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病虫害防控

蜂产品市场,破局的关键在哪里?(上)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11日 09时52分23秒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千百年来蜂产品就从未离开过老百姓的生活,不管是蜂蜜,王浆还是花粉和蜂胶,都与我们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千百年来蜂产品就从未离开过老百姓的生活,不管是蜂蜜,王浆还是花粉和蜂胶,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蜜作为一种甜味剂被广泛运用。  近年来,蜂产品市场一直是不愠不火,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关注度俳徊不前,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市场炒作和轰炸宣传之后,蜂产品市场趋于平淡。但是一直以来市场都困扰着两大难题:相关媒体对蜂产品市场的掺假现象是屡次报道,另一方面,蜂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客观的说,在国内市场上蜂产品从来就不是一个主流产品,主要蜂产品都是以原料形式应用于各行各业及原料出口,面对消费者的只是食品类的细分市场。如消费者对蜂蜜面包,蜂蜜饮料,蜂王浆口服液(九十年代初风行一时),前列康(含有大量花粉成分),小森林蜂胶(水溶性蜂胶),知蜂堂蜂胶(含有蜂胶成分)都有一定的认知,反而对原生态的蜜蜂产品(处于半成品状态的蜂蜜,王浆,花粉和蜂胶)不能确定,加上市场推广鲜有成效,使蜂产品公司的经营成本越来越大,利润的进一步稀释,市场份额无法扩张,这使众多的蜂产品企业是长期低迷不前,左右为难,蜂产品公司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前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有关蜂产品调价的新闻,又把蜂产品企业推到了一个争议地位,行业中虽不是老大,话题却还不少,那么,现实蜂产品市场,破局的关键在哪里?(上)情况下,蜂产品行业如何发展?蜂产品企业如何推广?蜂产品市场的破局的关健点在哪里呢?近期有不少专家纷纷分析撰文,好像各有见解,作为关注蜂产品行业多年,原武汉市蜂业协会理事的查钢先生认为,蜂产品的现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企业现象,它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格局和求变,破局的关键点在于要遵循一个科学的推广过程,从行业到企业,从产品诉求到营销策划都要重新进行策略性思考。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蜂产品的现状:  渠道问题:目前来说,一方面蜂产品公司对蜂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灌装和包装,按国家要求作为食品或是保健食品进行推广销售,另一方面,处于产业链最低层的蜂产品从业经营者还是以专卖店,网店和直销形式进行销售。但没有一个产品类型,是以一种多渠道形式方式销售的。在商超中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同,蜂产品是有中国标准的检验标识,但是产品单一,只是价值功效最低的蜂蜜,但对于专卖店式的蜂产品,原生态的蜂产品,也有大量消费者购买。而有数据统计,在专卖店内的购买频率和人数并不低于商超,个别品种还要超过商超,如王浆和花粉,这是由于王浆的冷冻条件和蜂产品销售相对的专业性的限制。换句话说,为什么蜂产品不能全国性的加盟连锁扩张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商超里有蜂蜜,药店里有蜂胶,专营店里的王浆和花粉,至于蜂蜡、蜂毒、蜂幼虫的潜在市场价值还远远未被开发出来。 产能问题:所有的蜂产品经营企业都宣称自己有足够的货源,但是,蜂产品的产能并不完全是由人决定的,蜂产品与燕窝一样,都是由自然界的昆虫生存一种本能获取。只不过燕窝因为难采集,完全靠自然因素而作为高档滋补品存在,相对蜜蜂人工饲养历史具有上千年,产量要高得多。但是,蜂产品也不是无限增产的,例如有一则数据:一只蜜蜂酿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工作小时,吮吸三千三百三十三朵花蕊。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王浆靠蜜蜂自身的分泌喂养幼虫,花粉只是用来喂养小蜜蜂,至于蜂胶的获取更是少得可怜,中华蜜蜂几乎不产蜂胶。引用以前的数据从产量上看,年产蜂蜜29.3万吨、蜂王浆3000吨、蜂花粉5000吨、蜂胶350吨、蜂蜡4000吨,我国出口的蜂蜜原料约占国际市场总量的20%,出口的蜂王浆原料约占国际市场总量的95%以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国内蜂产品的消耗能有多少?由此可见,我们就知道真正投放到市场的蜂产品产量会有多少?并不是所有的“蜜”都叫“蜜”,也不是所有的蜂胶的总黄酮含量都那么高,春浆和秋浆真的不一样吗?行业内是避而不谈,消费者也是以讹传讹,再加上区域性因素,这既是一个行业发展现状,也是一个不争议的事实。  质量问题:从整个行业来看,诚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蜂业。一方面造假、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蜂业生存危机。长期存在药物残留等内忧外患之下,蜂产业外销之路越来越艰难。质量问题波动性太大,除了人力造假外,外界因素都是蜂行业不能控制的,有的检测问题并不是蜂行业自身的问题,但也把蜂行业牵扯其中,质量问题一直理不顺,过去传说是蜂蜜造假是有白糖因素,现在白糖价体积远高于蜂蜜成本,怎么可能去用白糖呢?  此外,受自然季节和蜜源等因素的影响,每一批次的蜂产品的相对检测数据都有所不同,感也有所不同,在波美度的标准下,生蜜和熟蜜的水分也是不一样的,消费者不理解而质疑这都造成蜂业公司在市场上发出的声音各不统一,真假难辨。  市场问题:最早的蜂王浆口服液是红极一时,但又迅速不为人知,炒作之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蜂产品。蜂产品不可能有特效,但有功效,炒是炒不火的。如盛其一时的某某堂以蜂胶为概念,延伸于保健食品,依托于会议服务营销,以专营店形式进行推广,取得很好的宣传效应。其他厂商一见,也随着炒作,在全国各地的蜂胶概念炒得是沸沸扬扬,功效是神乎其神。另外,人们对蜂产品的重视度一向不高,一般只作为甜品(蜂蜜),美容(花粉),改善肠胃(王浆)的基本型购买,需求并不迫切。再则蜂产品的销售方式脱离不了蜂农+店面,全国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蜂产品店,有的店面很小,有的还是大桶散装,手工出售,还有蜂农直接出售,有些商家本不具有生产资格,自己灌装帖个标签就卖。有的店面是与茶叶等产品混列,都不成气候。虽说有一些蜂产品公司在产品细分上和经营形象上整体提升设计CI体系,但从整个行业上看仍然不明显,在推广策略上不能更新和不好复制,随着时间的延伸,慢慢的又回归到平淡。  整个市场缺乏厚积薄发的力度和创新,昔日中脉蜂灵的成功,还真难说是蜂胶的成分多一些还是灵芝在起作用?武汉葆春一直出不了武汉市,蜂之语连锁出不了浙江,汪氏品牌虽有亮点,但也走不出具有中国特色连锁加盟的怪圈,加盟得多失败得也不少,冠生园,老蜂农都只是让蜂蜜走进了商超。  品牌力问题:查钢认为蜂产品行业还谈不上有影响的品牌力,现在是全国性品牌太少,地域品牌走不出去,市场宣传手段雷同,推广策略多元化,产品无法形成差异化。如近期由健康时报和中国蜂产品协会共同评选中国蜂产品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百花牌,颐园牌,冠生园牌,老山牌,保灵牌,蜂之语牌,恒丰园牌,百春牌,汪氏牌,宝生园牌。我们从中就发现,全部是北京广州江浙一带公司。难道中部和西方就没有蜂产品企业了吗?好蜜源可不都在东部地区,再则除了冠生园算是全国性品牌外,其他的品牌力上都要打一个引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蜂产品品牌力是多么的弱小和区域不平衡。而从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中国大陆每年出口海外的万吨蜂蜜,多是有“品”无“牌”,出口后大多只能贴上别人的品牌销售。相比之下,在日本看到别人销售的每500克普通蜂蜜售价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而这种蜂蜜当时在国内每500克售价仅10元人民币左右,且还不能保证是真正的成熟蜜。(待续)

  查钢 资深营销策划人 经营师 原武汉市蜂业协会理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注者!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及企业管理工作多年,擅长于营销咨询诊断、产品策划、招商运作、连锁加盟、企业内训、对市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现领衔查钢-营销策划工作室,工作室官网:www.whzhagang.com 联系电话:13517234133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在Google、百度搜索“查钢”实名,即可获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品牌中国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载请标明---来源:品牌中国网

相关文章蜂产品市场,破局的关键在哪里?(下)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