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9年04月27日 10时53分15秒
舌尖上的甜蜜 心头里的苦涩 北京养蜂行业后继无人刚刚过去的周五晚上《舌尖上的中国2》如约而至,除了美食,这次打动观众的有一对养蜂夫妇。老谭
舌尖上的甜蜜 心头里的苦涩 北京养蜂行业后继无人
刚刚过去的周五晚上《舌尖上的中国2》如约而至,除了美食,这次打动观众的有一对养蜂夫妇。老谭许给妻子最“甜蜜”的事业,装着一卡车蜜蜂追花逐蜜,养育一双儿女。在北京也有一群养蜂人,他们却跟这个时节一样,迎来了暮春。养蜂,这项古老的行业对他们来说,是舌尖上的甜蜜,心头的苦涩。
甜今年早春是个丰收年
快要60岁的老李是北京房山区黑水村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的技术员,已经跟蜜蜂打了半辈子交道。现如今,老李和老伴一起在黑水村守着这个北方唯一的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老李每天都要早早起床,为中华蜜蜂做框子、打巢门,还要时时检查蜂巢,以强群补弱群。由于白天温度高,老李只好在晚饭后喂蜂,打着手电从傍晚一直喂到10点多钟。“今年春天格外暖和,花期来得也早,山桃开过山杏开,花粉上得特别好。现在蜜蜂正在闹分群,数量比去年起码增加了一倍还多”,老李告诉《北京晚报》记者,1997年这个自然保护区刚成立的时候,才只有不到10群蜜蜂。去年发展到200群,今年形势更好,能达到500群。
“现在这个季节,蜜蜂主要是在分群,采集了花粉花蜜也是用于自身繁殖,不能取蜜”。蜂农们正忙着喂养蜜蜂,打蜂巢,打扫蜂箱,等待着洋槐花季的到来。老李告诉记者,西洋蜜蜂今年的新蜜上市最早要到5月中旬,中华蜜蜂要更晚一些,得到7月初。如果照现在这个升温趋势发展下去,上粉上蜜得提前20来天,要是天遂人愿,估摸着能产个3到5吨野蜂蜜。
苦
一斤蜂蜜只值煎饼钱
蜂群数量增多,老李却没那么兴奋,最终蜂蜜产量如何还要看取蜜期蜜源的情况,“产蜜多,卖价就是个问题。现如今,蜂蜜根本卖不到应有的价钱,以村里的中华蜜蜂为例,去年零卖价最高才20元一斤。”
连野蜂蜜都掉价儿,何况普通蜂蜜。在老李看来,蜂蜜的散卖是卖价低的一个原因。“一到产蜜期,收购商就开着车沿着山路一直走,一路走一路收,基本上都被贩子收走了。”老李说,很多养蜂人都是两口子一起在山区放蜂,大部分蜂蜜都随产随卖,因为盛满蜂蜜的蜂箱重达七八十斤,装车太辛苦,养蜂人不可能携带这么重的蜂蜜迁移到下一处蜜源地。
很多时候,养蜂人只好便宜点直接卖给收购商,荆条蜜只卖5元一斤,“也就一个煎饼钱,卖得太便宜了啊!”老李心痛地说。
另外,分散的养蜂人使得蜂蜜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失去了议价能力;深山远郊,交通不便,快递成本又高,网上售卖受限,都影响了蜂蜜的价格。
涩宁做保安不当养蜂人
老李说北京的房山、门头沟一带气候特别好,蜜源也充足,非常适合养蜂,每年春天好多河北养蜂人都会过来放蜂,但据他了解北京当地的养蜂人却不多。很明显,蜂蜜价格低限制了养蜂业的发展。
养蜂业又是个辛苦活儿,“到夏天6月份,上午需要取蜂王浆,下午摇蜜,基本都是早上四点半起床”。拙朴坊是有机农夫市集上的蜂蜜卖家,少东家涛哥告诉记者,每到荆条蜂蜜主产期,取王浆和摇蜜要交替进行,“就跟打仗似的,从早忙到晚”。
涛哥还感叹现如今的养蜂业乏善可陈,养蜂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像他这样愿意从事养蜂业的80后很少。年轻人一是不愿意干,二是想要学也得三五年才能学会,浮躁社会里的慢行业向来最吃亏,再过15年等目前这一代养蜂的老师傅们去世后,说不定北京就没有养蜂人了。
涛哥自己算了一笔账,后继无人的关键原因就是养蜂不赚钱,如果每斤蜂蜜的收购价能稳定在15元到20元钱,就会有蜂二代回去接班了。“现如今,养蜜蜂还不如在城里当保安挣得多。”
再过十来天,洋槐就要开花了,养蜂人又将踏上追花逐蜜的辛苦旅程。怎样让好花期真正变成好年成,让蜂蜜价格卖上去,成为决定这个行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本报记者 孙文文 J192
TAKEPOTO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