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工育王

八旬养蜂老人中科大旁听成“专家”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11日 10时20分29秒

一位只上过小学的老汉,为了圆自己的梦,退休之后重新进入初中课堂学习英语,并在中科大的实验室当起旁听生,研究起蜂毒来。20多年来,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多次走进长丰、定

一位只上过小学的老汉,为了圆自己的梦,退休之后重新进入初中课堂学习英语,并在中科大的实验室当起旁听生,研究起蜂毒来。20多年来,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多次走进长丰、定远等地不通车的偏僻农村,甚至以身试制剂,把自己琢磨出来的养蜂知识无偿地传授给当地农民,帮助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目前,这位已经85岁的老人吴天雄又开始和蝎子、毒蛇打起交道,用他的话说,“这些都是宝,在我100岁之前,要把更多的、一看就会的技术教给更多的农民。”  从“制剂罐子”变成“蜂痴”   吴天雄老人以前是安徽叉车厂的一名普通工人,1980年退休后,本以为能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但由于多种疾病缠身,他只得终日郁闷地抱着制剂瓶子。“当时身体很差,肺部和肠道疾病一直很折磨人,一旦发病就会吐血,到很多医院看过病,都没有效果。”  一个偶然的机会,喜欢锻炼的吴天雄在一次晨跑中结识了中科大的归国教授解俊民,并从闲谈中得知蜜蜂的蜂毒或许能阶段他的病。“我有了一个想法,学点养蜂知识教给农民朋友。”可是由于年龄、学校规章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吴天雄只得偷偷溜进中科大的课堂听专家讲课。但吴天雄很快被中科大生命科学院的老师发现了,于是便让他在生物系当了一名卫生员,闲暇时间破例让他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随后,吴天雄又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周围人的嘲笑,毅然在省城常青街道沿河社区租下一间小屋开始养蜜蜂,每天家里、蜂场两地跑。以身试“毒”重获健康   “当时受到的最大鼓舞就是中科大生物系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吴老感慨地告诉记者,因为他没有学过英语,而教授的课很多都是使用英语的,“后来那些和我孙子孙女一样大的学生就在课余时间用中文给我翻译,然后不懂的地方再请教老师。”2002年,为了能看懂国外的生物论文著作,吴天雄又再次打破常规,进入合肥市第28中学学习基础英语,并于2005年顺利毕业。当旁听生期间,吴天雄开始留意起解教授跟他提过的蜂毒治病的事。“那时每天就像着了魔一样,到处寻找与蜂毒有关的资料。”吴天雄的老伴告诉记者,只要一发现与蜂毒有关的书籍资料,他肯定要买下来,“买不到就到处借,然后再抄下来……”   与蜜蜂打交道的同时,吴天雄开始尝试把中医理论和“蜜蜂蜂毒”的知识嫁接起来,“按照书上的介绍,喝一些蜂毒配置的制剂水,配合针灸,然后长期服用自己养蜂产的蜂蜜和蜂王浆,”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发现自己身体的状况渐渐好转,连拐杖也不需要了,“效果最明显的是眼睛和耳朵,尽管已经85岁了,不戴眼镜也能看清报纸上的小字。”但让吴老有些遗憾的是,目前还不能稳定地确认蜂毒的医疗效果。  扶贫路上跌断肋骨   眼见自己的身体慢慢康复,吴天雄便带着自己的蜜蜂来到长丰县的杜集镇和定远县的张圩镇。“记得是1989年的夏天,他一个人背着大包,拄着拐杖来到我们村子。”长丰县杜集镇巴张村的村民张正国告诉记者,“每天他都和当地老百姓一起住一起吃,传授养蜂知识。”  吴天雄的苦口婆心并没有得到村民的理解,大家对他说的东西都是半信半疑的。但吴天雄并没有气馁,仍然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我们这个地方不通汽车,沟沟坎坎也特别多,他就一个人拄着拐杖到处传经……有一次跌到沟里,半天爬不起来,还把腿摔坏了。但没等完全康复,又看到他背着包到村里来了。为了避免他家人担心,之后他一再嘱咐我们不要把跌跤受伤的事告诉他家人。”张正国告诉记者,“有一次我和他,还有另外一个村民到附近的村里去动员村民养蜂,经过一个高埂水沟时,他没站稳就直直地栽了下去,头一下子扎到沟里的淤泥里……当时我都吓死了,赶紧和另一个人拉着他的腿,把他拖上来。”  如今迷上“蛇蝎美人”   被吴天雄的精神感染,张正国决定开始养蜜蜂——也成了村里第一个尝到蜜蜂甜头的人。几年下来,张正国在吴天雄的帮助下,通过养蜂将自己原先的草屋变成砖瓦房,又添置了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今年收成也不错,光养蜂产的蜂蜜、蜂王浆就能卖1万多块钱,我和老伴商量了,准备年底将房子架高成小楼房。”   而此时,蜂蜜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兑水的劣质蜂蜜,当地村民的产品的销路受到很大冲击。眼见要出现造假的苗头,吴天雄再次来到村里,叮嘱村民们千万不要以次充好,“只有好产品才能经得住市场考验”。随后省城一家生产蜂蜜的公司来到村里收购蜂蜜,并和当地农民签订了收购协议,“这些都是老吴的功劳!我们还在等着他的新成果出来,帮助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农民养蝎子、毒蛇致富。”  采访的最后,吴老告诉记者,尽管他和老伴现仍住在叉车厂简陋的宿舍里,“但我相信,一个富了再传给另一个人……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有很好的生活。”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