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2月11日 11时36分14秒
日前,一位从事30多年蜂产品生产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假蜂胶、假蜂蜜原料产地遭曝光,但因其去向仍未完全公布,一些厂商仍在市场上公然销售以这些假原料生产的蜂产品
日前,一位从事30多年蜂产品生产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假蜂胶、假蜂蜜原料产地遭曝光,但因其去向仍未完全公布,一些厂商仍在市场上公然销售以这些假原料生产的蜂产品。据悉,遭曝光的假原料在全国蜂产品原料供应份额中占据相当大份额,其下游厂家绝不止一两家在使用这些原料。如果不公布这些购买过假原料的下游厂商,消费者还将继续被欺骗。
“从蜂农手中把毛胶收来每公斤都要180元,一公斤毛胶只能提取35%-40%的纯胶,加上酒精等辅料费、人工、电费、蒸汽费,每公斤纯胶的生产成本最少要700多元。”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农学会蜂业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纪东说,用树胶冒充的成本只要每公斤140元-180元。用不同原料制作出来的蜂胶软胶囊,同样品种规格,真产品每粒卖1.2元-1.5元,而用树胶冒充的卖到每粒0.3元也能盈利。 价格大战下来,真货“吃不消”了。近几年,顾纪东所熟悉的几家自己拥有蜂场、从不外采原料的厂家“日子都不好过”,在上海这么大的市场上,蜂胶软胶囊一个月只能卖5000瓶左右,而一些广告做得天花乱坠的假货品牌,销售量在5倍以上。蜂蜜也一样,今年由于开花季节雨水过多,导致“开花不留蜜”,大部分产区蜂蜜减产60%以上,因此蜂蜜原料已上涨到历史最高价,而一些蜂蜜产品的价格却不涨反降。上海一家蜂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放在超市货架上卖30元-40元一瓶的蜂蜜,旁边就是20元一瓶的,甚至还有10元一瓶的,同样规格同样品种,大家都有国家质量检验证书,消费者当然买便宜的。他为了销售的苦恼曾经求助一家大经销商,该经销商明确表示他的产品没有价格竞争力,不如用树胶充一下,降低成本才能卖。因此,该企业的销售额逐年下降,目前只能维持盈亏平衡。 “现在消费者因为无法辨别,索性不买不吃了。对正规厂商来说,又是一次沉重打击。”顾纪东说。
“大家都有国家质量检验证书”,这是真假难辨的致命伤。为什么假蜂胶检测不出来呢?据了解,蜂胶成分检测一直是国际难题,目前从学术上能够检测基本成分,但在商业化上检测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只能检测其中几项指标。目前国家检测标准主要是一些菌落总数等卫生层面的指标,对蜂胶中营养成分的检测仅限于总黄酮。顾纪东说,蜂胶中除了总黄酮,还有300多种微量元素,现在不仅是其他元素检测没有标准,连总黄酮到底是天然的还是人工添加的也不能检测出来。因此,就有了槲皮素、芦丁等植物黄酮明目张胆地成为蜂胶的“主要成分”。某些黑心商家,追求总黄酮的高含量,添加到每百克蜂胶超过12%,真正的天然蜂胶,总黄酮含量超过8%已是上品,超过10%乃“世所罕见”。 蜂蜜也是如此,业内人士透露,国家标准检测的糠醛、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等指标,由于检测技术的原因,反而被不法厂商拿来“对照”着造假,用陈米熬制出果糖替代。而无论是树胶、植物黄酮还是陈米,目前虽然没有发现对人体有害,但根本起不到蜂蜜和蜂胶应有的保健作用。不过,随着科技进步,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伪技术”等检测方法在逐步完善,相信用不了多久,蜂产品检测能还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
鉴于目前无好的检测方法,如何让老百姓能少上当呢?一些企业建议:首先要把曝光的假原料去向进行公布,涉及购买过假原料的下游厂商要对产品实施“召回”;同时,蜂产品企业要公开原料采购、生产流程,政府部门加强对供货记录、生产记录的监管和调查。上海沪郊蜂业联合社理事长孙德官告诉记者,蜂胶制作要分几道工序:毛胶粉碎、酒精浸泡、分流排铅、真空低温浓缩提纯、制作胶囊等等,无论是什么工艺,应该把原料、辅料采购使用情况、设备、生产过程等情况一一详细记录在案,供有关部门查验。生产企业自己有蜜源基地的,应公开蜂农们编制的养蜂日记,公布有关蜂场的气候、湿度、蜜源、品种、产量等相关信息;公布采收时、运输前、进库前、加工过程中、成品入库前等检测信息,让消费者能够了解手中一瓶蜂蜜一盒蜂胶的来龙去脉,同时报有关部门备案,接受抽检,政府部门应对抽检结果进行公布,发现有以假乱真的厂商要列入黑名单取消其生产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