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科学饲喂

蜜蜂常见病的防治--蜡螟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23日 23时47分45秒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常见危害蜂群的有大蜡螟和小蜡螟两种。蜡螟的幼虫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危害巢脾破坏蜂巢,而且穿蛀隧道,伤害蜜蜂的幼虫及蜂虫蛹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亚科,常见危害蜂群的有大蜡螟和小蜡螟两种。蜡螟的幼虫又称巢虫、绵虫、隧道虫,危害巢脾破坏蜂巢,而且穿蛀隧道,伤害蜜蜂的幼虫及蜂虫蛹,造成"自头蛹"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重者还会造成蜂群的飞逃。  一、形态特征  蜡螟为完全变态昆虫。包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二、生活史和习性  蜡螟当平均气温超过13℃时,幼虫开始醒眠活动。气温下降到8℃时,箱温下降到9℃以下,幼虫开始越冬,结束危害。  大蜡螟一年发生3代,它完成一个世代,约需60~80天,各虫期的长短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卵期为8~23天,幼虫期27~48天,蛹期9~23天,成虫期为9~44天。  小蜡螟一年也发生3代,卵期4天,幼虫期42~69天,蛹期7~9天,成虫期4~31天,雌蛾较雄蛾期长1~2倍。  蜡螟一般出现在3~4月,白天潜伏不活动,晚上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然后潜入蜂箱里产卵。卵产于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的蜡屑处。一只大蜡螟每昼夜产卵100~900粒以上,最多达1800粒。一只雌蛾最多能活10~14天,卵经10天孵化,初孵化出的小幼虫体长不足1毫米,行动灵活、爬行迅速,每秒钟可爬行7~8毫米,刚孵化的幼虫不喜欢在箱底靠吃蜡屑生活,而是设法钻到蜂群的巢脾上去,护脾的工蜂对它们的行动并不阻挠,于是这些幼虫就趁机钻进巢脾。  幼虫进脾后,潜伏在巢房的底部咬食巢脾蛀成隧道状,造成蜜蜂"白头蛹"病。当幼虫在巢脾中发育成5~6日龄时。由于身体长,食量越来越大,对巢脾的破坏力也就越来越大,此时工蜂才感觉到它们的威胁,开始清除"白头蛹",并哨咬有虫的巢脾,将巢虫拉出,有的落到箱底,靠吃蜡屑生存。这时工蜂绝对不让长大的了的巢虫再上巢脾。如蜂群弱,脾内巢虫很多,工峰无法抵挡,蜂群不得不弃巢飞逃,另迁新址筑巢。原蜂巢被巢虫危害,几天后整张巢脾就被吃得一干二净,幼虫长大后吐丝作网,并在网中结茧化蛹。蛹羽化为成虫,蜡蛾交尾后再产卵,如此不断循环。  三、防治  蜡螟以幼虫越冬,且此时又是一段断蛾期,幼虫大都生存在巢脾或蜂箱缝隙处,抓住其生活史的薄弱环节,更有效的消灭幼虫,保证峰群的正常繁殖。同时要做经常性的防治,其方法是:  (一)及时化蜡 造新脾、淘汰旧脾,换下的老旧脾要及时化蜡。  (二)清洁蜂箱 经常清扫蜂箱内壁和箱底的蜡屑,保持蜂箱内的清洁,不给巢虫有可食的机会。并用油灰封闭蜂箱缝隙,铲除巢虫滋生地。  (三)饲养强群、合并弱群 使峰多于脾,以利蜜蜂保护巢脾防止巢虫上脾危害 发现巢虫要及时处理,换箱换脾,对蜂箱、巢脾进行消毒,经常打扫卫生,保持箱内清洁干燥,给蜂群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  (四)生物防治   ①苏去金杆菌的伴孢晶体,在被蜡螟幼虫食入之后,就会择释放出有毒物质将其杀死,而对蜜蜂无害。印度科学家用0.14%的苏去金杆菌乳剂喷脾,大蜡螟吃后的第五天死亡率达90%,为了达到长期的防治效果,可以把苏去金杆菌的芽孢杆菌压入巢础内,待蜡螟幼虫上脾危害时被毒死。  ②利用寄生蜂防治,当今已发现蜡螟大腿小峰和蜡螟绒茧蜂寄生在蜡螟体上,把卵产在蜡螟幼虫体内,靠吸食蜡螟体液生活,使幼虫死亡。在巢虫危害盛期到来之前,把培养的寄生蜂放入蜂箱内,让其寄生、产卵繁殖、吸食蜡螟幼虫体液至死,达到防治的目的。  (五)化学防治   ①二硫化碳,每个继箱体用l0毫升。滴加在厚纸上,置框梁上密闭熏蒸24小时以上。  ②用96%的甲酸蒸气对蜡螟的卵、幼虫具有较强的杀死力(熏治方法同二硫化碳)。  ③二氧化硫,又名亚硫酐,是燃烧硫磺所产生的烟雾。每个继箱按充分燃烧3~5克硫磺计算用量。密闭熏蒸24小时以上。  ④温度,巢脾在50℃下加热(不得超熔点) ,经40~60分钟,即可杀死各个发育阶段蜡螟或采取低温处理,将巢脾放在-7℃下经过5~10小时,可将各虫期蜡螟杀死。在北方地区,冬季贮藏的巢脾放置在室外,也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关文章蜜蜂蛹病的防治技术 爬蜂病的防治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