应看一个养蜂员盈利额,只有人均盈利额高的才是好方法。这也正是国际养蜂大会评选杰出蜂农是要求饲养规模与总利润而不要求箱产的原因。“每年净收入达千元的蜂场均为双王群蜂场”,这在浙江是可能的,但并不能证明“双王群”就比单王群好,各地认真应用“数控养蜂法”的蜂友,很多人单王群纯收入也超千元!而且大量蜂友实践证明,即使按箱计产,双王群的产蜜量也比单王群低!其实,即使在浙江,单王群产卵少,也很可能是因为没有三四天整巢一次,严重限制了产卵。《沈浆》24页说:“2只残腿的双王群无需调整蜂巢,也比忙于调整蜂巢的单王产卵多,还不用三天整一次巢。”其实,沈浆正因为双王群的幼虫比同等群势的单王群多,育出的蜂体质很差,抗病力低,采集力低。而且,双群同箱者为了省工,根本不进行蜂群常规检查,对蜂群中产生的伤热、收圈、弃子、间虫、疾病等情况一无所知,又根本做不到巢脾合理布置,所以不能及时解决蜂群中的各种问题,其实质与自然养蜂法相同,群势不可能快速增长,不可能获取最大效益。单母蜂群三四天整巢一次确实费工,但我们为何不多投些工时,用2个单母蜂群来获得3个“双王群”的产量呢?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先贤们的教诲:若想得到必须付出。因为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想省工省力,必然要走上制假售假的歧途,在蜂产品中掺水制假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