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长白蜜蜂文化(九)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葛凤晨 历延芳 陈东海
古代长白山区野生
中蜂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采捕蜂蜜就成为长白山各族人民传统的采捕项目。有文字记载的是从(唐代)渤海时期开始,但这决不是采捕蜂蜜历史的开端,其原始可以追朔到数千年前的远古时期。
古代采捕蜂蜜像其它采捕生产活动一样,要组成队伍,三五成群,登山爬树,是一项比较艰苦的生产活动。采捕蜂蜜的时间是从当年的“寒露”之前开始到翌年的“清明”之后结束。这时山上野草开蹚,森林里树叶稀疏,易于寻找蜂巢。人们采捕蜂蜜时,常到传统的采蜜山场寻找蜂巢,因为这些山场野生蜂巢较多,虽然每年被采捕一些,但仍有很多蜂巢遗存下来。进人山场后,人们多到有空心树的地方寻找蜂巢,因为野生蜜蜂习惯营巢于空心树内。蜂巢随着树的空心位置和巢门位置而分布,有的在树上部,有的在树根部;采捕者也常到山崖、石洞、石缝中寻找蜂巢,这些地方的蜂巢虽然采捕难度大一些,但存蜜较多;有经验的采蜜人多会借助以蜂蜜、蜂巢为食物的动物的活动圈寻找蜂巢,如蜜狗(蜜鼠)、黑熊等。古人在山上发现蜜狗或黑熊便知附近定有蜂巢,他们把蜜狗、黑熊看作是寻找蜂巢的向导。此外,人们在其它生产活动中也常能发现蜂巢,如狩猪、采人参、采山果、砍树时。地方史志中多处有“土人上树打松塔、打干柴发现蜂巢采蜂蜜”的记载。
古人寻找蜂巢的具体位置是看蜂线(即蜜蜂采集的飞行线)、听蜂声(蜜蜂在
蜜源花丛中采集或在蜂巢附近飞行时的声音)、闻蜂味(蜂巢中脱落出来的碎脾、死蜂、蜂蜜等散发出的气味;还注意观察与蜜蜂的有关的物象,如:地上虫食蜜,高处有蜂巢(高处蜂巢断裂,蜂蜜滴落在地上,招引来蚂蚁、蝇类等吸食蜂蜜);树上有黄斑,蜂巢在近前(黄斑是指蜜蜂排泄的粪便);雪地上査看蜂尸、蜂屑和蜂排泄粪便的痕迹等。
在远古时期,采捕蜂蜜为了防止蜜蜂的螫人,采捕人身披草衣,头戴草帽,上树或攀登山崖峭壁,以石斧或金属物开启蜂巢,掏取蜂蜜装进木盆或树皮桶内。到了女真时期,人们采捕蜂蜜身穿老羊皮袄,头戴皮布制的罩具,以熏烟驱赶蜜蜂,或者用斧、锯将树放倒开启蜂巢,或者用铲凿扩大石洞暴露蜂巢,然后以木杓或铁勺往外掏取蜂巢,装进猪皮罈(篓)内,装满之后封口,运回住地。在清朝时期,采捕蜂蜜的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采蜜丁已实行分类割脾取蜜的方法,即将野生蜂巢启开一个口,用烟熏散蜜蜂,然后用刀将自然巢脾逐张割下来,根据其质量进行分类处理,形成多样蜂蜜产品,在传统的生蜜、熟蜜基础上又出现了白蜜、红蜜、蜜尖等品种。专业采蜜人进山时背着干粮,在山上住临时窝铺,风餐露宿,以辛勤的劳动换取甜蜜。
在古代,人们可以随机进山采捕蜂蜜,但到了明末清初以后,长白山出现了官办采捕蜂蜜的机构(打牲乌拉和盛京内务府三部蜜户)以后,采捕蜂蜜生产活动受朝廷封禁“龙兴重地”长白山的法规约束,划定一部分采捕山专供官办采蜜机构采捕蜂蜜。官办采蜜机构有组织、有领导地上山采捕蜂蜜,发给采蜜人工资、行粮,还有奖罚制度。采蜜季节有官兵在山场巡逻、检查。从此,长白山蜂蜜采捕生产活动演变为有管理的阶段,历经二百余年。
未完待续
精彩链接:
蜂研新闻|陈东海研究员当选为吉林市科协十届常委
饲养技术|长白山区定地养蜂增收的几项措施
蜜蜂文化|东北地区蜂种的血统结构
蜂种推介|蜜胶一号,蜜胶就是好
疫病防控|蜜蜂种群习性与蜂病流行的关系
养蜂技术|学会箱外观察,养蜂运筹帷幄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吉地松江续长白,
林
葱椴黄应香槐。蜂飞促农提质效,研发扶贫保生态。创制良种遍华夏,新锐熊蜂授粉来。发掘乌拉蜂文化,展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