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

中华蜜蜂的种类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4月19日 22时32分19秒

东方蜜蜂的亚种 ⒈蜜蜂品种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蜜蜂品种,实际上是指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同一种蜜蜂,由于地理上的隔离,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亚种,因此也称为地

东方蜜蜂的亚种 ⒈蜜蜂品种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蜜蜂品种,实际上是指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同一种蜜蜂,由于地理上的隔离,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亚种,因此也称为地理品种(geographycal race)或自然品种(natural race )或原始品种(original race)。譬如, 通常所称的中华蜜蜂和印度蜜蜂即是东方蜜蜂种下的不同亚种或地理品种。  可见,“品种”一词,在蜜蜂上的含义,并不同于其他家养的动物。在猪、羊、牛或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上,品种是人类有目标、有计划的选育种的产物;而蜜蜂的地理品种,则是原产地自然选择的结果。蜜蜂的物种进化,由中新蜜蜂(Apis miocenica Hong)到现代的蜜蜂至少已有2,300万年的历史;而智人,仅在数十万年前,才由生活在非洲大脑较小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由于,在物种的进化上,蜜蜂远比人类更古老,再加上它是以再生营养─王浆哺育其幼虫,其差异甚微;而且,蜜蜂必须在广阔的空中进行交配,人类难以控制其交配行为,因此,其现存的各种类型,在发展上受到人类的影响甚少。这是蜜蜂和其他家养动物之间的基本差别。蜜蜂的地理品种,虽能适应原产地的环境条件,但却往往不符合养蜂业的经济要求。所以,还必须加以人工改造,在某种意义上说,现有的地理品种,仍然是育种上的原始材料。  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蜜蜂的不同地理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代表着不同的遗传型,适应于不同的环境。甚至在一个地理品种内,尚存在着适应于特殊环境条件(气候、蜜源和病敌害等)的不同生态类型(ecotype)。譬如,中华蜜蜂亚种下尚可分为华南生态型、华北生态型等。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引种或育种方案,都必须充分重视遗传上的变异,以保证取得最佳的效果。为了保存这些宝贵的育种资料,许多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建立了蜜蜂的基因库。深入了解关于蜜蜂地理品种和生态型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蜜蜂的形态特征,是区别品种的依据。早期,养蜂业上几乎只用体色特征来辨别蜂种。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某些不同的品种,却具有很相近的体色;而同一品种的体色,其变化幅度也很大。因此,单靠这种特征来识别品种,是很不完善的。现在,鉴别蜜蜂品种所采用的形态特征,有体形大小、体色、翅脉、绒毛、吻长等方面,并采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加以明确区分。⒉东方蜜蜂的亚种 东方蜜蜂分为6个亚种,即中华蜜蜂(A. c. ceranaFabricius)、印度蜜蜂( A. c. indica Fabricius)、日本蜜蜂(A. c. japonica)及喜马拉雅亚种( A. c. himalaya Maa), 阿坝亚种(A. c. abansis Yun et Kuang)、海南亚种(A. c. hainana Yun et Kuang),其分布见图1-9。中华蜜蜂 B 印度蜜蜂 C 日本蜜蜂 D 喜马拉雅蜜蜂 E 阿坝亚种 F 海南亚种  ⑴中华亚种 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  为指名亚种,简称中蜂(图1-10)。原产于中国。除新疆、内蒙古、甘肃和青海西部之外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以西南、华中、华南的山区最多。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越南北部的东方蜜蜂也属本亚种,鲁特涅将伊朗东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东方蜜蜂也属于本亚种。 工蜂体长10~13 mm,前翅长7.5~9.0 mm,喙长4.5~5.6 mm。体色变化较大: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3种颜色。处于高山区中蜂腹部的背、腹板偏黑,低纬度和低山、平原区偏黄,全身披灰黄色短绒毛。蜂王体长14~19 mm,前翅长9.5 mm。体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全身覆盖黑色和深黄色混合短绒毛。雄蜂体长11~14 mm,前翅长10~12 mm,喙长2.31 mm,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绒毛。 于生活环境不同,本亚种产生了许多地理变异,大致可以分为5个生态类型:华南型 分布于广东、浙江、福建及广西沿海地区。其特征是工蜂个体小,体色以黄色为主。分蜂性强,维持群势较弱,生产性能稍差。华中型 分布于浙江西部、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北部、贵州东部、四川东部和广西北部。工蜂个体比华南型大,体色黑黄相间,冬季偏黑色。分蜂性较华南型弱,维持群势较强。 云贵高原型 分布于云贵高原及四川西南部。工蜂体型较大,体长13mm左右,吻总长在5.00 mm 以上,体色以黑色为主,第3、4背板的黑色带达60%~70%左右,分蜂性弱,能维持2 kg 以上蜂量的群势,生产性能好。华北型 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北,陕西及甘肃东部。工蜂个体较大,但吻短,耐寒性强,防盗蜂能力强,一般群势也可达2 kg 的蜂量。东北型 分布于吉林省的长白山区、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部。工蜂个体大,主要为黑色,前翅外横脉中段常有小突起,耐寒性强,强群能抗-30℃以下的严寒,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每群蜂量超过2 kg。 ⑵印度蜜蜂Apis cerana indica Fabricius 印度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主要蜂种之一(图1-11)。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诸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以及中国云南省南端和海南省。  工蜂体长9~12mm,前翅长7.5~8.5mm、宽约2.85 mm, 后翅钩数平均约18.5个,喙长4.46~5.30mm,第6腹板长约2.35mm、宽约 2.607 mm。第3背板黄色(色度 3.638±0.79),第4背板偏黑(色度 2.041±0.14),第3和第4 腹板的后幅宽小于4.00 mm 和3.10 mm。蜂王体长约 14~16 mm,前翅长 9mm,喙长3.0mm,触角基部、额区、足及腹部腹板红黄色。雄蜂体长11 mm,前翅长9 mm,喙长1.85 mm,体色黑色。 印度蜂在主产区印度及其毗邻地区可分为3种类型:克什米尔型、山地型和平原型。克什米尔型分布在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北部,工蜂腹部细长,体色以黑色为主,前翅长约 8.561mm,喙长约5.303mm,第4背板偏黑(色度1.985±0.24),是最大的一种类型。平原型分布在印度大吉岭以南的平原、高原以及斯里兰卡。工蜂体长8~10mm,喙长4.4~4.6mm,工蜂腹部以黄色为主, 是个体最小的一种类型。山地型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山区,包括印度大吉岭以北、缅甸北部山区,延伸到中国云南南端,工蜂体长9~11mm,前翅长7.9~8.3mm,喙长4.7~5.0mm,体色黑黄相兼。  山地型和克什米尔型能维持1.5kg以上群势,分蜂性弱,每群年平均产蜜15 kg以上。而平原型群势小,易分蜂,每群年平均产蜜约5 kg。 印度蜂适应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饲养,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国,除了采用传统的老法饲养外,业已开始使用活框蜂箱饲养。对于印度蜂的生物学特性亦已开展一些研究,如已测出工蜂采集范围半径约为 900 m,山地型工蜂采回的花粉混杂率只有 0.2%~0.3%;蜂王(平原型)产卵维持两年,每日产卵数可达900粒;当外界气温高达37~42℃时蜂王仍能正常产卵等等。 此外,属于印度亚种不同生态型的,还有爪哇蜜蜂(Apis cerana javana Enderl 1906)和菲律宾蜜蜂(Apis cerana philippina Skor.1929)。 爪哇蜜蜂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以及马来西亚半岛和帝汶岛。工蜂体长10.0~11.5 mm,平均喙长3.42mm,前翅长7.5~8.0 mm,体色黑黄,与印度蜜蜂相似。后足基跗节具8条花粉刷的刚毛带。第5腹板的镜区比后腺区短。蜂群维持1~2kg群势。一般每群能生产10~20 kg蜂蜜。 菲律宾蜜蜂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以吕宋岛为主。工蜂体长9.5~11.0 mm,前翅长7.0~7.5 mm,喙长3.15 mm,上唇基红色,第5腹板的镜区与相似的后腺区等长。体色黑黄,与印度蜜蜂相似。蜂群一般维持 1~1.5 kg的群势,分蜂性强。 ⑶喜马拉雅亚种 Apis cerana himalaya Maa 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察隅河、西洛木河、苏斑里河、卡门河等的河谷地带,生存于海拔2~4 km之间的山区,以墨脱、察隅、错那等县较多;云南西北部的迪庆州、怒江州北部。尼泊尔的东方蜜蜂也属于此亚种。 工蜂体长11.0~12.0 mm,吻总长5.11±0.05 mm,右前翅长8.63±0.12 mm、宽3.07±0.07mm。体色灰黄色或灰黑色,第3腹节背板后缘有明显的黄色区。第5腹节背板狭长,第3 腹节腹板宽度超过4.00mm,但小于4.38 mm;腹部细长,维持群势中等。⑷阿坝亚种 Apis cerana abansis Yun et Kuang 分布:四川西北部的阿坝地区、青海东部和甘肃东南部。 工蜂体长12.00~13.50 mm,吻总长5.45±0.08 mm;前翅长9.04±0.13 mm,宽 3.15±0.05 mm;第3+4背板长 4.21±0.110 mm,第4背板突间距4.46±0.14 mm;肘脉指数4.06±0.57;第3、4腹节背板黄色区很狭,黑色带超过2/3;足及腹部呈黄色,小盾片棕黄色或黑色。分蜂性弱,能维持每群2kg以上的大群,能充分利用大宗蜜源,生产性能高,是进行地方良种选育的好素材。 ⑸海南亚种 Apis cerana hainana Yun et Kuang  分布:中国的海南省。 工蜂体长10.50~11.50 mm;吻总长4.69±0.13 mm;前翅长 7.79±0.80 mm,宽2.95±0.06 mm;第3+4背板长3.84±0.07 mm;第4背板突间距4.04±0.06 mm;肘脉指数4.53±0.96。第3、4 腹节背板呈黄色,小盾片黄色。分蜂性强,不能维持大群。  海南亚种因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山地型和椰林型2个生态型。 ⑹日本亚种Apis cerana japonica Ra. Dosz. 1887分布:日本列岛。 形态特征:工蜂体长11.30~1.30 mm,前翅长8.5~8.7 mm,平均吻长5.25 mm,工蜂体色以黑色为主,分蜂性弱,能维持1.5~2.5 kg的蜂量群势(图1-12)。 1997年笔者参观了玉川大学蜜蜂研究所试验蜂场,采用高箱(箱高约0.5 m)饲养,于脾保留在巢脾下方,成熟蜂蜜在巢脾上部,中间用木条隔开,取蜜时取出上部贮蜜区,不伤及幼虫,所取之蜜为纯净的成熟蜜,每群可取优质蜂蜜约20~25 kg。 由于东方蜜蜂适应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生态条件,能抵御蜂螨、美洲幼虫腐臭病和胡蜂等3大主要敌害,较好地利用分散零星的蜜粉源, 因此在中国的南部山区和印度的北部山区,采用活框饲养方法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的东方蜜蜂亚种 我国境内的东方蜜蜂主要有中华蜜蜂、海南蜜蜂、印度蜜蜂、阿坝蜜蜂和喜马拉雅蜜蜂5个亚种,它们在我国的分布、数量和工蜂的形态特征见表1-1。表 1-1 我国境内东方蜜蜂各亚种工蜂特征比较表X±S 单位:mm

项 目海南蜜蜂中华蜜蜂印度蜜蜂阿坝蜜蜂喜马拉雅蜜蜂A.c.hainanaA.c.ceranaA. c.indicaA.c.abansisA.c.himalaya体长10.50~11.5011.00~13.0010.50~11.0012.50~13.5011.00~12.50吻总长4.69±0.135.16±0.094.51±0.185.45±0.085.11±0.053+4 背板长4.04±0.134.01±0.124.11±0.124.21±0.104.22±0.76右前翅长7.79±0.808.50±0.148.05±0.289.04±0.138.63±0.12右前翅宽2.95±0.063.04±0.072.86±0.213.15±0.053.07±0.07右前翅面积11.4912.9011.5114.2313.24第4背板突间距4.04±0.134.37±0.103.89±0.134.46±0.144.22±0.76第3腹板后缘宽>4.38>4.38>4.38>4.38<4.38 >4.00肘脉指数4.53±0.963.99±0.494.06±0.574.06±0.574.61±0.71小盾片黄色黄色黄色棕黄或黑色黄色3、4背板颜色黄色至棕黄色黄色棕黄色黑色黄黑相间巢房内径4.60±0.104.75±0.104.40±0.505.06±0.11地理分布广东省海南岛

长江流域、华南、黄河中、下游、云贵高原

云南南部边境地带四川西北部、青海东部、甘肃东南部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生态型榔林型、山地型华南型、华中型、华北型山地型、河谷型东北型、云贵高原型数量(万群)10250251517

东方蜜蜂生存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其分布范围,北限由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向南顺燕山山脉至张家口一带,再沿黄河向西至宁夏的盐池、海原,终于甘肃省的屈吴山;西限从甘肃省的乌鞘岭,跨过祁连山至西宁,向南沿阿尼玛卿山北麓,接大渡河上游至雅砻江、金沙江、怒江及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线为东南沿海及台湾省;南线为海南岛及广西,云南南部。新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从未发现东方蜜蜂,这是由于戈壁沙漠的隔离作用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使东方蜜蜂无法生存的缘故。中国境内,东方蜜蜂分布在除新疆以外的各省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分布范围及密度示于图1-13。六、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蜜蜂的主要区别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蜜蜂在形态、蜂巢结构、群势、习性、行为、抗病性、抗逆性和生产性能方面的主要区别如表1-2所示。

表 1-2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主要的区别特征和特性中华蜜蜂意大利蜂上唇基具三角斑无三角斑后翅中脉分叉无分叉大小蜂王13~16 mm16~17 mm工蜂10~13 mm12~13 mm雄蜂11~13 mm14~16 mm体色蜂王黑、枣红桔黄至淡棕工蜂灰黄淡黄雄蜂黑金黄有黑斑吻长4.5~5.6 mm6.2~6.7 mm肘脉指数4.0(3.1~4.6)2.3(2.1~2.8)巢房大小蜂王Φ6.00-9.00 mmΦ8.00-10.00 mm工蜂(对边距)4.81-4.97 mm5.20-5.40 mm雄蜂(对边距)5.25-5.75 mm6.25-7.00 mm雄蜂房蜡盖笠状,具孔凸出盖平群势1~2 kg1~3.5 kg蜂王产卵力400~1000粒/日800~1500粒/日繁殖情况能据蜜源调节育虫 

春季育虫早,蜂群发展平稳,夏季群势强

扇风行为鼓风型(头朝外)抽气型(头朝内)采集情况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南方的冬季蜜源,能采集浅花冠的蜜源善于采集持续时间长的大蜜源分蜂性强弱,易维持大群耐寒性群体一般,个体强一般饲料消耗少较多泌蜡造脾力善咬毁旧脾,爱造新脾泌蜡力强,造脾快产浆性能差好采集利用蜂胶不采较多蜜房封盖干型,白色中间型温驯情况易螫,怕光,提脾时蜜蜂易出现慌乱温和,提出巢脾时蜜蜂安静工蜂产卵情况失王后工蜂易产卵失王后工蜂较不易产卵盗性强强,卫巢力强清巢性弱强抗螨性强弱抗巢虫能力弱较强

相关文章蜜蜂的种类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