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22日 22时07分50秒
“甜蜜产业”前景看好 “小打小闹成不了规模,进不了大市场。”“散兵游勇,各自为政将给养蜂业的发展带来隐患”……日前,在政和县石屯镇松源
“甜蜜产业”前景看好 “小打小闹成不了规模,进不了大市场。”“散兵游勇,各自为政将给养蜂业的发展带来隐患”……日前,在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包源养蜂场内,政和县养蜂协会的十几户养蜂大户聚在一起研讨新的一年养蜂专业化生产问题和蜜蜂春繁技术。 “我养蜂这么多年,没有正规学过技术,这样的研讨会正是学习的机会。”养蜂大户彭红灿家住政和县星溪乡梅坡村一个小峡谷中。十年前,他家只有几箱蜜蜂,现在已发展到126箱,年收入七八万元,养蜂从他家的“副业”转为“主业”。像彭红灿这样,闽北许许多多的农民都“不自觉”地成为了养蜂大户。据南平市蜜蜂协会理事长兰帝明介绍,闽北作为“海西绿色腹地”,蜜源十分充足,适合中蜂养殖,现在蜂群规模所用的蜜源资源只占整个资源量的10%以下,中蜂养殖的蜜源空间非常大。据统计,南平全市10个县(市、区)有中蜂约4万箱(群)左右,年产蜂蜜约100万公斤左右。目前,南平市级和大多数县市已成立了蜜蜂或养蜂协会,政和县有5个乡镇成立了协会,还成立了1个县级养蜂专业合作社。南平市闽丰蜜蜂研究所的生产加工的“闽丰”牌蜂蜜产品在我省第一家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 养蜂业被称为“空中产业”,所占的空间少,所需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少,无污染,见效快,技术容易掌握,是“立竿见影”的致富好项目。闽北发展“甜蜜产业”有先天优势:一是中蜂一年四季采的都是百花蜜,制剂用价值高,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消费者特别青睐闽北原生态的蜂蜜。二是闽北74%的森林覆盖率为蜂业发展提供巨大发展空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生态空间将更大。三是闽北养蜂网络和队伍已有相当规模。四是土蜂(中蜂)种群多,中蜂种源广,改良饲养空间极大。五是养蜂技术较为普及,如对付胡蜂、巢虫都用了生物、物理技术,选育的蜂王防病能力强,产卵量高,产蜜多,这些技术都走在全国同行前列。有关报告指出,闽北地区中华蜜蜂养殖发展迅速,其规模已进入全国前三名。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副院长周冰峰教授在闽北养蜂业进行调研时介绍,目前中国养蜂协会饲养管理委员会已将闽北地区列入中蜂自然保护区名单,还准备在政和、光泽两县建立中华蜜蜂种蜂基地和养蜂示范场。闽北养蜂业的春天正在到来。 “甜蜜产业”谁尝到了甜头 “人工选育蜂王一定要选抗病抗虫能力强的蜂王,你们看,这个蜂王就是好的蜂王,它呈枣红色,肚子比较大……”在吴有通家后院的梨园里,摆满了一箱箱一排排蜂箱,大家就选育蜂王进行现场经验交流,养蜂经验丰富的吴有通把他的养蜂“秘诀”传授给大家。 吴有通曾经在俄罗斯经商,2000年回到老家,开辟荒山种果。“你种果树,不妨也养些蜜蜂。”县老年科技服务团的老同志这样提醒他。于是,他试着养了十几箱蜜蜂,发现效益不错。2002年,他又买进一批中蜂,扩大规模。如今,他家养蜂达160箱。仅仅8年时间,他就成为政和县的养蜂大户之一。规模一扩大,吴有通想的就多了,先是在城关开了蜂蜜专卖店,然后又申报了“有通”商标。现在,400平方米的蜂蜜加工厂房已经竣工,蜂蜜浓缩机等加工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灌装机等设备马上就买来了,不久就可以进行流水线加工蜂蜜了。”吴有通说,“我还要建立化验室,争取在今年实现蜂蜜QS质量安全认证,把‘有通’牌蜂蜜摆上超市的货架。” 从2002年开始,政和县就把发展蜂产业作为推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给予扶持,中蜂养殖迅速扩大,蜂群扩大了五六倍,达到4000多箱,其中规模养殖户数十户,活框养殖3000余箱,散户养殖达两三百户,一大批山区农民从养蜂中尝到了甜头,全县养蜂总收入300多万元。 养殖蜜蜂,尝到甜头的还有果农。宝岱村的果农陈维信种了80多亩的柰、黑李、油桃、锥栗等果树。以前,长果子不多。去年,他搬了15箱蜜蜂在果园附近养,没想到所有的果树枝条都被果实压弯了,那10棵油桃往年长的果子就是十几公斤,去年收了250公斤,锥栗长果也翻了近一倍。据专家介绍,蜜蜂授粉均匀,授粉的果树坐果率达到85%以上。近两年来,浙江庆元县等周边地区一些种果大户,每年都要联合起来请政和县的养蜂大户运蜜蜂到他们的果园里授粉。 “甜蜜产业”如何更甜 “目前,蜂蜜销路还比较窄,我不得不控制蜂群的扩大。”吴有通担心蜂蜜多了卖不掉,“要是销路打开了,我的养蜂规模现在至少可以发展到300多箱。” 吴有通家产的蜜大都在县内销售。“销路窄,主要是蜂蜜产品加工没有跟上。”吴有通说,目前,外面蜂蜜的加工品种繁多,消费者有众多选择,而闽北蜂农几乎都是卖原生态蜂蜜,蜂蜜产品开发基本上是空白,目前只有一家通过QS认证,但卖的也是初级加工产品。据了解,政和蜂蜜大都自产自销,本地市场基本饱和,许多蜂农没空跑销售,只好把蜂蜜寄在街上的店铺里买,以致一些服装店、花店,甚至是卖猪肉的摊点都常常可以看到“有蜂蜜卖”的牌子。 除了销路问题,当前,闽北地区发展蜂产业也有一些隐忧。虽然闽北目前基本上是中蜂的天下,但也掺杂着一些“洋蜂”。政和县东山村一户蜂农因为意蜂(意大利蜂)的“入侵”而带来传染病,家中百余箱中蜂几乎灭绝。此外,“洋蜂”很具破坏性,如盗蜜和杀死中蜂蜂王等。此外,过多过滥使用农制剂,也使不少地方中蜂“神秘失踪”。洋蜂和农制剂都是中蜂的“致命杀手”。 要把闽北蜂产业做大,政府的引导、推动及扶持不可或缺。北京地区,蜂农每增养一箱蜂,政府给予补助150元;吉林长白山地区,蜂农免费领养一箱黑蜂,政府还给补助300元。蜜源还不如闽北丰富的江西上饶市,政府和行业协会抓蜂业发展仅5年,全市蜂群就从9万余群发展到20余万群,蜂蜜产量从4000余吨提高到近万吨,产值超亿元,2007年被评为“中华蜜蜂之乡”。国外,法国养蜂协会还推出了“法国的城市养蜂计划”。“闽北地区是个大蜜库,发展潜力无限。”南平市蜜蜂协会顾问吕亩南说,“发展闽北养蜂产业,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政府要重视起来。”但目前,闽北各县市虽然大都成立了养蜂协会等民间组织,但运作只是停留在技术交流这个层面。省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副院长周冰峰教授也表示,只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起来,蜜蜂会给闽北群众十分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