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

养蜂“土专家”钱保法创出“省名牌”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4月06日 10时46分00秒

他,一个大山里的农民,追求的脚步,引领他走出大山。知识和科技,成就了他的梦想,托举起他的事业。果农、蜂农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土专家”;中国科协、科技部隆重表

他,一个大山里的农民,追求的脚步,引领他走出大山。知识和科技,成就了他的梦想,托举起他的事业。果农、蜂农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土专家”;中国科协、科技部隆重表彰他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市县推荐省里认定他的蜂蜜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他说:“名牌和荣誉不是永久的。要依托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名牌优势,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

从小就喜欢蜜蜂的他,第一次养蜂就全部死亡。但失败更激发了他探索蜜蜂世界的兴趣,多年的实践探索,使他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养蜂土专家。 钱保法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镇东下村人,这里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但却山清水秀,花繁果香。钱保法小的时候,整天和村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到山上采野果,挖药材,捅马蜂。 18岁那年的夏天,看到外地人带着一箱箱的蜜蜂来村放蜂,就对蜜蜂这飞来飞去的小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天天蹲在蜂箱前,看那飞舞的蜜蜂在空中划出一条条优美的曲线。心里就想着,自己也要养蜂。22岁那年春天,他狠下心来,花24元钱,买下了一箱土蜂。尽管用去了自己半年多的工分收入,心里的高兴劲儿,一直持续了小半年。但好景不长,春天买回来的蜂,到了秋天幼虫全部死掉了,成蜂全部飞逃了。后来才知道,蜜蜂也像人一样,也会生病。当时,就是得了囊状幼虫病。蜜蜂死了逃了,但钱保法并不死心。第二年,他又买了一箱洋蜂,就是意大利蜂。但是养来养去,养了十几年,蜂蜜的产量一直很低,见不到经济效益。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交通方便了,山里人的视野也开始开阔起来,生性好学的钱保法,来到晋城市南大街新华书店,看到一本《蜜蜂》杂志,就买回去看。一看之下,才知道自己多年养蜂不见效,原来是不懂技术的缘故。从此,他一直订阅《蜜蜂》杂志,几十年没有间断过。当年的《蜜蜂》杂志连续刊登全国劳动模范黑龙江龙林县养蜂专家杨多福介绍养蜂技术的文章。并有其它专家参与讨论。钱保法一期一期反复阅读,按照专家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实践,终于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术,实现了养蜂事业上的大突破。1993年,他第一次获得了高产,所养的3箱蜂,平均每箱产量近200斤。钱保法那个乐呀。他第一次尝到了知识和技术的甜头。1998年,他养的30多箱蜂,产量达到5000多斤。钱保法靠养蜂走上了致富之路。这一年,他当上了东下村乡蜜蜂协会技术指导员,同时还任乡果树协会的会长。在养蜂的同时,他一直在探索,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的纯农山区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先后掌握了省力化养蚕技术、旱地农膜覆盖早期丰产技术、农作物立体种植等十几项技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南方度夏,北方越冬是制约蜜蜂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一次,钱保法到一养蜂户作指导。天气很冷。看到蜂箱已经里里外外全部采取了保暖措施, 外面砌了砖,砖墙里面又放了麦秸,蜂箱里外都进行了包装。因为箱内温度高,蜂还在到处活动,未结团。蜂主无意间提到,有三脾蜂未作保温处理,钱保法看到这三脾蜂结团很好,蜂体光亮,没有死蜂。他决定大胆尝试,做个试验,让蜂农对这脾群蜂保持原样,不作保温处理。看一看来年将会怎样。当第二年春天来临,他们看到,凡是包装过的蜂,蜜也吃完了,蜂的活力却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未包装的蜂,不仅未死,而且生机勃勃,发展得很快。钱保法意识到,原来严格保暖过冬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违反了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宁冷勿热”。工蜂的寿命一般为1—3个月,在夏天高温的繁忙采集季节,工蜂的寿命很短,只能存活40天左右,在温度较低的非采集季节,工蜂的寿命会长些,秋冬季节甚至可以存活200天。受到启发,他大胆提出,一般不采取保暖措施,让蜜蜂正常冬眠式越冬。并在自己的蜂场搞起了试验。连续两年试验后,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他大胆提出的这一反常规的措施,反而成功地解决了蜜蜂越冬难题。在晋城地区全面推广开来。 小的技术创新就更多了。过去取蜜,三天一取,五天一取,惊扰了蜜蜂,降低了产量。钱保法又动开了脑筋,多次试验后,采取了抽脾取蜜的办法,一周以上才取一次,既降低了蜂农的劳动强度,又保证了稳产高产,保证了质量。 这样一来,钱保法,养蜂专家的名气,越来越大。 人常说“同行是对头”,他却说“同行是朋友”。他走出大山,成立协会,指导农民发展蜂业,团结起来拓市场。成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养蜂专家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取经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朋友对他说:“同行是冤家,是对头。养蜂的人多了,蜂蜜就不好卖了。”钱保法却说:“中国的蜂产品市场很大,我们养的蜂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养蜂人应该是朋友。‘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必须团结起来,解决养蜂难题,共同拓展市场。” 2002年,泽州县蜜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以后,钱保法当选为协会会长。并着手开始养蜂技术培训。起初会员只有十几人,一年培训1-2次。培训时,自己还为会员管一顿饭,发20元路费。为了扩大协会的影响,方便会员联系,钱保法走出大山,在市区新市东街搞了一个门市部,一方面销售自己的蜂产品,一方面有了一个与会员联系的窗口。2004年,协会会员发展到近30人,再后来发展到50多家。人多了,也不管饭,不发路费了。但入会的人还是越来越多。现在,已发展到260多人。 为方便蜂农学习,钱保法总结自己养蜂的经验与教训,写成“太行山区蜜蜂定地饲养技术讲座”小册子,印制 5000余份,免费发给会员。后来又做成光盘,使蜂农更加直观易学。他说:“我过去学养蜂走了很多的弯路。吃了很多亏。我要让大家尽量少走弯路。” 协会当时没有自己场所。人多了以后,为了便于活动,2006年-2008年,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借用县老干部活动室搞培训。并且确定3月5日,6月5日,9月5日,12月5日为定期培训日。培训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 钱保发总结其办协会的经验为“一讲两看三引导”,“一讲”就是课堂讲课。“二看”就是现场实地看和课堂回头看。“三引导”就是引导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会员人人争做新时代的新式农民,引导会员人人争当科技人才。他说:“只要你一点我一点,总结出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汇集起来,就形成一个知识宝库。”从而使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在他和他领导的协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指导推动下,泽州县养蜂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养蜂规模已由2002年的60多户,1000余箱,8万余斤,发展到现在的600余户,20000 箱,近100万斤。1998年-2007年10年间,他每年都要有1-2次到南岭乡进行指导,在此建起了养蜂基地。并以点带面,幅射全县。他指导的周村镇苇町村的焦晋霞、柳树口镇东下村的王建来,养蜂规模都超过了100箱,焦晋霞还发起组建了养蜂合作社。金村镇水东村的任德华、关背村的郭柳丫等都成为了有名的养蜂专业户。 为了给蜂农提供更好的服务,他在市区大十字创办了盘松蜂业蜂药蜂具专营店,经营的蜂药都经过自己试用,效果好,无毒害,避免了药物残留。他创办的蜂产品开发中心成为晋城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示范点、晋城市科技星火学校养蜂技术培训实习基地。

[1] [2] 下一页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