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种植业的水土之争,也没有养殖业的饲料烦忧,一直以来被誉为最健康产业之一的
蜂蜜产业,仅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资源就可制造产品。这样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本应成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但眼下大多数蜂农却陷入养与不养的“纠结”中。养蜂业多以家族继承式发展为主,近年来蜂农年龄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大量老一代蜂农纷纷放弃老本行,同时大多数养蜂家庭中的年轻人都不再愿把养蜂作为自己的事业,而选择另谋他路,养蜂业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原因到底何在?
养蜂业后继无人,祸起蜂蜜造假严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江苏、山东一代的蜂农。据了解,济南大型蜂蜜加工企业之前的蜜源多数集中在南部山区,但现在南部山区都被农民种上了果树,作为蜜源植物的槐花、枣花和荆条等越来越少;如今,蜂蜜加工企业只能带着蜂箱转战几十公里外,到周边地区去采蜜,而大多数不成规模的散户只能听天由命。
而造成蜂农流失的主要原因,乃是不法商家低价恶性竞争,只能是压低成本掺假造假,致使蜂蜜价格不断走低,甚至出现了蜂蜜价格几十年如一日的怪现象,假蜜长期充斥市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加工企业不断压低采购成本,这样一来,出产优质蜂蜜的蜂农就无法保证正常的经济收益,有些人甚至连生计都难以维持。低价竞争使产品质量越来越差,
蜂产品行业进入一个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许多蜂农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逼不得已放弃本行选择转行。
蜂蜜行业畸形发展,打假刻不容缓据2011年调查统计,我国一线养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上升到48.7岁,其中50岁以上人员近一半,30岁以下的
养蜂人员不足5%。而养蜂行业的当前现状可能比2011年的调查更为严重,养蜂行业即将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
原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骆尚骅曾指出,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大比例的
掺假蜂蜜,长期食用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会造成肥胖、骨质疏松,甚至肝肾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身体危害。蜂蜜属于健康食品,购买时切不可贪便宜,市场价格每斤40元以下的蜂蜜,成本逐渐上涨的今天,是真蜜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蜂产品的掺假问题不仅波及养蜂人的生计,导致蜂蜜行业信誉持续下降,更是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欺骗消费者的感情。不公平竞争使国内蜂蜜市场不断萎缩,行业打假势在必行。呼吁尽快完善行业相关
标准及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让蜂农安居乐业,让蜂蜜行业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也让消费者早日喝上安心、放心蜜。
关注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