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26日 13时47分33秒
湖南省养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发展养蜂业的条件优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蜂从传统的农村副业逐渐成为养殖业中一个组成部分。80年代以来,养蜂业又有新的发展,在
湖南省养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发展养蜂业的条件优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蜂从传统的农村副业逐渐成为养殖业中一个组成部分。80年代以来,养蜂业又有新的发展,在养蜂生产、产品流通与加工、科研教育、蜂疗保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养蜂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面积有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166余万。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届亚热带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农业发达,素称“鱼米之乡”。林业资源丰富,植被类型较多,群落交错,全省森林覆盖率36.6%。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四季花开不断。
油菜 种植面积在71.8万公顷以上,各地都有分布,以洞庭湖区面积大而集中,是早春蜂群繁殖最好的蜜源,能生产大量商品蜜。
紫云英 种植面积在93.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湘中丘陵区和湘北平原区,3-4月开花,泌蜜丰富,是湖南养蜂生产最重要的蜜源。
柑桔 种植面积18.8万公顷,分布在丘陵地带,每年4-5月开花。
棉花 种植面积l 3.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洞庭湖区,花期长,泌蜜多。
荆条 6-8月开花,在全省山区和丘陵区都有分布,尤以衡南,衡阳和祁东三县较为集中,且泌蜜丰富,是本省夏季主要蜜源之一。
柃 在湘东的罗霄山脉,湘南的五岭山脉,湘西北的武陵山脉和西部的雪峰山脉均有大量分布,种类多,花期长,泌蜜丰富,是湖南省冬季的优良蜜源植物,其蜜质最佳。
此外,瓜类、枣树、乌桕、树参和盐肤木等主要蜜源亦多。还有油茶等几十种栽培和野牛的大宗辅助蜜源植物。
二、历史和现状
(一)古代养蜂业比较发达,唐朝已出现专业养蜂
据文字记载,远在1200多年前,湖南就有人以养蜂为专业。《琅□(huan)记》(元·伊世珍)书中写道:湖南“桃源女子吴寸趾,从事耕作不便……蜜蜂至女家甚众,其家境以作蜜兴,富甲里个。寸趾以足小得名,天宝中事也”。作者虽是元朝人,但记载的却是唐朝天宝年间(742-755年)湖南小脚女人养蜂致富的事例。
这说明,湖南省养蜂在古代就比较发达。
(二)民国初期,引进活框养蜂技术
据史料记载,在民国初期,湖南将养蜂作为农家的主要养殖业经营不乏其人,一户饲养几群、几十群、百余群者甚多。1919年,位于湖南北部的沣县,就有一位名叫刘列强的老人,将自己饲养的91桶(群)中华蜜蜂作为主要财产分配给三个儿子组建新家庭的事例。1925-1926年间,长沙引进意大利蜂饲养,建立了黄本鸿、鹿洞里、龙门、四维等10余个养蜂场,饲养意蜂数百群。与此同时,常德、汉寿、桃源、桂阳县等湘北和湘南各地兴办意蜂场开始盛行。1928年,长沙唐廷秩出版《唐氏养蜂学讲义》。从此以后,许多 地方将中蜂由传统饲养逐渐改为活框新法饲养。例如,1931年,益阳县建立中蜂试验场,探索中蜂活框饲 养技术; 1933年,湘乡县王康古通过自己采用活框养蜂的经验,总结并发表《中蜂管理法》;1937年湘乡陶龛小学校举办中蜂活框饲养技术训练班,受训者一次达200人。
意大利蜜蜂的引进,带来养蜂技术的进步,湖南省养蜂业步入了科学养蜂的轨道,促进了养蜂事业的蓬勃兴起,并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1933年,湖南省养蜂协会在长沙成立,并创办当时中国南方唯一的定期刊物-《养蜂新报》。接着,湖南省国民政府制定“湖南保护蜂业暂行规程”,省建设厅发布“湖南省建设厅提倡蜂业布告”。这些,对发展蜂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湖南省成为当时全国四大养蜂产区之一(属湘川区)。可是,这时期养蜂偏重于出售蜂种,不注意养蜂技术,后因日本军国主义入侵,民不聊生, 全省的养蜂业蒙受了巨大损失。1949年全省养蜂仅3万群,其中意大利蜂约1000群。
(三)养蜂业新的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养蜂业发展迅速,截至1990年,全省养蜂达到22.2万群,比1952 年(此年起养蜂纳入统计,下同。)3.2万群增长5.9倍, 收购蜂蜜7848吨,比1952年20吨增长391.4 倍,收购蜂王浆60吨,彻底改变了60年代以前不生产蜂王浆的历史。蜂业得到迅速发展,一是由于政府制订了发展蜂业的政策;二是调整了养蜂生产经营结构和布局。
1. 制订政策,支持发展
1957年12月24日中共湖南省委员会、湖南省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积极发展养蜂的指示”中规定:“除社员私有私养的蜂群仍可继续发展外,今后应积极发展农业社的集体养蜂”,并规定:“将养蜂计划纳入农业生产规划”积极发展。这对全省发展养蜂生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8年至1960年,全省商品蜂蜜年平均递增37.6%,其中最高是l 959年,国家收购466.5吨,为1952年的25.9倍。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执行“在大力发展集体养蜂的同时,允许和鼓励社员家庭养蜂”的生产方针。虽然一度受到“文化大革命”、中蜂囊状幼虫病等的影响,养蜂生产出现了曲折,但总体上还是发展的。国家收购蜂蜜从1971年的1547吨增加到1979年的4261.2吨。
1980年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养蜂由集体经营为主普遍转向个体经营。湖南省养蜂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1990年,据衡阳等6县的调查统计,养蜂达10.5万群,生产蜂蜜3237吨, 平均每个县养蜂1.75万群,产蜜539.5吨,创县级养蜂生产规模的历史记录。在养蜂效益方面, 1990年,湖南省农业厅、供销合作社调查7个县的10名专业养蜂者,1988年至1990年的3年中, 人均年养蜂产值9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5329元,为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45.69元的9.76倍。
2.经营格局
湖南省从事养蜂的大部分是农民,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末,全省养蜂场(户)5700个,12000人,经营格局分为:
(1)专业养蜂 按经营规模又分为养蜂专业户和养蜂联合体两种形式。养蜂专业户,一般养蜂50-80群,投入劳动力2-3人,在生产繁忙季节有的还雇请临时工。这种方式约占全省的35%。转地放蜂的养蜂专业户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成统分结合的联合养蜂场,即养蜂联合体。一般一个联合体由二三十个专业户组成 ,3000-4000 群,养蜂劳力近百人,实行“三统一分”的经营办法,即统一转地放蜂,统一运输蜂群,统一销售产品,单独核算。这种养蜂联合体约占全省5%。
(2)业余养蜂 又称兼业养蜂户,多以种植业为主,兼顾养蜂。 这些农户以饲养中蜂者居多,一户饲养几群至10余群。养蜂收入取决于技术熟练的程度,技术水平高的养蜂收入要大于种植业的收入。这种经营方式,在湖南比重最大,约占60%。
3.生产方式
50年代初,湖南养蜂多采取定地饲养。50年代中期,津市养蜂场转地饲养成功,推开了这种追花夺蜜的饲养方式。从此,全省养蜂的生产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1)定地饲养 又称庭院养蜂,湖南省山区饲养中蜂者多采取这种方式,养蜂产值不等。
(2)短途转地饲养 养蜂者以本地蜜源为主,间或往湖南相毗连的川、黔、鄂边境地区采一季夏季蜜源。养蜂风险小,收入比较稳定。
(3)长途转地饲养 这种养蜂方式,一般是养蜂规模大的专业养蜂考,多饲养意大利蜂。放蜂路线:1月下旬至4月上旬,蜂群在当地采蚕豆、油菜、紫云英蜜源,然后转地河南,再转到华北,接着转到西北或东北放蜂。从南到北,春去冬回,追花夺蜜,养蜂产值高。
4.蜂种分布
湖南省以饲养中蜂和意大利蜂为主。蜂种的分布基本形成三大区域:湘北洞庭湖区为意大利蜂饲养区;湘中丘陵地区为意蜂、中蜂混养区;湘东、湘西山区为中蜂饲养区。蜂产品商品量以意蜂区最大,混养区次之,再次是中蜂区。
80年代以来,湖南省在意大利蜂饲养区广泛利用蜜蜂杂种优势,以达到增产目的。1991年推广蜂蜜高产和蜂王浆高产的两个三交种达 5万余群,据抽样测产,蜂蜜比当地意蜂增产70%,蜂王浆比当地意蜂增产60%。为了统一供种,湖南省畜牧局投资建设湖南平江蜜蜂人工授精站,保存蜜蜂近交系,负责供应父母代人工授精蜂王,然后由生产蜂场繁殖商品代投入生产。
5. 重点蜂蜜产区
湖南省有养蜂重点产区20个县,蜂蜜产量占全省的40%。按单花蜜分: 年产柃蜜50-200吨的有平江等10个县市;年产紫云英蜂蜜300吨以上有沣县等8个县,年产荆条蜜400吨的有衡阳和衡南两县。
三、柃属蜜源的开发利用
柃属植物在湖南统称山桂花,是本省养蜂珍贵的资源,分布广,开发利用早,形成了商品优势。
(一)柃蜜品质
柃蜜堪称“蜂蜜之王”。柃属植物多生长于丛山中,且在深秋以后开花,因此蜂蜜纯度高,无污染。湖南省的柠蜜曾销往香港,获得了赞誉。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售价高出其它蜂蜜1-2倍。
(二)柃属蜜源的分布
1.资源普查结果
湖南省畜牧局于1990年组织具有代表性的20个山区县对柃届蜜源的分布地点、面积、数量、泌蜜规律、郁闭度和生态习性开展了普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李炳贵教授对11个县采集的2614件标本进行鉴定,就有格药柃、毛枝格药柃、细 枝柃、米碎花、光枝米碎花、窄叶柃、半齿柃、尖等毛柃、毛果柃、四角柃、翅柃、微毛柃、细齿叶柃、黑柃等14种,说明湖南省拎属的种类是复杂多样的。
2.柃属蜜源的生态习性
调查发现,柃属植物适应性强,酸性至强酸性的黄壤、红壤及其发育的其它土种都能生长,海拔2000m以下都有分布,但以海拔600-800m的林下、林缘、山谷斜边、疏林湿地为最多,并常与杂木林、灌木丛混生在一起。
柃的开花期,依种类不同而异,每一种约开花10余天,同一种类各地开花期也有迟早,同一个地方的种类愈多,花期愈长。位于湖南东北部的平江县,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花的柃,称秋柃,11 月中旬至12月中旬开花的,称冬柃; 2月上旬至3月中旬开花的,称春柃。总开花期长达3个月。在正常年景,一群中蜂采蜜20-30k8,丰年高达50kg。
柃属植物在气温12℃以上的晴天即可泌蜜。但孕蕾期和开花期遇上天气干燥,则泌蜜减少,甚至不泌蜜。
(三)开发利用简况
为使柃属蜜源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1983年,湖南省农业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乎江县进行开发试点。1987年,农业部和湖南省又联合在平江县建设商品蜜生产基地。1990年,农业部、湖南省共同投资建设浏阳、临湘、攸县三个柃蜜商品生产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使柃属蜜源得到较好的利用,蜂蜜产量大幅度增长。到1991年, 上述基地县生产柃蜜544吨,比建基地前增长64.5%。其中平江养蜂发展到2.15万群(其中中蜂占90%),生产柃蜜315吨,分别比建基地前的1986年增长1.5倍和3.8倍。该县的基本做法是:第一,建设服务体系。已建立了养蜂技术培训中心、蜜蜂人工授精站和养蜂服务站,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保证了资源开发的有效进行。第二,建设基础设施。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建起营业部、仓储、冷冻、质检等设施和添置相应的设备,以提高服务功能,开展社会化服务。
四、蜂产品经营与加工
(一)蜂产品经营
1983年以前,湖南省蜂蜜由供销合作社系统负责统一收购经营。80年代前4年,年均收购2498.8吨,其中供应出口和销往省外占47.8%。1983年开始,国家取消了蜂蜜的统一收购,湖南省供销(土产)系统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各地还涌现出多种经济成分、 多条流通渠道的蜂、工、商、贸经营单位,搞活了流通,促进养蜂业的发展。l 991年全省有湖南省土产公司、沣县蜂业综合公司、长沙市洞庭蜂业公司、南县蜂产品经营部等15个蜂产品专营单位,实行放开经营,多渠道流通。
(二)蜂产品加工
湖南省蜂产品加工业于1982年起步,已有蜂产品加工厂20余家,除新星蜂产品公司加工厂、平江、临湘、浏阳、怀化蜂产品精制厂 5个专业厂家外,其它为制药、酿酒、食品厂兼营生产。成品分瓶蜜、口服液、饮料三大类,品种有各种瓶装蜜、王浆蜜、王浆口服液、多种中药王浆口服液、花粉口服液、蜂蜜酒等。如“东方魔液”,是湖南省东方药厂在祖传秘方基础上,试验研究出来的一种由多种中药和蜂蜜、蜂王浆配成的口服液,1991年投放市场以来,得到国内和香港、澳门及泰国、缅甸、巴拿马等国用户的好评。
五、科研教育
湖南省蜂业科研与教育起步较早,对全省养蜂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一)蜂业科研
1.科研机构
50年代,湖南省养蜂科学研究由湖南省种蜂场承担。70年代,成立沉陵县养蜂研究所,负责中华蜜蜂的研究。80年代,成立临湘县蜂产品研究所,负责蜂产品的开发利用及新产品的研制。同时各地有条件的单位,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
2.科研成果
70年代以来,湖南省有关养蜂科学研究共获得10项成果,有的已应用于生产。其中,获得省级以上科学进步奖的主要有:“沅陵式中蜂箱”;“南刺五加在养蜂业中的应用研究”;“蜜蜂为油菜授粉增产的研究”;“蜜蜂为油茶授粉的研究”;“蜂蜜酿酒的研究”等。
(二)蜂业教育
湖南省的养蜂教育形成4个层次,即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校外培训。
1.高等教育
早在40年代,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在农艺科中开设了养蜂课程。近30年来,湖南农学院在园艺、农学、植保专业中开设了养蜂学。
2.中等专业教育
50年代,湖南省长沙农业学校,创办养蜂专业。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中等养蜂技术干部。省属各中等农业学校,相继在牧医、园艺、农学、蚕桑、家庭经济、植保等专业中开设了养蜂学。
3.职业技术教育
1949年以前,有的初级农业职业学校依据本地蜜源优势,把养蜂学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中华人民共和同成立后,湖南省的养蜂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青年百花学校”是湖南省武岗县于1957 年秋率先开办的养蜂职业学校。几年的时间,该校为省内外输送了大批人才。
平江第一农业职业中学于80年代中后期开办养蜂专业,学制 2年。学生毕业回农村办养蜂场,学校还负责一年的跟踪服务。在此基础上,平江县教委和牧业主管部门联合在该校成立养蜂技术培训中心,除坚持常规办学外,还开办短期技术培训,紧密结合生产,提高单项产品生产技术。
此外,武岗县第三职业中学也开办了养蜂专业,学制 2年。有的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在家庭经营、牧医等专业中也开设了养蜂学。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养蜂》教材于1989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4.校外培训
原湖南省养蜂协会于1933年曾举办过为期 7周的养蜂研究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养蜂生产的需要,省、地、县、乡四级举办百次以上的各种类型的养蜂训练班,培训生产人员。
六、行业管理机构和社团组织
(一)养蜂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对养蜂管理的归口曾三次变动:60年代以前,归口湖南省经济管理局;70年代中期,归口湖南省土产公司;1978年开始,归口湖南省畜牧局。畜牧部门负责管理后,湖南省对养蜂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强。1988年,成立湖南省蜂业管理站,隶属湖南省畜牧局。与此同时,在主产区也相应成立养蜂管理机构。到1991年止,全省有20个地市县成立了养蜂(蜂业)管理站。还有两个县由科协成立的养蜂服务部也代行管理职能。以上是当地政府授权负责养蜂业管理的常设机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农业管理体制的调整,养蜂管理站都具有管理和服务双重职能。因此,一部分养蜂管理站又同时组建产销机构,实行以经营蜂产品为突破口的社会化服务,有的养蜂管理站已形成经济实体。各级政府对养蜂管理站的工作给予支持,制订政策,规定职能,一些县政府还颁发布告、通告,确保养蜂管理站工作的开展。为做好养蜂业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1989年湖南省农业厅摄制了电视片《蜂蜜之王》,着重介绍湖南省丰富的柃属蜜源和开发利用的经验;1991年湖南省畜牧局、湖南省电视台联合录制了 5集电视科普片《庭院养蜂》;湖南省畜牧局、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蜂过箱》挂图,编著了《中华蜜蜂饲养法》一书等。
(二)湖南省蜂业协会
湖南省蜂业协会是1986年在原湖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蜂学组的基础上改建的。该协会自成立以来,组织了两届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27人,理事长由湖南农学院昆虫学教授陈常铭担任。1989年换届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42人。会长是湖南省农业厅高级畜牧师郭劲军。秘书长吴曙。协会下设秘书处、蜂业经济委员会、《湖南蜂业》编辑部。 协会现有个人会员近500人,团体会员单位9个。几年来,主要活动如下:
1.坚持办好会刊 1986年创办了《湖南蜂业通讯》作为会刊。1989年更名《湖南蜂业》,内部发行。到1991年,共出刊15期,发行了万余册。
2.开展蜂产品评优活动 湖南省蜂业协会联合湖南省药学会、省科学技术协会举办蜂产品制成品评优活动,并订立评比优秀蜂产品“金蜂奖”的评奖制度。1988年,举行湖南省首届蜂产品评优会。会议在省政府质量管理局的指导下,成立由有关主管部门参加的组织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以及有关专业技术专家参加的评审委员会作为工作机构。在送评的94个产品中评出14个优秀产品。
3.协助主管部门推广技术 蜂业协会人才密集,具备技术优势。几年来,协助农业、林业、商业部门推广了高产蜂种、强群高产技术、油茶授粉技术,雄蜂蛹生产技术等多项实用技术,既提高了农民的养蜂技术水平,又提高了协会的社会形象。
4.维护生产者的权益 鉴于养蜂生产者在放蜂场地、交通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有关纠纷案件则时有发生。几年来,蜂业协会为维护本行业利益,根据有关政策和规定,几十次帮助各地养蜂者诉讼案件和调解纠纷。并多次呼吁有关部门纠正不合理的规定,切实地保护了生产者的正当权益。
此外,1983-1991年,地、市、县成立养蜂(蜂业)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有衡阳市、浏阳、平江、临 湘、淑浦、澄县、城步、安乡县等。
七、蜜蜂医疗事业
湖南省的蜜蜂医疗,主要是推行活蜂刺穴疗法。50年代以来,长沙市已有三家蜂疗专科医院(诊所或病室)。现着重介绍长沙市两家蜂疗单位的有关情况:
1.博仁诊所
该诊所原为中南工业大学卫生科蜂疗室,1974年独立分设更名,专门从事蜂疗服务。该诊所陈伟主治大夫,于1936年在江苏省苏州行医时,收治一位头、面多处被蜜蜂蜜刺的妇女。病愈后,陈伟大夫意外地发现病人原患 7年之久的面部神经炎不治而愈。从此,激起了陈大夫对蜂疗的兴趣,而毕生矢志不渝地利用蜜蜂为人治病。据1959-1987年统计,治疗病人8466例,对面神经炎、枕神经痛、脑血管神经性头痛、机能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臂神经痛、肩周炎、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治愈率均较高。他还发表论文30余篇并著有《蜂刺疗法》一书。
2.长沙市郊区中医院蜂疗室
该中医院蜂疗室成立于1989年,现有医务人员 4人,是湖南蜂疗事业的后起之秀。由于活蜂刺穴法对面部神经炎有特效,每天前来就医者都达几十人,很多面瘫患者经治疗解除了病根,恢复了健康。他们的蜂疗范围现已扩展到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仅1989-1990年就治疗病人1.7万余人次,治愈率高,深受患者欢迎。
引自《中国蜂业》(农业出版社,1993)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