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病虫害防控

美洲幼虫腐臭病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中华蜂蜜网 2016年06月27日 14时34分01秒

洲幼虫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 disease)是一种蜜蜂幼虫病害。本病由White于1907年确定,目前广泛发生于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所有国家。

美洲幼虫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 disease)是一种蜜蜂幼虫病害。本病由White于1907年确定,目前广泛发生于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所有国家。此外,在新西兰、夏威夷、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地方也有发生。本病不但发生于西方蜜蜂,如意蜂、喀尔巴阡蜂(喀蜂)、欧洲黑蜂等,东方蜜蜂的印度蜂也有报道,但中蜂至今尚未见本病发生。
我国于1929〜1930年间由日本引进西方蜜蜂蜂种时,将本病带入,目前全国饲养西方蜜蜂的地区,时有本病发生。

1.病原

美洲幼虫腐臭病由拟幼虫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larvae)引起,菌体呈杆状,大小为2〜5微米x0.5〜0.8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具周生鞭毛,能运动,在条件不利时能形成椭圆形的芽孢,中生至端生,孢囊膨大,常常游离,芽孢大小为1.3微米x0.6微米。芽孢抵抗力极强,对热、化学消毒剂、干燥环境至少有35年的抵抗力。芽孢与蜜蜂的工蜂、蜂王、雄蜂幼虫的感病有直接关系。
本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一定要有维生素B1,如在培养基中加入蛋黄、酵母膏、胡萝卜浸提液等。
接种可采用混合法,接种后置于34°C条件下培养,几日内芽孢于培养基表面下5〜10毫米处萌发、生长、繁殖,最后扩展到培养基表面,菌落呈乳白色,半透明,稍凸起,且略具光泽。
本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产酸,比较突出的是还原硝酸盐(NO3ˉ)为亚硝酸盐(NO2ˉ)。实际上在不加硝酸盐的培养基中,都能产生亚硝酸盐。
拟幼虫芽孢杆菌另一重要的培养特征是“巨鞭”,即在细菌培养物中可见到螺旋形的巨大鞭毛。理论上,它们是由鞭毛所组成,这些鞭毛从细胞中脱落,而后凝集、盘绕在一起形成。

2.症状

被感染的蜜蜂幼虫平均在孵化后12.5天表现出症状。首先体色明显变化,从正常的珍珠白色变为黄色、淡褐色、褐色直至黑褐色,同时虫体不断失水、干瘪,最后形成紧貼于巢房壁的、黑褐色的、难以清除的鳞片状物。
患病幼虫的死亡几乎都发生于封盖期,通常是幼虫的前蛹期,少数在幼虫期或蛹期死亡。死亡的幼虫身体伸直,头部伸向巢房口,它们的“吻,常从鱗片状物前部穿出,形如伸出的舌。患病幼虫死亡后,在其腐烂过程中,能使蜡盖颜色变深,湿润,下陷、穿孔。在封盖下陷时期,用火柴杆插入封盖房拉出时,能拉出褐色、黏稠、具有腥臭味的长丝。
蜜蜂 病虫害 防治 美洲幼虫病

3.病原菌的增殖

幼虫通过取食被污染食物中的芽孢而被侵染。通常侵染1只2日龄以上的幼虫需要数以百万计的芽孢,但是只要10个芽孢侵入幼虫体内,24小时之后幼虫即患病。拟幼虫芽孢杆菌的营养体不会引起病害,这可能是因为幼虫食物具有杀菌作用,蜂王浆中的10-羟基-2-癸烯酸等酸性物质对细菌营养体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
芽孢一旦进入幼虫肠内,随即萌发,对芽孢的萌发来说,日龄越小的幼虫其萌发条件越好,但对营养生长与繁殖来说,則是老熟幼虫最适宜。这是因为芽孢的萌发需要低氧压环境,而生长、繁殖与产生芽孢则需要髙氧压的环境,所以拟幼虫芽孢杆菌的芽孢只侵染小日龄的蜜蜂幼虫(孵化后53小时以内),而不能侵染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芽孢在小幼虫肠腔内萌发后,不生长,其营养体于幼虫化蛹前的静止期侵入血体腔,生长并大量繁殖,引起幼虫败血症,迅速死亡。幼虫死亡后,细菌开始形成芽孢,1只虫尸内,大约可形成25亿个芽孢。细菌在形成芽孢过程中,释放了对其他细菌有拮抗作用的物质,所以在腐烂的虫尸上次生菌不能生长。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