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4月05日 20时34分43秒
刘元阁 李锋走进山东省高青季旺养蜂场俨然走进一座蜂产品博物馆,只见店内货架上摆放的蜂胶、王浆、蜂蜜等蜂蜜产品琳琅满目,足有100多种。“蜂蜜是甜的,可养蜂却是
刘元阁 李锋
走进山东省高青季旺养蜂场俨然走进一座蜂产品博物馆,只见店内货架上摆放的蜂胶、王浆、蜂蜜等蜂蜜产品琳琅满目,足有100多种。“蜂蜜是甜的,可养蜂却是件苦差事。”季旺蜂场第三代掌门人、今年24岁的蒋科宇娓娓讲述了他家祖孙三代逐花采蜜,酿造“甜蜜事业”的故事。
1973年,蒋科宇的爷爷蒋兴淮靠着在安徽肥西带回来的养蜂技术和2个蜂箱白手起家,带领全家人追花采蜜,与蜂共舞。他们从东北林海到江南水乡,辗转全国各地,一年要走上万公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蒋家第二代养蜂人蒋季旺在养蜂时发现,我国北方养蜂业长期存在着蜜蜂越冬成活率低、春寒繁殖慢、蜜蜂种群退化等问题,开始钻研蜜蜂安全越冬技术。终于在2007年前后,研究出“七防三包、双王空心墙”蜜蜂越冬、春繁新技术。小蒋说,在蜜蜂的世界里,每个蜂王只带一个蜂群,“双王群”技术就是在蜂王小的时候,把它们分放在两个不同的箱子里,蜜蜂靠它们熟悉的气味聚集在一起,因为空心墙能透气,时间长了,双方熟悉了彼此的气味,就可以融洽和睦地呆在一起。双王群技术带给养蜂业创新性变化。“蜂箱要求温度恒定(35℃)。单王群需要外勤蜂从事保温工作,减少了外出采蜜时间。双王群由于蜂群大就不需要这些,有利于蜂群繁育、提高蜂蜜产量。”据蒋科宇讲,双王群技术可蜂蜜产量提高30%,一箱蜂的王浆产量可由原来的25克猛增到175克!
凭借“双王群”技术,蒋季旺被认定为“北方研究蜜蜂越冬习性第一人”、推举为山东省蜂蜜协会会长,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蜂农,他们新培育的蜂王被列入国家种子资源保护范畴。
蒋科宇说,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繁多,四季有花,发展养蜂业自然条件优越,传统养蜂人注定要过长年漂泊的生活。“困为搬运不便、运输困难,过去我们在外地采完蜜后就以较低价格在当地销售。好蜂蜜卖出了‘白菜价’。”现在大学毕业的蒋科宇将蜂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开展蜂产品深加工、商超合作、电子商务,使养蜂这一古老产业走上了专业化、信息化发展道路。现在他们的蜂蜜产品在日本、韩国及我国香港销售良好,并远销到非洲的苏丹、南非等地。季旺养蜂场带出了三家养蜂合作社,带出了一个蜂产业。高青蜂产品年产量达到了130吨,产值2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