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遂川县,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鸟鸣山幽,泉水淙淙,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使得这里成为“野桂花
蜂蜜原产地”,这里出产的蜂蜜口感好,纯度高,营养价值也最丰富。这儿,就是大坑乡大洲村。在这里,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养蜂哥”,他的名字叫肖长玲,他因为喜欢蜜蜂走上养蜂之路,由此也收获了一番甜蜜的事业。 初尝养蜂喜悦 走进大洲村,大老远就能闻到各种花沁入心扉的芳香,深吸一口,透心的甜美,这里就是养蜂户肖长玲所处的家,处在这片大山之中。 跟随着肖长玲,记者走进了他在大坑乡大洲村的家,只见他家周围摆列着一个个蜂箱,每个蜂箱边都围绕着蜜蜂。据肖长玲介绍,二十年前,因为家里穷,自己读了几年书就便没读下去了。自己从小就喜欢小蜜蜂,抓起蜜蜂来也算是老手,于是便萌生了养蜂的想法。刚开始,他试图捉了五只蜂,还亲自动手给它们用杉木板做蜂箱,没想到蜜蜂不习惯,一下就飞走两只。肖长玲想了半天,觉得是自己没给蜜蜂营造好生存的环境,导致蜜蜂不愿意住在蜂箱里。于是他就开始摸索如何改进蜂箱设计,以及控制周围的噪音和温度等。 机遇偏爱有心人。当时因为没钱买蜂,他便开始在野外寻野蜂,一下找到一群野蜂,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个蜂桶,将捡来的一群野蜂分成了三桶进行饲养。开始由于不太了解蜜蜂的习性,肖长玲被蜜蜂蜇了不下百次,浑身是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肖长玲养的蜂开始从一箱变成了七八箱。虽然并不算多,但这些已足够让他喜悦。 尝试扩大产业 初尝了养蜂的喜悦,肖长玲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试着创业壮大。 肖长玲告诉记者,养蜂初期,最怕的就是蜂病。加上自己文化有限没有经验,甚至没人可以咨询,只能一边查字典一边看书、查查资料摸索。囊状幼虫病是蜜蜂幼虫期容易患的病。有一次,肖长玲有四五窝的蜜蜂都患上了这个病。无奈之下,他只能采取一些手段,让蜂王暂时断子十天,待幼虫除病后,再让它继续生产幼蜂。几经周折,肖长玲懂得了诀窍:对付囊状幼虫病,一开始就要加强蜂箱的保温。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不管是蜜蜂的习性还是对付蜜蜂疾病的方法,肖长玲都了然于心,他从一个“养蜂盲”彻底变成了“养蜂达人”。在现场,肖长玲打开一个蜂箱,丝毫不怕蜜蜂爬在他的手上、身上,他表示,
养蜂人都不带手套,二十年与蜜蜂“打交道”,一般不会被蛰到,就算被蛰到也早已习以为常。他抽出一块巢脾,板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蜜蜂,他小心翼翼地扫落上面的蜜蜂后,蜂框蜜、
蜂蜡、蜂蜜便一下子露出来了。随后,肖长玲用刀割去蜂蜡,置于分蜜机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就摇出了一丝丝新鲜的蜂蜜。记者小尝了一口,发现这蜂蜜入口绵滑,带着植物的清香,甜而不腻,回味起来更有醇厚感,的确跟平时在超市里买到的不一样。 肖长玲表示,前几年妻子离她而去,他上有一个71岁的父亲,下有一个13岁的女儿,一边要照顾家人,一边要经营他的养蜂事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他尝试着扩大自己的产业,并创办了长顺发蜂业,他想用最传统的技艺,把大自然最引以为傲的甘甜味觉体验传递到人们的口中。 蜂蜜供不应求 在采访时,记者就看到有不少人上门来
买蜂蜜。据了解,这些人都是慕名而来的。 “这些蜂蜜基本上是产多少斤就能卖多少斤,每年初夏一开的时候,就有人来家里问。”肖长玲笑呵呵地说道,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蜂蜜多是些慕名而来的朋友上门来买,每到产蜜的时节,大家都来说“蜜酿出来了没?到时给我多留点。”一位来买蜜的顾客说,他们已经喝惯了这里的蜂蜜,因为这种纯天然而纯粹的东西现在越来越少了,虽然包装没有外面卖得那么光鲜亮丽,但养蜂人踏踏实实的养蜂,蜂蜜也是纯正天然的好蜂蜜。而作为朴实的山里人,肖长玲并不会说太多的华丽词汇,他只是反复强调,我家这片地方环境好,所以蜂蜜的品质也好。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面对漫山遍野盛开的山花,肖长玲从单调的生活中勾勒出甜蜜的事业。今年,他准备再将养蜂规模扩大,走上脱贫致富路,“看到如今市场上大家喝的蜂蜜很多都是人工饲养或者
掺假的蜂蜜,我就觉得有必要将这份职责履行下去。我这里多出一斤蜜,大家就可以少喝一斤假蜂蜜。”肖长玲朴实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