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黄登陆家今年最后一次的
蜂蜜收成,吸引多人登门一探究竟;两天的圣诞假期中,有好几批客人到访,其中还包括从密执安州过来的黄登陆小弟一家四口。 定居Humble近20年、拥有大片土地产业,黄登陆说,这如今生长着大片松林、并有小湖、溪流、及零星分布的不同功能屋宇的土地,原先分属于两个彼此激烈竞争的业主。 较早经营休闲度假中心的德裔业主,本来有意脱手产业,一名犹太商人欲购下续营;哪知德裔业主知道是犹太买家后,拒不出售,使犹太人气愤之下买下紧邻土地,开设另一休闲中心与之互别苗头。 黄登陆说,在上世纪的30、40年代,犹太人的休闲中心里有装了空调的舞厅、林间深处有设备一应俱全的酒吧,新颖又时髦;加上玩累了就过夜休息的舒适旅馆,很快抢走不少“隔壁”只有马场、基本游乐设施、草地高尔夫等休闲玩意之竞争对手的风采。 不过,在大型油公司主要在Humble一带引领风骚的年代,两家休闲中心在大老板的心目中,算是平分秋色,各有千秋。而这曾经一度的辉煌热闹,随着其它类型游乐中心的兴起都走向没落;两家后代也各有其专业发展,出售此处产业成为当然之事。 现今散置于林间树下、旧日游泳池畔、小屋廊下的,就是黄登陆一箱一箱落起的人
工蜂房。黄登陆说,现在不算是蜜蜂活跃的季节,它们辛勤工作的日子主要从春天开始;但是在冬日的阳光、以及树林间甜冷的空气中,仍然不时可以见到蜜蜂飞舞的小小身影。 一开始是因为严重过敏到气喘,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开始自己养蜜蜂、以服用“本地”蜂蜜;到现在黄登陆不但许久不再犯过敏、还身体健康、神清气爽,他说蜂蜜的好处很多,确实值得研究。更有趣的是,黄登陆在“养蜂自疗”过程中,成为一位对一般蜜蜂叮咬具基本免疫力、更对种种蜜蜂知识如数家珍的“养蜂达人”。 从蜂箱的组装、摆置、蜜蜂“分房”,到采蜜、摇蜜等不同阶段,都是黄登陆逐步DIY进行、完成;他笑说记得几十年前刚到美国没多久,姨父就告诉他“美国是一个凡事自己动手做的国家”,这句话他一直牢记到现在。 本来是穿着一般衣服就可以参观蜂箱,等到要把一板板蜂房拿出细察时,黄登陆还是穿戴起防蜂帽、手套,并把访客请到屋中隔窗观看。他先用专门吹风机把蜂房上的工蜂吹开,露出的蜡格中满填蜂蜜,周边木条上布满的则是凝块状蜂胶。 黄登陆说,每个蜂箱状况大同小异,平均每箱蜜蜂数在一万只之内。每房蜜蜂所有的数个蜂箱中之最底层一箱,则是所谓“育婴房”,蜜蜂的卵、幼虫在此处成长。
养蜂人一般不去惊动此层蜂箱,不过如细查,可以看到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蜂;如果某间“育婴室”的开口朝下,更是工蜂会以
蜂王乳去喂食的未来蜂后。每房蜜蜂中通常只有一只蜂后当家,蜂后是整窝蜂房兴衰的关键。黄登陆说如今养蜂人还可以订购“邮寄蜂后”,每组定价18元。 以大信封寄来的邮件,装有特别设计的木容器;活生生的蜂后与数只保护蜂后的“禁卫队”,及供�们在旅行及适应期食用的麦芽糖都在内,由邮差小心翼翼交到买主手中。 谈到这两年全球各地对蜜蜂大批失踪的许多报导,黄登陆说以他“自养自用”的养蜂规模来观察,状况还算正常。他说蜜蜂本来有正常淘汰,如果遇上蛾类天敌,更可能整房损失。但人力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确实处处可见,在他的产业周遭范围,如老鹰、鹿等飞禽走兽生态都有急遽变貌。 采蜜的工作还包括先用电热刀括下每片蜂板上突出表面蜡质,蜡质中也含有许多蜂蜜;黄登陆说把它们摆在户外,蜜蜂们还会来“回收”。 随后把括去蜡、内层满填蜂蜜的蜂板放在
摇蜜筒中,利用旋转时离心力转出蜂蜜;再把蜂蜜过滤、装瓶,就算大功告成。每箱共九片蜂板,大约可收集到近千cc蜂蜜。黄登陆所用的摇蜜机为手动式,定价在200元内,他估算整套开始自产蜂蜜的成本底价在千元左右。(刘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