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18日 13时24分51秒
蜜蜂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三型蜂均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蜂四个发育阶段。成蜂从外观及从事活动的不同又可分为幼、青、壮、老四个时期、蜂王、工蜂、雄蜂的个体发育因蜂种和气
蜜蜂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三型蜂均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蜂四个发育阶段。成蜂从外观及从事活动的不同又可分为幼、青、壮、老四个时期、蜂王、工蜂、雄蜂的个体发育因蜂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蜜蜂的四个发育阶段及特点: (1)卵香蕉型,乳白色,卵膜略透明,头部稍粗,腹末端稍细,蜂产下的卵第一天头端朝向巢房口直立,第二天会不断点头,并逐渐强烈,直到弯腰运动,第三天卵膜裂开,同时出现溶解液使卵膜溶解,卵孵化成幼虫,平卧在巢房底部。 (2)幼虫白色晶亮,蠕虫状。起初呈C字型,无足,中后期幼虫呈环状。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幼虫一出生就会吸王浆。三日龄以内的三型蜂的幼虫均由工蜂以蜂王浆饲喂。三日后对雄蜂和工蜂饲喂蜂粮,对蜂王终生饲喂王浆。 工蜂幼虫长到6日末,胃里充满了食物,就停止吃东西,伸直身体。这时胃和直肠开始接通。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封盖两天以后,幼虫进行最后一次脱皮,然后在里面化蛹。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由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两日末化蛹。 (3)蛹蜜蜂的蛹属于离蛹类,打丝织的茧衣包裹,蛹开始呈白色,略透明,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翅、足、触角都游离,复眼呈白色,后呈红紫色,最后变成深褐色。 蛹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三部分,附肢也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渐变深.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4)成蜂的四个发育时期。幼蜂羽化后到分泌王浆前l~5日龄的成蜂叫幼蜂,刚出房的幼蜂体白色,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经数小时后才能逐渐强壮起来。三日龄的幼虫爬在子脾上起保温作用,并能清理巢房,但自己不能取食蜂蜜,需工蜂饲喂,5日龄的幼蜂能调制花粉,喂养大幼虫。 青年蜂从分泌王浆到王巢采集以前6~16日龄的工蜂。这个阶段的工蜂分泌腺特别发达。6~12日龄的工蜂上颚腺和营养腺都很发达,能分泌大量的王浆,哺育小幼虫,13~17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能大量造巢脾。青年蜂担负巢内的哺育、造脾、酿蜜、拖死蜂和夯实花粉等工作。 壮年蜂一般是17~35日龄的采集蜂,主要担负花蜜、花粉、水、蜂胶等采集工作。一些最强壮的蜂担负侦察、守卫巢门等工作。 老年蜂大于35日龄、身上绒毛磨损严重的后期采集蜂。它们只能采集花蜜,不能采花粉,体质已十分衰弱。 理想的养蜂场址,应具备蜜源丰富、交通方便、小气候适宜、水源良好、场地面积比较宽阔、蜂群密度适当和比较安全等条件。 (1)蜜源丰富。丰富的蜜源是养蜂生产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固定蜂场的2.5千米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并在蜂群活动季节还需要有多种花期交错、连续不断的辅助蜜源植物,以保证蜂群的繁殖和多种蜜蜂产品的生产。一般来说,蜂场距离蜜源越近越好,但对花期经常施农药的蜜源作物,蜂群要放在与之相距50~100米的地方,以减轻蜜蜂农约中毒的程度。存在有毒蜜源的地方不能作为养蜂场的场址。蜂场应建在蜜源的下风或地势低于蜜源的地方,以便于蜜蜂的采集飞行。 (2)养蜂场的交通条件。蜂场的交通条件与蜂场生产和生活都有密切关系。若在交通闭塞处设立蜂场,会给蜂群和蜂产品的运销及养蜂员的生活带来较多困难。一般情况下,交通十分方便的地方,蜜粉源往往也破坏得比较严重。因此,在蜜源和交通不能两全时,既要重点考虑蜜粉源条件,也要同时兼顾蜂场的交通条件。 (3)适宜的小气候。养蜂场地周围的小气候特点,会直接影响蜜蜂的飞翔天数、日出勤时间的长短、采集粉蜜的飞行强度以及蜜源植物的泌蜜量。小气候是受植被、土壤性质、地形起伏和湖泊、灌溉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4)水源良好。蜂群和养蜂员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没有良好水源的地方,不利于建场。如果在常年有流水的地方建场则最为理想。但要尽量避免将蜂场设在水库、湖泊、河流和大的水塘边。因为在刮风的天气,蜜蜂如在采水或飞越水面采集蜜源时落入水中,常会造成大量溺死现象,处女王交尾也常因此而损失。此外,还要注意蜂场周围不能有污染或有毒的水源,以免蜂群遭受损失。 (5)保证人、蜂安全。建立蜂场之前,还应先摸清危害人蜂的敌害情况,如大野兽、胡蜂等。最好能避开有这些敌害的地方建场,或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可能受到山洪冲击或塌方的地点不能建场。山区建场还应注意预防火灾。北方山区建场,要注意冬季大雪封山。 养蜂场应远离铁路、厂矿、机关、学校、畜牧场等地方,因为蜜蜂性喜安静,如有烟雾、声响、震动等侵袭,会使蜂群不得安宁,容易发生人畜被螫事故。在香料厂、农药厂、化工厂以及化工农药仓库等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决不能建立蜂场。 蜜蜂的饲养分成定地和转地饲养,定地饲养是指蜂群基本上在固定的蜂场饲养,但有时也将蜂群转移到附近有蜜粉源的地方采蜜或者进行繁殖蜂群。转地饲养,时常将蜂群运输到几百上千公里以外的主要蜜源植物地区,从事养蜂生产。 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转地饲养是充分利用蜜源资源,增加蜂产品产量和蜂群的繁殖,战胜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但是各项开支大,风险也大。转地饲养需注意以下问题: (1)落实场地对某一地方经过实地考察以后,了解了该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开花时间、气候情况以及历年到该地放蜂情况和蜂蜜产量以后,提前落实摆放蜂群的场地。 (2)调整蜂群转地前,对蜂群群势进行适当调整,重新布置蜂巢,固定巢脾,使蜂巢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 (3)蜂群包装主要是使巢脾固定,不摆动,将巢箱和蜂箱连接起来。最好用巢脾固定器将巢脾固定。亦可用长40mm、宽15mm、厚12mm的木条(框卡)卡在各巢脾之间。外侧加隔板,用铁钉固定。 (4)装运蜂群的交通工具公路使用卡车,江河使用船在夜晚运输蜂群比较安全。蜂箱门朝后,使巢脾与车厢平行。养蜂人员必须随蜂押运,以便及时处理特殊情况。 蜂群运到目的地,及时把它们搬到场地,分散摆好,向巢门喷一些水,然后打开巢门。 专家:一般管理技术是养蜂生产中经常而普遍运用的一些技术措施,养蜂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术。通过检查蜂群,将了解到的蜂群具体情况,结合外界蜜源和气候条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使蜂群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根据不同的季节、蜜源和管理条件,蜂群的检查方法有三种,即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 (1)全面检查。蜂群的全面检查就是开箱后,将巢脾逐一提出进行仔细查看,全面了解蜂群内部的一切现象,有助于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这种检查方法的特点是对蜂群内部情况了解得比较详细,但是,这种检查方法,由于检查的项目和巢脾数量多,开箱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在低温季节,特别是在早春或晚秋,会影响蜂群的巢温;缺蜜季节容易引起盗蜂,并且蜂群全面检查操作管理所花费的时间也多,因此,全面检查不宜经常进行。全面检查一般在早春繁殖期、蜂群的分蜂期、蜜源花期始末以及秋季换王和越冬前进行。 (2)局部检查。蜂群的局部检查,就是抽查巢内某一张或几张巢脾,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的规律和养蜂经验,判断和推测蜂群中的某些情况,由于不需要查看所有的巢脾,因而开箱的时间短,可以大大减轻养蜂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对蜂群的惊扰。 对蜂群进行局部检查的主要内容和判断情况的依据如下: ①群内贮蜜的情况。如果要了解蜂群的贮蜜多少,只需查看边脾上有无存蜜,或者查看隔板内侧第二或第三个巢脾上边角有无封盖蜜即可。如有存蜜,就表明蜂群存蜜充足;否则,说明巢内贮蜜不足,需要饲喂。 ②蜂王情况。如果要检查蜂王情况,应该在巢的中间提脾检查,因为蜂王常在蜂巢的中部活动产卵。如果在提出的巢脾上见不到蜂王,但巢脾上有新产下的卵或小幼虫,而无改造王台,说明该群的蜂王健在。 ③加脾或抽脾要检查蜂群的蜂脾关系,确定蜂群是否要加脾或抽脾,主要应看蜜蜂在蜂巢内的分布密度和蜂王产卵力的高低,通常抽查隔板内侧第二个巢脾就可作出判断,如果该巢脾上的蜜蜂达80%~90%,蜂王的产卵围已扩大到巢脾的边缘巢房,就需及早加脾;如果说巢脾上的蜜蜂稀疏,巢房中无卵虫、封盖子,就应将此脾抽出,适当地进行紧缩蜂巢。 ④蜂子的发育情况。检查蜜蜂卵蛹的发育状况,一是要查看蜂群对幼虫饲喂的好坏,二是要查看有无幼虫病。欲查明这些情况,应从蜂巢的偏中部位,提1~2个巢脾进行检查。如果巢房内幼虫显得湿润、丰满、鲜亮,小幼虫底部白色浆状物明显,封盖子脾非常整齐,即发育好;若幼虫干瘪,甚至变色、变形或出现异臭,整个子脾上的卵、虫、封盖子混杂,封盖巢房塌陷或穿孔,说明蜂子发育不良,或患有幼虫病。 (3)箱外观察。蜂群的内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巢外的一些现象反映出来。因此,通过在箱外观察蜂群的有关活动和现象,就能大致推断蜂群内部的情况。箱外观察这种检查了解蜂群的方法,随时可进行,尤其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不宜开箱检查。箱外观察主要是根据蜜蜂在巢外活动、巢门前蜂尸以及蜂箱散发出来的气味等状况来进行判断。 除了蜜蜂的检查以外,还有哪些饲养技术和注意事项? 专家:蜜蜂的饲料是维持蜂群正常生命活动和发展所必需的。由于外界蜜粉源的间断,或人为地过分取蜜,使蜂蜜内饲料贮存不足,因而就会影响蜂群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对蜂群进行饲喂。 另外,对蜂群需要施加某些特殊的管理措施时,也要饲喂蜂群。蜂群的饲喂是蜂群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手段,饲喂蜂群的方式、饲喂的时间以及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等掌握得是否适当,对蜂群都有很大的影响。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授粉、取蜜、产浆和获得其他蜂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使蜂群的群势强盛,而蜂群饲喂就是为了维持和发展蜂群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养蜂人员应该遵守“该取则取、该喂则喂”这一条蜂群管理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