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辅助蜂群的提出
在养蜂实践中,有些情况,比如,主要蜜源花期来得早,蜂群繁殖时间短,在采蜜时蜂群达不到标准;有时蜂群强弱不均衡,弱群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按时投入生产,常常采取强弱群搭配,强群采蜜、弱群繁殖的方法。这样的方法称之为主副群饲养法,其中的弱群就叫辅助群。主副群的比例因蜂群的具体情况而定,1:1、2:1、3:1等等。主副群的饲养一般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
养蜂方法,如果全场
蜂群的群势都比较强,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
蜂群经过春繁后,
养蜂人员通过采取强弱互相抽补的方法,使全场蜂群均衡发展。为了生产蜂王浆需要组织供虫群。在供虫群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蜂群不仅能提供采浆用虫,而且还能起到其它的作用,如主副群饲养法中的副群的部分作用。在没有副群的养蜂场中,个别生产蜂群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很难保证所有生产群的稳定性,如饲养过多的副群又是一种浪费。在一个蜂场中可以饲养适量的弱群,来辅助生产蜂群,保证全场蜂群具有稳定的生产能力,这样的蜂群我们称之为辅助蜂群。
二、辅助蜂群的作用
辅助蜂群符合我国当前的养蜂方式,它在养蜂生产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作为生产王浆的供虫群
具体操作方法为,提前4~5天将适合产卵的空巢脾放入辅助蜂群中,如群内无产卵空间,可直接将巢脾加入中间位置,如有产卵空间,可用控产器将蜂王和空巢脾放入控产器中,插在蜂群的中间位置。第4~5天,可得到适合移虫的幼虫。
移虫后的巢脾如幼虫基本移完,继续作为产卵巢脾。如剩余的幼虫较多,可将其加入大群中哺育,不能放入辅助蜂群,否则蜂王会在此脾上产卵,对蜂王在供虫脾上产卵会有一定的影响。
2、维持生产群的群势
一个蜂场,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常常有少数蜂群因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群势下降。此时可从辅助蜂群中抽出卵虫脾补助产卵下降的蜂群或抽出封盖子脾补助群势下降的蜂群,保证生产蜂群的群势。这样的调整在检查蜂群时随时发现随时解决。
3、解除生产群的分蜂热
如蜂场出现个别生产群群势过强,产生分蜂热,使蜂群的生产情绪下降,可将此群的封盖子脾提出,分放于各辅助蜂群中,同时从各辅助蜂群调出卵虫脾放入强群,这样可以消除强群的分蜂热,恢复采集的积极性。
4、提供产卵新王
在生产群突然失王时,如交尾群没有产卵王,可从辅助蜂群临时调出产卵王。此时的蜂王处于产卵的旺盛期,诱入生产群,过后再从交尾群提出产卵蜂王,诱入辅助蜂群,这样可以保证生产群的正常生产。
5、作为分蜂群增加蜂群的数量
到培育越冬适龄蜂时,从子脾较多的强群中抽出部分老熟封盖子脾,补充到辅助蜂群中,使其在培育越冬适龄蜂时,达到平箱群满箱,这样蜂群可独立培育越冬适龄蜂,成为独立过冬蜂群,从而增加全场蜂群的数量。
三、辅助蜂群的组织管理
经过几年的养蜂实践,辅助蜂群的数量一般占全场蜂群的10%~15%。
1.辅助蜂群的组织方法
辅助蜂群的组织时间要依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蜂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开始生产王浆时组织,如不生产蜂王浆可在蜂群加继箱后组织辅助蜂群。在组织蜂群时,可按交尾群的组织方法,一般要比交尾群稍强一些,群势为3~4框,诱入成熟王台,待处女王出房交尾产卵后,即可成为辅助蜂群。
2.辅助蜂群的管理
辅助蜂群组成之后,在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群势控制在4~6框辅助蜂群的群势不宜过强,否则在提供产浆幼虫时就难以控制,群势过强也就不成为辅助蜂群。当群内出现过多的卵虫脾时,可将其补到蜂王产卵较差的蜂群中;如群势达到了4~6框蜂,不需要新蜂补充群势时,可将封盖子补到群势较弱的生产群中,这样的调整要一直进行。在调整群势时,要适当地留一部分封盖子脾,以保证辅助蜂群自身的群势不低于4框蜂。在新王交尾产卵后,如要让组织的辅助群快速达到4框群势,从强群抽出部分老熟封盖子脾补充即可。
3.保证饲料
有
蜜源时,蜂群采蜜、采粉完全可保证其生存和发展。如个别蜂群缺饲料,可从大群中提出蜜脾或粉脾补喂。如遇大流蜜期,要适当取蜜;如遇长时间无蜜源,要进行人工补助饲喂。
4.辅助蜂群的摆放
辅助蜂群要单独摆放,不能与生产蜂群放在一起,一是管理方便,二是可以防止盗蜂。辅助蜂群在
蜂场中起到的作用就是“蜂场的缓冲群”。将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用辅助蜂群加以解决。我在近几年的养蜂生产中受益较多。很多蜂场在利用辅助蜂群,但有些没有系统的利用。辅助蜂群不是所有蜂场都有的,要根据蜂场养蜂目的和具体情况而定。
注: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