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是蜜蜂在自然界中的自卫武器,贮存于毒囊中,通过毒腺从螫刺进入敌人皮下组织,每只蜜蜂每次排毒液0.1~0.4 mg,最多达0.8 mg。刚排出体外的毒液呈透明的淡黄色,有特殊的芳香和苦味,比重为1.1313,pH 5.0~5.5,其成分很稳定。具有高度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的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除含有80%~88%水分外,还含有蜂毒肽、活性酶、生物胺和其它酸类物质,其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堪称卓著。很多国家已将有悠久历史的蜂毒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其他治疗法失去治愈希望的风湿症及其他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显示出蜂毒的奇妙的功效。现将蜂毒的现代药理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有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全蜂毒及其组分蜂毒肤、托肽品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显的亲神经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对烟碱性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蜂毒明肤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蜂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指数高于安替比林,低于吗啡。蜂毒中镇痛抗炎多肽安度拉平对脑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的70倍,而且其镇痛作用也涉及受体机制。临床证明,蜂毒对神经官能症、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认为,蜂毒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作用,使大脑皮层活动正常化,调整物质代谢,从而促进神经本身的修复。据南京邮政医院丁志贤(2001)报道,用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75例,痊愈率64%,总有效率100%。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蜂毒对心血管具有强烈作用,如降压、抗心律失常、改善脑血流及心肌功能等多方面作用。实验表明,蜂毒肽对离体动物心肌具有很强心肌毒性作用。注射蜂毒肽后,毒性立即出现,伴有心电图的变化及谷丙转氨酶释放至灌流液中,注射蜂毒后出现心肌挛缩,甚至不可逆麻痹。而在整体动物,注射蜂毒耽后,未立即出现对心脏毒性作用,心率不变,仅在注射后15分钟,偶尔出现心电图变化。 蜂毒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对离体心脏有兴奋的作用,中剂量表现为抑制作用。人体受
蜂蜜后,有呼吸加快现象,这是蜂毒使血压降低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大量的蜂毒可使机体大脑呼吸中枢麻痹导致死亡。蜂毒可引起动脉血压降低的效应主要与磷酸酯酶A2有关。蜂毒中的心肌肤和蜂毒明肽有类似于异丙肾上腺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作用的持续时间远较异丙肾上腺素长。
3、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研究表明,蜂毒有降低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预防血栓形成和活血化脐功能。有关研究证明:小剂量蜂毒可抑制二磷酸腺苷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增强解聚作用,并指出利用小剂量蜂毒的降低凝血和降聚作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前状态。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刘自元等(1999)研究表明,蜂毒还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在微循环紊乱之后,静脉注射蜂毒有效
成分(0.112 mg/ml)2 ml,使得微血管灌流通畅,团块状的血栓边缘松散,变为泥沙样至颗线流、线流。
蜂毒有效成分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微循环障碍和溶栓的作用。
4、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蜂毒(主要是多肽类)能促进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起到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作用。蜂毒多肤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是吲哚美辛的70倍,故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40%,是安替比林的68倍,镇痛作用持久。蜂毒中肥大细胞粒多肽(MCD肽)的抗关节炎作用比氢化可的松强100倍,英国已分离出单一的肥大细胞脱粒多肤制成关节炎药剂。 由于蜂毒中的多肽类具有抗炎、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并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临床上广泛用于
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据严序炳报道,应用蜂毒注射液治疗86例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经一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显效18例,有效4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7.9%。
5、抗菌作用
蜂毒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蜂毒中的多肽溶血毒能抑制20~30种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病原微生物的发育,并能对抗对青霉素有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证明,蜂毒在试管内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浓度为12.5~25 ug/ml,对革兰氏阴性菌则为1~10 mg/ml,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大约强100倍。动物实验表明,当给豚鼠皮下注射0.11~2.2 mg蜂毒素时,对豚鼠的实验性伤寒有治疗作用。煮沸并不能破坏蜂毒肽的抗菌作用。1 mg蜂毒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作用强度,大约等于0.1~93单位青霉素的作用。此外,实验已证明,蜂毒不但能直接杀灭细菌,还能增强抗菌素的抗菌性能。
6、对免疫机能的作用
蜂毒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实验表明蜂毒及其组分蜂毒肽、蜂毒明肽和MCD肽的免疫抑制作用是由于刺激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皮质激素的缘故。经受蜂蜜或注射蜂毒制剂引起过敏的病例屡有报道,蜂毒能使人过敏,主要取决于人体对蜂毒的敏感性,发现对蜂毒很敏感的人,血中具有较高浓度免疫球蛋白E(IgE),而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较低。相反,经常受蜂蜜而无不良反应者,血中IgG 浓度较高,而IgG浓度则,较低,可见蜂蜜过敏是蜂毒与特殊IgG作用的结果,而蜂蜜的免疫则是蜂毒与特殊的IgG作用所致。研究表明,一定量的蜂毒(10只蜜蜂螫刺)能刺激抗体产生,加大蜂毒用量则对抗体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蜂毒呈现其刺激和抑制抗体产生作用时,均能引起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善,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7、抑制肿瘤细胞、抗病毒作用
蜂毒中的多肽溶血毒,肥大细胞脱粒多肽及磷脂酶A2都能引起肥大细胞脱粒溶解并释放组胺。多肽溶血毒能直接对细胞的磷脂膜起溶解作用,抑制细胞发育,对肿瘤细胞(肉瘤、淋巴瘤)显示出强烈的细胞毒素(细胞破坏)作用。磷脂酶A2对Rous肉瘤和Hela细胞(宫颈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蜂毒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增殖。蜂毒中的蜂毒肤和磷酸酪酶A2,能抑制肿瘤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和抑制组织代谢,而产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实验中还发现,蜂毒肽对肿瘤的破坏作用,明显大于正常细胞,这为蜂毒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基础。此外,蜂毒对流感病毒有对抗作用。据李荣农报道,用蜂毒治疗由一种亲神经病毒所致的带状疤疹35例,按穴位注射蜂毒注射液4~6ml,结果34例痊愈,治愈率达97%。
8、抗辐射作用
蜂毒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当用x射线或Y射线照射小鼠时,提前给予皮下或腹腔注射蜂毒,可使其生存率提高,表现出明显的抗辐射作用。前苏联阿尔捷莫夫曾报道蜂毒具有抗X射线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证实了注射蜂毒防护辐射的作用,还有治疗的作用。日本宫野岩男,用60钴作照射源,证实蜂毒有抗珈玛射线的作用。我国学者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蜂毒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减少由辐射所引起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发生。蜂毒具有保护和复苏造血细胞的潜在作用,防止因辐射所引起的骨髓和脾脏退化现象。蜂毒抗辐射的主要成分为蜂毒肽、磷酸酯酶和A2组胺肽等。
9、对艾滋病的作用
德国诺海贝格卫生和环境研究中心的病毒学家巴拉克?维尔纳,在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中发现,艾滋病病毒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蜂毒的结构,确认蜂毒可以通过破坏艾滋病病毒促进剂的方法阻止病毒的扩散。 促进剂是沟通基因转录过程的一种物质,它根据基因信息制造活性蛋白质,当促进剂被蜂毒破坏后;就无法制造携带病毒信息的蛋白质,病毒就无法繁殖、扩散。研究表明,蜂毒可以减少70%的基因转录,使病毒的产生减少99%。雏尔纳认为,同其它抗艾滋病药物相比,蜂毒的优势是直接从内部抑制了病毒的产生;因此用蜂毒和其它药物相结合,可望彻底治愈艾滋病。
10、毒副作用
据统计,对蜂螫敏感者约2%,被蜂螫后头痛,呕吐,腹泻,全身不适,起荨麻风疹块,整处疼痛、烧灼、红肿,严重的面色发青,呼吸困难,甚至死于过敏性休克。一般非过敏的人一次受1~10只蜂整有局部疼痛、红肿和发炎的反应,症状不久自行消逝;受20~30只蜂蜜;可使人的机体中毒,心律紊乱,面色发青,脉搏加速,抽搐,呼吸困难;如受100~300只蜂蜜可引发呼吸麻痹死亡。 临床实践已经证明,蜂毒虽有中毒身亡的可能,但蜂毒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很远,与致死剂量相差更是悬殊,约达数百倍。可见蜂毒是一种治疗指数很高的治疗性生物毒素。综上所述,蜂毒具有复杂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它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机体的免疫功能、炎症及其他病理过程均有影响。现代研究表明,蜂毒的多种药理作用是由不同的化学成分作用的结果。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已经能对蜂毒进行检验分析、加工分离及纯化,可去掉其中不是治疗目的所需要的成分,而保留其有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这更为毒副作用小的纯天然的生物毒素蜂毒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关信息蜂毒全面介绍 蜂毒
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