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

蜂产品被曝光 专家 蜂农的感受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3月12日 11时51分01秒

上周末,来自南京本地,以及周边的天长、扬州等地的78名蜂农,在六合聆听了国内蜂业界专家、教授的培训。江苏有蜂农近3000人,每年要举办十多场这样的集体培训,这本是一

上周末,来自南京本地,以及周边的天长、扬州等地的78名蜂农,在六合聆听了国内蜂业界专家、教授的培训。江苏有蜂农近3000人,每年要举办十多场这样的集体培训,这本是一件常态化的培训交流,却逢央视的连续曝光,显得具有特殊意义。

  面对曝光,蜂农感情复杂

  在为期一天的授课中,记者对大多数专业名词感到陌生,但在“病虫害防治”部分,记者却捕捉到一些颇有趣的细节:  蜜蜂和人一样,也会生病,那就需要病虫害防治,以往对蜂病不规范用药,或将造成蜂产品检测某些指标超标,被欧盟、日本等国拒之门外;而现在蜂农已经使用中草药对蜜蜂进行“中医治疗”,专家发现,像芦荟、马齿苋、杭白菊等中草药可以为蜜蜂“治病”,且“疗效”不错。这样生动而有趣的课程之外,记者还是能从蜂农脸上解读出央视连续曝光蜂产品后,那种复杂的情绪。  蜂农高学农告诉记者,其实蜂农绝大多数是不愿意去主动造假的,但是现在的市场上,蜂蜜并没有做到优质优价,优质蜂蜜的价格上不去,严重影响蜂农积极性,养蜂人一年到头“追花之旅”,常常是风吹日晒,居无定所,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养蜂这门手艺,可以说,养蜂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年代。  再则,是养蜂成本激增,现在,蜜蜂是吃涨价白糖过冬。进入11月,蜜蜂无花可采,要待在蜂箱里越冬。这个阶段,蜂农普遍给蜜蜂喂食白糖,直到来年花开。蜂农陈家宽告诉记者,去年购置白糖喂蜜蜂,仅2元多一斤,而今年4元多一斤,即每吨8000多元。“白糖是蜂农在冬天里最大的投入,今年要多掏三四倍的钱买糖,大家都觉得喂不起,要亏本了。白糖便宜时,可以把蜜蜂喂得饱饱的,现在白糖涨价,成本高了,喂不起了,就少喂,而结果势必影响蜜蜂的生长和明年采蜜的质量。”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文洋介绍,上世纪90年代,江苏还有36万蜂群,目前只有15万了,而且,这一数字没有复苏的迹象。蜂农作为原料供应方,与产品的质量有最直接的联系。蜂业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收购,而应积极建立蜜蜂养殖基地,把蜂农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和管理,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及早完善蜂产品的“溯源体系”对整个蜂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蜂农对作假者深恶痛绝

  培训课程,深受蜂农们喜爱,这也是陈家宽每次都要坚持参加培训班的原因所在,尽管陈家宽每年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呆在六合老家。  今年49岁的陈家宽,养了30多年蜂,目前养了160箱蜂。160箱蜂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数量。每年春节后,陈家宽就和李晓明等老乡,开始了漫长的“追花之旅”,从云南,到江浙,再到山东,到东北内蒙青海新疆,他们的生活轨迹,颇像游牧民族——而160箱蜂,装车时正好是一辆车,再多的话,成本就要翻番了。  今年,陈家宽打了7吨蜜,可这个数字只能说是保本,往年他一年可以打上15吨蜜。“年初的极端气候、而后的云南干旱,上半年基本绝收”。尽管如此,“市场上的蜂蜜却一点儿都没有减少,这可能吗”? 高学农和金文龙,因为年龄偏大,只在六合本地养蜂打蜜,“我们亲眼看到过那些造假的蜂农”,“那些外地来的蜂农,在地上摆上几个蜂箱,就像是道具……”  高学农养了100箱蜂,金文龙养了80箱,和陈家宽、李晓明一样,他们的蜂蜜全部提供给老山药业,由于老山药业对蜂蜜品质要求较高,他们的蜂蜜浓度很高,都在40度以上,“我们都是老老实实三天打一次蜜,而那些不规矩的蜂农,一天就打一次蜜……”

  从老百姓的消费观念上杜绝造假

  老百姓喜欢的蜂蜜,大多“品相好”、“漂亮”,色泽清亮而且不会结晶,老百姓认为结晶的蜂蜜是假蜜,是加了糖的——事实上,恰恰相反。  蜂蜜结晶很正常,这是个常识——蜂蜜是一种高浓度水分很少的东西,在13℃~14℃时,多余的溶质就会析出,底部就会有局部变白。好蜂蜜的结晶拿筷子取出来后放在嘴里瞬间就能融化,放在手上,一抹就开,一点颗粒都没有。如果是掺糖的蜂蜜,结晶抹开后,就有小颗粒。  此外,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一再提醒消费者选购蜂蜜产品时,“纯正蜂蜜的颜色具有多样性,并不是部分消费者所认为的越清亮越好。”正是由于消费者长期以来喜欢购买“看起来清亮”“不结晶”的蜂蜜,才会被部分不良厂商所利用,以迎合偏好、谋取暴利。  以去年春天为例,当时油菜花蜜的价格大约在4500元/吨,而糖浆的价格也已经到了4000元/吨的高价,用糖浆来生产假蜜事实上并没有太多赚头,可从市场上来看,老百姓还是喜欢消费那些“看起来好看”的假蜜,从老百姓的消费观念上杜绝造假,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蜂蜜的颜色不可能是统一的“顺色”,更不是“越清亮的越好”,“没有结晶的就好”。消费者一定要科学鉴别、理性消费。

  造假企业多是行业外企业

  “市场消费观念逼着蜂蜜造假”的观点,得到了扬大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吉挺的力挺。吉挺是此次培训班的负责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蜜蜂试验站站长,这是江苏唯一的一个蜜蜂试验站,这样的试验站在全国有10个,肩负着国家将科研项目进入田头的重要工作,而所有培训班的开课授课,都是公益性的。  谈及蜂蜜蜂胶造假现象,吉挺直言不讳——出现问题的这些企业,大多是行业外的企业,并不是行业内的蜂企,而是一些刚入行的“愣头青”。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不少别的行业的企业或者公司,也盯住了蜂产品类保健品的诱惑,因为他们有着专业的销售网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达到很大的销量,但又无法生产真正优质的蜂产品,才产生了诸如蜂蜜掺假、以树胶来替代蜂胶的情况。吉挺认为央视曝光得非常及时,一方面,藉此打压掉一些无良的小作坊,另一方面促进整个蜂行业的自律,整合蜂行业的布局。  参照国外,国外的养蜂环境非常好。在发达国家,比较注重纯天然,农业耕种范围比较集中,有很多大农场。因为蜜蜂在采蜜过程中,起到了为植物授粉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作物的增产、优产。所以国外的农场主、庄园主到了开花的时节,都是按照每群蜂每天多少钱来邀请蜂农到自己的农场、庄园采蜜授粉的。这样使得国外蜂农非常受欢迎,而且除了单纯的蜂蜜产生的利润,还有更加稳定的收入。而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老百姓会觉得蜜蜂影响了他们的农作物收成。  好在国家正在解决这一难题,农业部于今年2月份相继出台了《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试行)》(农办牧[2010]8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特别是“5号文件”为中国蜂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段时间蜂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吉挺表示,长期以来我国蜂业以生产产品为主,蜜蜂授粉只有养蜂界人士才知道,广大农民不了解,“5号”文件的出台将授粉列为蜂业发展的主题,势必会促进我国蜂业的发展。

相关信息央视曝光蜂胶掺假,蜂产品企业呼吁行业自律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蜂蜜蜂胶造假,广东市场未见恐慌 蜂蜜掺假被央视曝光之后……(图)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