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科学饲喂

蜜蜂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及防治(四)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2月11日 11时26分59秒

⒋蜜蜂孢子虫病及防治蜜蜂孢子虫病(Nosema disease),又称“微粒子病”,是成年蜂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它是由蜜蜂孢子

⒋蜜蜂孢子虫病及防治

蜜蜂孢子虫病(Nosema disease),又称“微粒子病”,是成年蜂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它是由蜜蜂孢子虫寄生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破坏机体的正常消化机能导致蜂体衰弱而死亡。患病蜜蜂寿命很短,采集力和腺体分泌能力明显降低,对生产影响较大。

⑴流行病学

50年代中国就有疑似本病的存在。195D年3月,浙江省江山市城关蜂场在油菜地春繁时,养蜂人员观察到部分蜂群出现下痢、大肚症状。几天后,邻近的几个蜂场相继发生本病,并出现少量死蜂。1954-1957年,蜜蜂孢子虫病在浙江省的江山、临海等县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达70%,致死率40%;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随着长途转地放蜂,蜜蜂孢子虫病传播到江两、安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宁夏、辽宁等省、自治区。70年代韧,中国养蜂科技工作者对蜜蜂孢子虫的生活史和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80年代中后期,由于推广了药物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与消毒结合的综合措施,孢子虫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患病蜜蜂是本病传播蔓延的根源,病蜂排泄含有大量孢子的粪便污染蜂箱、巢脾、蜂蜜、花粉、水源和场地,当蜜蜂进行清理、取食或采集时,孢子经口器进入消化道,在中肠上皮细胞内发育繁殖。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盗蜂以及养蜂人员不卫生的操作,随意调换巢脾等造成。

孢子虫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在云南和四川,孢子虫病发病高峰期出现在2-3月,江浙一带3-4月;华北、西北、东北地区5-6月。夏季气温高,病情下降,秋季病情回升,出现第二个小高峰;到了冬季病情下降到最低点。本病的发生与甘露及蜜源条件有关,在蜜源缺乏季节,若蜂群采了甘露蜜,则易诱发孢子虫病。如果外界蜜源充足,发病轻微的蜂群,有时可以自愈。

⑵防治措施

对本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①蜂具消毒 对病蜂换下来的蜂箱用喷灯灼烧消毒或用2%氢氧化钠洗刷消毒。巢脾应用4%的甲醛溶液或醋酸蒸汽消毒。

②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优质蜂蜜或白糖做越冬饲料。秋季如发现蜂群内含有甘露蜜,必须彻底更换。

③药物预防 早春结合对蜂群奖励饲喂,在糖浆中加0.1%柠檬酸或5%的米醋。

④药物治疗 在欧美一些国家应用烟曲霉素防治孢子虫病,取得较好效果。中国则应用“灭滴灵”,使用浓度为0.2%,即每公斤糖浆内加入10片(每片0.2g)“灭滴灵”,每隔3-5天喷喂一次,连续防治3-4次为一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