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放养方法

海口人才风采:养蜂人陈昌卓的“甜蜜”生活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2月01日 22时40分35秒

近些年来,海口市永兴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蜂这一“空中产业”。如今永兴镇已成为海口优质蜂蜜重要产区、海南省较大的养蜂基地,其产品近销

近些年来,海口市永兴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蜂这一“空中产业”。如今永兴镇已成为海口优质蜂蜜重要产区、海南省较大的养蜂基地,其产品近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镇上的蜂农们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海口市永兴镇地处海南島北部的羊山腹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蜜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为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养蜂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可集中、可分散、可流动的特点。养殖蜜蜂基本不用饲喂,不占耕地,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创造丰厚的利润。“蜜蜂绕花转一转,酿出蜂蜜甜又甜;不施肥来不耕地,小小蜜蜂挣钱”来……这段顺口溜,就是当地养蜂人养蜂致富的真实写照。

“蜜蜂王国”创始人信息致富的故事

陈昌卓,海口永兴人,现任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蜂产品协会理事。40多年来他一直执著致力于蜜蜂养殖和蜂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事业。据陈昌卓回忆,在他小的时候,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以在高中尚未结业之时就肄业返家务农。然而这丝毫没有停止他对知识追求的脚步,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昌卓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改变他命运的书——《中华蜜蜂的新式框养》。起初,陈昌卓只是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但是越往深的研究就越让他发现,“蜜蜂”能带来的潜在财富是不可估量的。于是陈昌卓便利用父辈饲养的笼式中蜂改造成新式框养,与从山上捕获的野生中蜂组成70多群蜜蜂组成一个小型养蜂场,在海南島北部的羊山腹地母叉山饲养,从此奠定了卓津人走向甜蜜的养蜂之路。

陈昌卓过去是由寻找野蜂取蜜发展起来的

2003年,陈卓昌在自己的家乡永兴镇创办了海南卓津蜂业有限公司,在创建公司当初他首先购买了电脑,上了宽带,在网上搜寻蜜蜂养殖的信息,并对本地的蜜蜂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奋斗,又组建了蜂农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市场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户收入,带领农民走上了一条共同发展壮大的成功之路。

陈昌卓在昌江为黎族蜂农传授技术

尽心尽力 带领群众信息致富

在壮大蜜蜂产业的基础上,陈昌卓没有忘记广大的农民群众,一直在寻求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因此他时刻关注网络信息,并对网络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建设自己蜜蜂产业的信息库。成立的海南卓津蜂业有限公司,从事蜜蜂产业研发、良种推广,大力发展蜜蜂订单产业,打出了品牌,赢得了声誉。

中日韩学者研究霸王岭卓津蜂群中蜂框上的蜂胶
卓津女促销员在北京展会

“信息时代,不进则退”这是在采访中陈昌卓经常对记者说的话:“永兴镇处于海南島北部的羊山腹地,从全省的经济发展来看,永兴镇要加快发展,就要高度重视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现在永兴镇的信息化工作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这给我们的老百姓也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特别是在近些年在海口市科工信局朱东海局长的倡导下,电子农务大比拼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永兴镇的蜜蜂产业也在信息致富的道路上飞快前进,我们蜂农的生活一定越过越好的。” 当前,永兴镇正在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手。以信息镇、信息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让农户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与外面的致富信息、先进文化实现零距离接触,使得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得到改变,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

  工人在包装蜂蜜

养蜂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该村新农村建设。村民加大了对村容整治和公益设施建设。养蜂业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这促使群众自觉地对山林进行保护,封山育林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从养蜂中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有意识地在山上补种蜜源树。如今该村现代气息与自然生态融于一体,风景如画。村民和谐相处,在创业的征途上不断“酿造”甜蜜的幸福新生活。

谈到未来的打算,陈昌卓表示,养蜂业是‘空中产业’,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下一步他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扩大养蜂业。他说,养殖业发展后,加工销售是关键,届时,自己将扩建自己公司的蜂蜜加工厂,使全镇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真正让永兴镇“蜂”舞九天。

记者感言: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网络农民”,这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培养“网络农民”,不仅可以打开农民的眼界,实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而且加快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科技成果的运用,让农民以先进的科技工具,掌握政策、科技和信息,为生产提供方便。同时,还能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处于海口市永兴镇能把农业信息化工作搞得如此有声有色,让我们看到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理由有信心将其作为服务“三农”,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保障,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的举措,真正抓出成效来。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