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11日 10时18分37秒
陕西是中华民族定居最早的地区之一。关中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曾有周、秦、汉、隋、唐等11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政区历经改革,至清朝时设陕西省,沿用至今。 陕西蜂业
陕西是中华民族定居最早的地区之一。关中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曾有周、秦、汉、隋、唐等11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政区历经改革,至清朝时设陕西省,沿用至今。
陕西蜂业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949年以后,陕西蜂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以来,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连年增长,蜂产品加工业从无到有,现巳成为全国养蜂重点省份之一。
一、省情概况
陕西位于中国西北部,地跨汉江和黄河中游。全省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309.9万。省内南北高,中部低,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一般海拔在900-1500.;南部为陕南秦巴山区,海拔多在1000 -3000m;中部为关中盆地,海拔320-800m左右。陕西气候春暖干燥,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集中在7-9月;秋凉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初秋关中有阴雨天气,10月以后雨量骤减,天气晴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全省年均气温5.9-15.7℃,年降水量340-1240mm。陕西地跨温带和亚热带,大部分为肥沃土壤。在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影响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为发展养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蜂业简史及现状
陕西饲养中蜂历史悠久。西方蜜蜂饲养历史可追溯到1929年,当年陕西青年呼若农首次由北京购买意蜂20群,运回西安创建西北养蜂场,并在西安竹笆市设立蜂业门市部,经营巢础、蜂具、书刊。当时的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将军,以该场首先将意蜂输入陕西,奖励了3000元。翌年,贺梓园又从北京运回意蜂百群,销给大荔等地,从此陕西开始了新法饲养意蜂。
1935年,由李海峰等倡议,群众集资,在西安鲁家巷组建“陕西蜂业促进社”。并在泾阳设立养蜂场,繁殖蜂种,培养技术力量,压制巢础,生产各种蜂具,供应西北、西南各地。 同年6月,陕西蜂业促进社创办《陕西蜂业》月刊,一直到1946年。在此期间,陕西蜂业蓬勃发展,巢础供不应求,需预约登记,甚至要托军人强购。后因病害传播,养蜂考束手无策,蜂群锐减。1949年前,全省共饲养意蜂6.96万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省养蜂业有了很大发展。60年代前期,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陕西蜂业发展缓慢。1964年全省蜂群仅16万群,其中中蜂12万群,占75%。1965-1977年,陕西蜂业仍徘徊不前。
80年代初,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国营和集体蜂场均由个人承包,家庭蜂场迅速发展,陕西蜂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单一生产蜂蜜的传统格局被打破,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生产技术得到了应用。养蜂户开始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养蜂技术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蜂群数量增加。1990年全省养蜂专业户1616户,养蜂6.4万群,产蜜1850.46吨;全省蜂群饲养量28.61万群,生产蜂蜜5000吨,收购商品蜜1L5万吨。
随着养蜂生产的发展,广大养蜂者开始寻求新的组织形式,养蜂联合体和养蜂协会纷纷成立。全省已有蜂业联合体、协会组织10个,走上产、供、销一体化,蜂、工、商一条龙的道路,发挥了集体经济优势,增加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仅宝鸡市蜂业联合体,1988年经销蜂蜜1000吨,蜂王浆12吨,蜂花粉10吨,纯利润13万元。
养蜂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蜂产品的流通,带动了产品加工业的兴起,1950年全省收购蜂蜜40吨,1955年首次外贸出口43.5吨,1965年收购1284.2吨,1978年收购62l 6.2吨,1990年全省收购1.5万吨,仅宝鸡市1990年交易蜂蜜1万吨。全省已有各类专业、兼业蜂产品加工厂30多个, 生产出瓶装蜂蜜、蜂蜜酒、蜂花粉保健食品、王浆蜜、化妆品等28个系列100多种产品, 改变了过去市场出售加工蜂产品内外省垄断的局面,出现了一批有希望的蜂产品加工企业,其中西安花粉公司生产的花粉蜜、花粉精等产品,在1990年广州交易会上被列为向外商推荐产品。户县罐头厂的“秦牌”花蜜三仙罐头,在1991年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成就展示会上被授予优秀新产品奖。由中国收工商公司、省牧工商公司、宝鸡市牧工商公司、西北农业大学共同投资兴建的华西蜂产品加工厂已于1990年竣工投产,当年销售额196万元。省牧工商公司1989年引进世界银行贷款, 投资1600万元的秦光制药厂建成后,计划生产以蜂王浆、蜂花粉、蜂蜜及其它中草药为原料的针剂、口服液、冷冻蜂王浆干粉等3个系列8个品种,将成为全省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厂。
陕西蜂业由省农牧厅主管。省畜牧兽医总站配备了专业技术干部,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成立了养蜂研究室,汉中、榆林地区相继建立种蜂场。70年代,国家为帮助陕、甘、宁老区脱贫致富,发展养蜂生产,将陕北和渭北30个县纳入基地建设,先后投资45万元、木材400m2, 扶持陕西养蜂,成立了延安地区养蜂试验站。著名养蜂专家周崧还到陕北甘泉县蹲点,带来了卡尼鄂拉蜂,向群众宣传养蜂知识,传授养蜂技术,举办养蜂学习班,为发展陕西养蜂,做出了贡献。
1979年农业部拨专款在陕西省农业学校开设养蜂专业,为全国培养中等养蜂技术人才。1983年成立了省养蜂学会,1984年成立了省牧工商公司,设有蜂产品门市部及蜂产品加工车间。在转发农业部《养蜂管理暂行规定》的同时,还制订颁发了《陕西省养蜂管理实施办法》。宝鸡、延安等市还成立了养蜂管理站,把发展养蜂作为扶贫的重要项目来抓。宝鸡市先后筹集低息贷款64.5万元,与1150户签订“养蜂科技扶贫合同”,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养蜂生产,尽快脱贫致富。
二、蜂业资源
陕西植物种类繁多,主要蜜粉源植物15种以上,可取到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20种以上,辅助蜜粉源的植物500余种,蜜粉源总面积达200万公顷以上。
(一)主要蜜粉源植物
1.油莱 全省种植面积14.6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陕南、关中平原和调北旱源三个地区。一般每群可产蜜10-20kg。花期3月中下旬-5月上旬,由南向北陆续开放,利用南北气候差异可连续采集2-3个油莱蜜源。
2.刺槐 全省种植面积27万公顷左右,是黄土高原营造防风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主要分布在湄北旱塬和陕西丘陵沟壑区各县,分布面积集中,分布面积均达7000公顷以上。花期4月下旬-5月上旬,同一地区花期约15天,始花期由南向北依次推迟,刺槐泌蜜量大但花粉少,群产蜜30-50kg,低温、刮西北风时,泌蜜少甚至不泌蜜。
3.白刺花 全省面积约1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以及风县、宝鸡、麟游、千阳、淳化、永寿、宜君、黄龙、洛川等县。花期与刺槐同期,因此选择刺槐与白刺花混生的场地能弥补刺槐花粉的不足,且能延长采蜜期,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白刺花对气候较为敏感,泌蜜不够稳定,正常年群产蜜5-15kg。秦岭山区的白刺花后期易发生蜜蜂中毒现象,养蜂员应根据情况及时转地。
4.紫苜蓿 全省约10万公顷,其中关中4.3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干阳、陇县等地;陕北5.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榆林、洛川、清涧等县。始花期关中5月中旬,陕北5月下旬,同一地区花期长达40天。
5.草木樨 有白花、黄花两种,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广泛种植的保水、追肥植物。白香草木樨主要分布在延安、榆林两地,花期6-7月,流蜜期25天左右,蜜多粉足,群产蜜20-40kg;黄香草木梅开花较白花种早10天左右,但流蜜量不如白花种多。
6.百里香 全省面积约1.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吴旗、志丹等县,花期6月中旬-7中 旬。
7.漆树 面积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黄龙、乔山等地,花期5月上旬-6月上旬。秦岭山区漆树花与松树花同期,构成漆榴蜜源。群产蜜可达20kg左右。
8.胡麻 种植面积约3.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志丹、横山、长武、麟游等县,花期6月下旬-7月下旬。蜜粉丰富,群产蜜20-25kg。
9.荆条 广布于陕西洛河流域及关中旱源区,以陇县、黄陵、铜川等地面积较大而集中,每年可接纳近万群蜜蜂采集利用。因土壤、气候的影响,各地荆条流蜜差异较大。采集时应选择海拔较低、避风向阳、具有疏松深厚富石灰质土壤的山脚放蜂较佳。花期6月下旬-8月上旬,群产蜜15-30 kg。
10.枣树 全省栽培2.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大荔、彬县、长武、绥德、清涧、神木、吴堡、佳县等地。花期5月末-7月上旬,大流蜜期25天左右。采集时应选择有辅助蜜源和灌溉条件的水地枣林为好;因水肥条件较好的枣树,花期长、泌蜜多、枣花病少,容易获得好收成。一般群产蜜25kg左右。
11.老瓜头 广布于毛乌素沙漠及其边缘地区,以定边、靖边、榆林、神木等地较多,花期6-7月,流蜜期40天左右,一般群产蜜20-40kg。老瓜头泌蜜丰富,但花粉呈块状,蜜蜂不采集。为了保持群势,放蜂时必须选择有其他辅助粉源的场地。
12.棉花 种植面积13.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渭南、咸阳、富平、蒲城、合阳、大荔、乾县、礼泉、三原、武功、扶风、眉县等地,花期7月下旬-8月下旬,群产蜜20-30kg。
13.芸芥 陕北寒冷干旱的长城沿线风沙区广泛种植,以定边、靖边、吴旗一带种植最多,花期6- 7 月,流蜜期20天左右,群产蜜8-15kg。 由于芸芥花期和荞麦花期衔接,所以芸芥和养麦混合播种的地区能形成60天左右的连续蜜源。
14.荞麦 全省13万公顷,广布于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各地。花期8月上旬-9月上旬,流蜜期25天,一般群产蜜30-50kg,最高可达100kg。
15.沙打旺 是用以改良陕北黄土高原草场及绿化荒山荒漠的优良牧草,全省种植7万多公顷,花期50天左右,8 月下旬始花,为陕北地区优良的秋季蜜源。因气候、土壤的影响,沙打旺在陕西的流蜜量自北向南递增。因此放蜂时,宜在陕北南部地区选择黄土丘陵沟堑区的避风向阳处较为有利。一般群产蜜15-20kg。
除上述主要蜜源外,陕西还有苹果、玉米、文冠果、甜瓜和西瓜及种类众多的秦岭山花,都可以用来繁殖蜂群和取蜜。
(二)蜜源特点
1.多属栽培蜜源,面积大而集中 全年三季均有主要蜜粉源配以一些辅助蜜粉源,形成相互衔接的开花流蜜期。
2.花期长,泌蜜量大 陕西主要蜜粉源植物多在夏秋季开花泌蜜,这个时期晴天多,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泌蜜。
3.地理上南北狭长,有利转地 由于南北狭长,气候差别明显,造成同一种蜜粉源花期先后各异,极利于省内转地饲养。
4. 资源丰富,利用率高 陕西蜜源总面积近200万公顷,载蜂量可达100万群,但本省现有的蜂群加上外省客蜂还不足40万群,资源潜力很大。
(三)境内主要转地放蜂路线
陕西南北狭长,地形复杂,平原、丘陵、山峦起伏,气候差异明显,构成了蜜源花期的连续性。从3月下旬汉中的油菜首先开花泌蜜,到9月上旬陕北黄土高原的荞麦花期结束,长达半年之久,极有利于省内蜂群短途转地饲养和接待外省客蜂。
按主要蜜源花期先后,有以下三条主要放蜂路线。
1.西线 四川春繁采完油莱后,3月下旬转至汉中、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劾县采油菜,4月中旬转至关中的宝鸡、风翔、扶风、岐山、眉县继续采油菜(也可不去汉中直接到以上地区)。这些地区的油菜4月下旬结束后,就地等待5月上旬的刺槐。5 月中旬将蜂群转入麟游、永寿、长武再采刺槐或白刺花,然后经过陇东进入陕北,汇入中线继续北上。也可以在采完油菜后,不等候当地刺槐而直接入黄陵、洛川、富县等地采油菜。或当地刺槐结束后进入秦岭北麓采集山花、漆树、椴树等,6月下旬再将蜂群转入青海境内采油菜。不去青海的蜂场出山后, 可在平原采集棉花,然后进入永寿、淳化、麟游采集荞麦,就地越小冬,到12月上中旬南下春繁。
2.中线 四川油莱结束后, 4月上旬将蜂群转至西安、蓝出、临潼、周至、陕县、高陵、三原、礼泉、乾县等地采油菜, 4月下旬转至宜君、黄陵、富县、洛川油菜场地,然后就近来集白刺花、苜蓿、刺槐。6月上旬转至延安、吴旗、志丹、安塞、子洲等地采集百里香,再就近转入芸芥场地。7 月下旬芸芥结束后,转入横山、定边、靖边荞麦场地,以后南下转入吴旗、志丹、延安第二个养麦场地。这些地区荞麦结束后,就地越冬。
3.东线 蜂群出川后,转至大荔、渭南、华县等地采集油菜。油菜花期结束,就近采集刺槐。北方蜂场,5月中旬可转澄城、韩城采刺槐,5月下旬到黄龙、宜川、延川再采刺槐,6月上旬转入清涧、绥德、吴堡、米脂一带来枣树花。枣花期结束就地转采芸芥,再转采当地荞麦,直到就地越小冬,最后南下春繁。也可在华县等地刺槐结束后,转到洛甫、商县一带再采刺槐,以后便采漆树和橡树、五倍子、山花。还可将蜂群转到大荔、蒲城等地采枣花,然后就近采棉花。
(四)蜂种资源
陕西省蕴藏着丰富的蜂种资源。1960年前,以饲养中蜂为主,西方蜜蜂为辅。以后,随着专业化养蜂的发展,西方蜜蜂饲养量逐渐增加。到90年代初,全省中蜂饲养量达到15万群,西方蜜蜂达到13.61万群。全省饲养中蜂量达3000群以上的县18个,1000群以上的县45个。
陕西中蜂能维持大群,个别群可达15框左右。延安个蜂个体较大,秦岭中蜂采集力强,蜂种性状比较优良。
蜂种分布,中蜂主要局限于秦岭巴山山区,湄北高源沟堑区。西方蜜蜂主要分布于平原区。1970年以来,陕西曾多次从外地引进了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高加索蜂等良种,同时对本省饲养的意蜂进行了提纯复壮,提高了种质。西方蜜蜂饲养量以意大利蜜蜂最多。
四、养蜂科研教育
从1963年起,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省畜牧兽医总站就在长安县喂子坪、石砭峪进行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推广工作,逐渐普及到秦巴山区和陕北,群产蜜由3-5kg提高到25kg,使全省中蜂活框饲养量达到1.5万群。1973年中蜂囊状幼虫病爆发,蜂群损失90%, 研究方向转移到蜂病防治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基本控制了蜂病危害,中蜂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在研究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同时,注重配套技术的推广,冈地制宜地推广了土坯、崖洞蜂箱,冬暖夏凉,经济实惠,效果良好,群众易于接受。宝鸡市畜牧兽医站研制出了Fs-100型脱粉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北农业大学的花粉提取技术研究,在全国属领先水平,获得了农业部科技成果奖。
80年代全国第一家民间蜂产品研究所-西安花粉研究所成立,开发研究出了王府花粉寿蜜、中国花雄宝、舒仲花粉精、花粉绿茶等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陕西养蜂人才的培养,可以追溯到30年代,当时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业大学)、汉中农业职业学校、户县农业专科学校都曾为学生开设养蜂课,编有《最新实验养蜂法》教材,向学生传授养蜂知识。从60年代起,陕西就开始举办养蜂学习班,培养人才;70年代,省农业学校、商业系统、各地市农牧部门先后多次举办培训班,印发教材,并三次派近百名专业人员参加农业部举办的陕甘宁养蜂培训班;80年代多次举办蜂产品检验、蜂病检疫学习班;累计培养4000余人次。
陕西省养蜂教育的发展是1979年开始的,当年农业部批准, 在陕西省武功农业学校(今陕西省农业学校),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中等专业学校养蜂专业。 同年开始招生,至1990年,该校已为全国10省(区)培养了245名中专毕业生, 这些人才正在全国各地养蜂科研、管理、生产、流通等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人已成为所在地区和部门的业务骨干,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养蜂专业经过12年的实践,现建有639m2的实验楼,大中型教学仪器110台(件),专用设备200多件,建有教学实习蜂场;拥有7名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编有一套适合中等专业学校养蜂专业的教材,有蜂产品、蜂保、饲养、育种、蜜源等6个实验室, 可以满足教学、科研、生产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养蜂专业学制有4年和3年两种,每年经过统考录取新生,共开设23门课程。养蜂专业创办以来,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等养蜂技术人才。
五、陕西蜂业展望
陕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植物种类繁多,蜜粉源丰富,具有发展养蜂生产的优越条件。关中平原和秦岭山区的蜜源在中国西北养蜂生产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西北和西南两大放蜂区的纽带。宝鸡、西安是全国蜂产品集散中心之一。随着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开通,西安既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又是旅游热点城市,蜂产品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陕西蜂业正以养蜂专业户为基础,以加工业为龙头,以出口为导向,以养蜂联合体、蜂业公司、蜂业协会联合组成的养蜂产、供、加工、销一条龙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养蜂生产、经营、加工、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部门逐步走向横向联合;产品加工争优势,创名牌,立足省内,走向全国,开拓国际市场,向质量、品种、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前进。
引自《中国蜂业》(农业出版社,1993)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