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病虫害防控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特征及防控

中华蜂蜜网 2016年06月28日 11时42分20秒

蜜蜂囊状幼虫病最早在美国被发现后,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几乎在全世界的养蜂国家中均有发现,西方蜜蜂对本病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轻

蜜蜂囊状幼虫病最早在美国被发现后,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几乎在全世界的养蜂国家中均有发现,西方蜜蜂对本病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轻微者可自行痊愈,而东方蜜蜂则抵抗力弱,容易感染。20世纪70年代初期,病害曾在我国南方中蜂饲养区广泛流行,造成很大的损失。但近年来本病有减轻的趋势,对目前的养蜂业未构成严重的威胁。

1.病原

引起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为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virus,SBV),本病毒粒子无囊膜,基因组分为单链RNA,核衣壳为正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粒子直径为30纳米,分子量为2.8x106道尔顿,蛋白质有3种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6x103道尔顿、28x103道尔顿和31x103道尔顿。主要感染幼虫,引起其内部器官和组织病变。也可在成年蜂体内繁殖,但不表现症状。
蜜蜂 病虫害 幼虫病 养蜂技术

2.症状

2日龄的幼虫对本病最为敏感。患病初期的幼虫不封盖即被清除,蜂王重新在被清理的空巢房中产卵,从而许多巢房虫态不一,形成“花子”或出现埋房现象。病害严重期,由于病虫数量大,工蜂清理不及,脾面上可见的典型病状为:初期病虫与健虫不易区别,随后体色逐渐由珍珠白色变为黄色、黄褐色、褐色,甚至黑色。伴随体色变化,虫体逐渐软化,大量的液体聚积于病虫躯体和未蜕去的坚韧表皮之间,呈现典型的小囊。巢房不封盖或封盖后被工蜂咬开,可见病虫尸体呈“尖头”状。随着虫体水分不断蒸发,干燥成一片黑褐色的鱗片,貼于巢房的一边,头和尾部略上翘,形如“龙船”,腐烂虫体不具黏性,无臭味,易清除。

3.病毒的增殖

病毒可在幼虫体内的许多组织中增殖。 幼虫在封盖前一直保持正常的状态,直到前蛹期才死亡,其原因为幼虫不能蜕掉它的最后一层皮,坚軔的表皮内层未被溶 解(可能幼虫在感染了病毒后,表皮腺体中分泌几丁质酶的结构被破坏)。在新、旧表皮间积累了蜕皮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粒子。每只被囊状幼虫病致死的幼虫含1毫克的囊状幼虫病病毒,足以传染1000群蜂群中的每一只幼虫。
病毒在成年工蜂体内也能增殖。脂肪体是其增殖的主要场所,其次则为头部,在头部积累着比躯体其他部位都多的病毒粒子。大量的病毒存在脑部和咽下腺内。病毒也能在雄蜂 的脑部增殖,而且数量比工蜂脑中还要多,据推测有0.1毫克左右,至少为工蜂脑中病毒的100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