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病虫害防控

蜜蜂螺原体病

中华蜂蜜网 2016年06月27日 19时10分45秒

蜜蜂螺原体病(Honeybee spiroplasmosis disease)是蜜蜂的一种成蜂病害,1976年在美国马里兰州被首次发现,目前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也有发现。1980年传入我国,很快扩散到全国各地。

蜜蜂螺原体病(Honeybee spiroplasmosis disease)是蜜蜂的一种成蜂病害,1976年在美国马里兰州被首次发现,目前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也有发现。1980年传入我国,很快扩散到全国各地。本病仅发生于西方蜜蜂。

病原

本病由蜜蜂螺原体(Spiroplasma mellife-rum)引起,病原菌属柔膜菌纲,是螺旋状的丝状体,在培养液中作螺旋式运动;菌体周围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包围,菌体直径约0.17微米,长度因不同生长时期有很大变化,一般生
长期较短,呈单条丝状,生长后期螺旋性减弱,出现分支、结团,丝状体上有泡囊产生。

症状

病蜂腹部膨大,行动迟缓,翅微卷、下垂,不能飞翔,只能在蜂箱周围地面爬行。解剖病蜂,中肠变白、肿胀、环纹消失,后肠积满绿色水样粪便。
蜜蜂 病虫害 螺原体病

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

患病死亡的蜂尸是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蜂具、饲料等也是重要传染源。另外,有多种花的表面也分离到了蜾原体。本病发病季节明显,主要在蜜蜂春繁季节。阴雨天和寒流后发病严重,使用代用饲料和劣质饲料为越冬饲料的蜂群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

可参考美洲幼虫腐臭病的办法,采用四环素(0.125克/10框蜂)配制含药花粉饲喂,一般可迅速见效。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