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病虫害防控

我国养蜂业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探析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4月16日 10时15分10秒

加入WTO七年来,我国蜂业在国际上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蜂业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难得机遇。欧盟等进口国的贸易技术壁垒,日本进口食品的肯定列表制度,对

加入WTO七年来,我国蜂业在国际上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蜂业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难得机遇。欧盟等进口国的贸易技术壁垒,日本进口食品的肯定列表制度,对进口质量的不合理要求,致使我国不少蜂产品出口受阻。这就要求我们面对挑战,认真思考和分析我国蜂业的发展态势,抓住机遇,制定对应的办法,大力推进我国蜂业的稳定发展。

一、现状、发展态势

1、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据各方面综合估算,近几年我国蜂群饲养规模达700多万群左右,蜂场(户)17万多户,蜂农34万人,全国有蜂产品加工贸易企业400多家,全年生产蜂蜜20多万吨。王浆2500多吨,花粉1600吨,蜂胶300吨,年出口蜂蜜11万吨,王浆1100吨,养蜂生产产值10亿元,加工销售总额20多亿元。蜜蜂对种植业、果树作物授粉增效至少40多亿元。我国养蜂规模、蜂蜜、王浆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首位。2、我国蜂业是具有增收,创汇、生态和保健特色的农业产业。增收:正常年景,一般养蜂投入与产出是1:5左右。养蜂技术较熟练的可当年投入当年获利。一群蜂成本500元,产值800多元,每年可获利200-400元。创汇:蜂产品正常的出口销量超过总产量的50%。生态:蜜蜂对植物采花授粉可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关系。蜜蜂在采集植物花蜜、花粉等蜂产品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花授粉,提高了植物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保健:蜂产品是纯天然保健食品,经常食用对人体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有较好的辅助疗效,无副作用。3、劣势①、质量差距:主要是生产模式、流通环节和质量技术体系不完善。②、生产模式:受传统农耕模式影响,我国养蜂业特点是以蜂群为基本生产资料和以养蜂者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条件的落后。③、产品流通环节:生产—收购—销售。生产与流通中间环节多,互相脱节,产品质量不易保证。(以前是蜂农—土产公司—外贸公司,现在是蜂农—中间商—加工出口企业)三者各自为政,不是利益共享。加工出口企业最讲质量,蜂农不痛不痒,中间商唯利是图。蜂蜜质量先天不足,再加上蜂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问题的不断升级,最终形成外商对中国蜂蜜质量的利益均沿——只要一个客户提出质疑,其他客户紧跟着要求赔偿,一个国家起合同纠纷,其他各国相应出台制裁措施,中国总处在被动位置。近几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蜂蜜专项打假活动,结果抽检合格率仅10%;农业部质检中心在湖北武汉市场抽检8个品牌瓶装蜂蜜,仅2个合格,4个不合格,2个仿冒;福建省福州市场被“农大大”等假冒蜂蜜充斥。抽检结果令人叹息,假冒伪劣品牌还被评为著名商标。在我国,从事养蜂技术人员较多,但趋于老龄化,琢磨加工工艺的少,研究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的更少,产销脱节,加工、质量技术体系不完善,蜂产品质量讲了几十年还是老大难,中国蜂业还处在大起大落的波浪式发展时期。

二、发展前景

1、养蜂生产资源丰富。蜜粉源植物5.6亿亩,至少可容纳1500万群蜜蜂,目前我国饲养蜂群数只有700多万。2、蜂产品市场前景较好,有价格优势。我国蜂蜜外销价格较其他国家每吨低100-300美元,国内市场潜力大,迎合消费趋势。目前我国生产的蜂蜜就是全部内销都无法满足消费需求。3、蜂业的产业基础较好。在计划经济年代,农产品划为1、2、3类,蜂产品被列为2类产品,由地方统购。但在20多年前就改为3类,由市场议价议销。可以说,蜂产品是农产品种较早进入市场经营的商品,受市场经济的考验长达27年,具较强的市场生命力。另外,我国蜂产品出口的主体由原来的外贸企业逐步变为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较有活力,计划经济的体制弊病对这些企业没有影响,可以充分展示蜂产品结构的多元化,我国的各种蜂产品都居世界第一,不会因各种结构失调而使外国产品乘虚而入。

三、对策

1、稳定开拓国内外市场是最主动的应对措施。我国蜂产品市场已有长足发展,销售逐年增长,销售价格也较高,每吨调拨价1万左右,最好的单花蜜高达2万元,若浓缩出口,成本价在1.2-2.3万元。不少城市的少数单花蜜售价达100元/kg,与国际市场价格相近。那要如何稳定发展国内市场呢?要严密关注蜂产品质量,规范内销市场,恢复蜂产品应有的商品信誉,让消费者信任。国家及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可行办法,制定规范,推进农业部优质蜂产品基地建设,实行蜂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蜂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接蜂业合作社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广大蜂农树立市场意识,走精品路线。只有这样,中国的养蜂业才能稳定发展,如果放任不管,放任低劣产品在市场上横行,会令行业陷入不攻自破的地步。比如:要杜绝氯霉素对蜂蜜的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有些蜂农对国家禁药不知道(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颁布蜂产品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计划),有的明知故犯,各级养蜂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蜂农进行无公害蜂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和法制教育,加大宣传无公害蜂产品和有机蜂产品的生产技术,全面提高蜂农的素质。帮助养蜂者联合组织蜂业专业合作社,自律,自强,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优质蜂产品,实行产业化经营。2、实行蜂业产业化的最有效办法①、提高蜂业运作的组织化程度,可以解决我国蜂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提高蜂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在养蜂生产活动中,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带动龙头,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协会),通过合作社连接养蜂户的形式,实行蜂、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机制。具体操作由龙头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和有关规定制定蜂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并将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工艺规范分别传递给蜂业合作社的养蜂生产者和企业生产车间,由内部质检机构、品管部门信息化监控执行,溯源追踪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环节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可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达标。利益分配:可由龙头企业参股蜂业合作社,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益。②、蜂业产业化经营,提高蜂业科技含量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蜂业产业化使养蜂生产者与龙头企业联为一体,减少蜂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二者利益共享,信息相通,带动养蜂生产者应用新技术并进入市场,促进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大大提高抗御风险能力。③、蜂业产业化是集体集体经营模式,具有观念较新和技术人才资源的优势。通过科学管理和优化成本,企业的规模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小型企业。3、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依靠战略性蜂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国内市场,发展蜂业产业化,提高科技水平,这些办法举措以经济学角度来说是有效的,但未必解决根本问题。治本之策还必需在制度层面上寻找答案,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已表明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打破,国民经济已步入工农业平等发展的的阶段,这个时期农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改变对三农的不平等安排,破解蜂产业问题,也需要这种制度文明。发展蜂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政府以财政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制度、组织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农业部也应该加大优质蜂产品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行蜂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蜂业稳定发展。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