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病虫害防控

蜜蜂病虫害防治

中华蜂蜜网 2016年06月01日 16时16分41秒

危害蜜蜂及蜂群健康之来源,可分为病害与敌害。蜜蜂的病害分为非传染及传染性两类。敌害则包括蜂璊类、蜡蛾类、胡蜂类及蟾蜍类等。

危害蜜蜂及蜂群健康之来源,可分为病害与敌害。蜜蜂的病害分为非传染及传染性两类。敌害则包括蜂璊类、蜡蛾类、胡蜂类及蟾蜍类等。这些病害及敌害对蜜蜂的影响,轻者使个体减少,重者能使整群灭亡,为养蜂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正常的蜂群都能维持相当稳定的生态环境条件,蜜蜂本身也有自我适度调整的能力,以适应巢内环境变化,维持个体的正常发育。当蜂群受到生态环境激烈变化的影响,不利因素超出蜂巢内自我适应的能力时,蜂群就会逐渐衰弱,蜜蜂就要生病了。这些不利因素包括:
1.气候:不良的气候如炎热、寒冷、阴雨、日夜温差过大等,皆会影响蜜蜂之正常作息,造成不良后果。
2.蜜蜂行为:喂食行为,成蜂相互喂食,护士蜂喂食幼虫、蜂王,或外勤蜂自外采集食物而传递给内勤蜂,不健康的个体藉由身体的接触而将病原传给健康之个体。蜜蜂咬食老旧巢片的行为会把巢片上存留的病原吃到体内,亦是病害传布的原因之一。清洁行为及试飞行为则是减轻病情之习性行为。
3.管理疏忽:自国外不当引入蜂王或蜂群及蜂产品而将病虫害传入,蜂具之使用亦需特别注意卫生以免病害之传布,蜜蜂遭受饥饿或强弱群差距显着,皆
易引起盗蜂,盗蜂不但使个体损失,亦为病害传播方式之一。
非传染性病害
蜜蜂非传染性病害包括下痢、冻害、热病、饥饿、中毒等,乃因不良气候或不洁食物及管理疏忽所引起,养蜂者须采适当之管理办法以避免之。
传染性病害
蜂场中的重要的传染性病害有下列数种:
1.美洲幼虫病(American foulbrood, AFB),病原细菌幼虫芽孢杆菌 Bacilluslarvae (现已改名为 Paenibactillus larvae)。罹病幼虫身体变软,一周后体色由白转为棕黄,两周后转为深棕色,最后转为深黑色,腐败后成胶状并有腥臭味。死亡幼虫用火柴棒插入可挑出长之黏丝状物。大多数幼虫封盖后死亡,巢室蜡盖表面凹陷,有小孔出现,一、二日幼虫最易感染,孵化后五十三小时的幼虫就不会被感染。
2.蜂微粒子病(Nosema disease),又名孢子虫病,病源为原生动物的蜂孢子虫(Nosema apis),加害成蜂。罹病蜜蜂在地上爬行,腹部膨大,前后翅不相连,故不能飞行。此病由食物传布,主要寄生中肠,马氏管,下咽头腺也会被感染,取出病蜂肠道,可见中肠膨胀成灰白色,环状缢缩消失,容易破碎流出恶臭汁液。病源孢子随病蜂粪便排出,污染巢箱而感染其他个体,蜜蜂感病后六天出现病徵,严重者十五天死亡,轻微者寿命缩短,采蜜量减少,蜂王乳减产。
3.白垩病(Chalk brood),又名粉笔病,病源为真菌之蜂囊菌(Ascosphaeraapis),加害幼虫。罹病幼虫初期虫体上会长出黑色或是灰黑色的斑点,随之长出菌丝体,颜色转为白色,死亡幼虫呈木乃伊状并结成硬块,故名白垩病。菌丝长出子实体后,虫尸会变成黑色。温冷季节及食物不足是此病最易发生的时机,病原由食物传布,巢脾之外侧及边缘容易罹病,因此雄蜂幼虫感病率较高。罹病蜂群会减弱蜂势,却很少整群死亡,本省每年 5~6 月及 9~11月为发病高峰期。
蜜蜂之敌害
1.蜂蟹 (Varroa jacobsoni),属蛛形纲(Acarina)、蟹目(Varroidae)动物,寄生于蜜蜂幼虫、蛹及成蜂体表,取食体液。雌 产卵于未封盖的蜜蜂幼虫房内,蜜蜂羽化时蟹 随之出房。被害之幼虫、蛹都发育不全或不能羽化死于巢房内,羽化的成虫也肢体不全或身体衰弱。被害蜂群,蜂势渐弱,甚至全群灭亡。
2.大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属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雌蛾产卵于蜂箱裂缝处或巢脾上巢框的夹缝中,每雌虫产 400~1800 个卵,幼虫孵化后迅速钻入巢脾中,取食花粉及蜂蜡,将巢脾穿成无数孔道,并吐丝作成管状隧道藏身其中,被害巢脾狼籍不堪,被害蜂群蜂势减弱,以致无法采蜜。
病虫害 蜜蜂 蜜蜂养殖 养蜂技术
3.胡蜂类:又名虎头蜂,属胡蜂科(Vespidae)昆虫。养蜂场中常见攻击蜜蜂的种类有黄腰胡蜂(Vespa affinis),拟大胡蜂(Vespa analis),黑绒胡蜂(V.basalis),中国大胡蜂(V. manderinia),姬胡蜂(V. ducalis)及黄跗胡蜂(V. velutina)等 6 种,胡蜂类为捕食性昆虫,攻击蜜蜂时,巡回在蜂箱前伺机捕捉。
4.蟾蜍类为两栖动物,多出现在夏季,躲在蜂箱下方,夜间出来在蜂箱门口取食拥挤在外不回巢的蜜蜂,其食量惊人,故为害甚大。蜜蜂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防治观念是「预防胜于治疗」,平常管理蜂群时多花一分心力,对蜜蜂习性要有充分了解,对于病虫害发生的原因、病徵、传布途径等有充分认识,方能在发病初期有正确判断并立即适当处置,当可减低病虫害的为害程度。
1.预防措施:
(1)检疫:凡蜂王、蜂群及蜂产品进入本国时,在海关皆需经严格之检疫规定以防止病害虫侵入。
(2)卫生:保持蜂场、蜂具、蜂箱内,养蜂用具库房的清洁,是预防传染性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3)营养均衡:注意蜂群之营养均衡,使群势强盛,纵然有潜伏性的病原或害虫,也不容易发作,甚至被蜜蜂的自我调适行为排除。
(4)选择理想蜂场:蜂场要通风良好,排水良好,日照充分,遮荫充分等条件,可杜绝病虫害之孳生。
(5)更新巢脾:老旧巢脾会存留病虫害的孢子或卵,应适时加以更新,以阻断病虫害感染的来源。
(6)注意蜂群平衡:蜂群中各龄期幼虫及成虫数目皆有一定比率,蜂群生活进行得井然有序,如果因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破坏蜂群中的平衡,则易诱发病虫害。
(7)选种及育种:选育优良蜂王,具抗病虫害、高产卵力等特性,但此项工作,常耗费较长时间,故亦可自国外引进。
(8)建立预警制度:加强病虫害的研究,订出蜜蜂重要病虫害之经济为害水平( Economic injury level ),筛检简易之指标方法,可将病虫害防范于未然。
2.防治方法:病虫害一旦发生,防治方法以生物法、物理法、机械法处理为主,化学防治法会对蜜蜂产生毒害,蜂产品残留等问题,故需谨慎选用,以天然产物为原则,如尼古丁、除虫菊、香茅油等,但没有任何药剂是万能的,一定要遵守对症下药,适当剂量,适当方法,安全采收期等规定。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