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山间,空气中夹杂着花香,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甘井子村的村民们伴随着怡然的田园风光开始了一天的劳作。41岁村民李鸿光因为肢体残疾,无法承受大田劳作,但他并未选择放弃自食其力,而是把“甜蜜的事业”——养蜂,经营得有声有色。像他这样发展养蜂项目的残疾贫困户,全县已有10多户。 5月18日,记者来到李鸿光家中时,他与妻子正在院里围着6个蜂箱忙碌着。“现在满山花香四溢,小蜜蜂们都勤劳着呢。”李鸿光随手取出一块蜂板,发现蜜蜂新酿出不少蜜时,他笑得合不拢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2009年,李鸿光在吉林一家化工企业打工时遭遇一次事故,身体70%的面积烧伤,造成肢体二级残疾,无法承受强度大的劳动,一家三口只能靠妻子打零工赚得的微薄收入和低保金维持生计。李鸿光说,自己之所以能够经营养蜂事业,离不开“百姓雷锋”袁存泉的帮助。“2015年,已经开始经营养蜂事业的袁大哥得知我家的情况后,给了我两箱东北黑蜂,还教我养蜂技术。”李鸿光说,正是袁存泉的帮助,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去年李鸿光家的蜂箱已发展到6个,光靠卖
蜂蜜年收入达7000多元。 提起“百姓雷锋”袁存泉,大家并不陌生,这位本需别人帮助的重度残疾人,常年活跃在助残、助学、助医、助困、助农等公益事业上,用无私的爱心弘扬着奉献精神。18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山城镇黑石头村的袁存泉家,他家后院开满了蒲公英,100多个蜂箱有序地摆在地上,上万只东北黑蜂成群飞舞。“这些东北黑蜂是我用慈善基金购买的,准备赠送给县里的贫困残疾人。”坐在轮椅上的袁存泉介绍说,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只能长期依靠政府救助生活,脱贫成了难题。经过考察,袁存泉发现蜜蜂养殖劳动强度不大,市场前景较好,很适合残疾人在家经营。于是袁存泉在2014年3月创建了“爱润山村、扶贫助残”之“甜蜜的事业”爱心项目,发动由他发起的“牵手心园”爱心团队的队员们筹款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购买
蜂种、免费培训养蜂技术,收获的蜂蜜可以自销,志愿者们也帮忙代售。如今,“甜蜜的事业”项目已经帮助湾甸子镇砍椽沟村村民杨兆芳、南山城镇四道碱场村村民刘成辉、红透山镇六家子村村民华玉静等10多位残疾人养蜂者,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其中,杨兆芳家已发展到60箱蜜蜂,2016年收入5万元,有了经济来源,使这个曾经深陷困顿的家庭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今年,袁存泉打算将这份“甜蜜”的礼物送给县里150多个残疾人贫困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据了解,今年市农委紧紧围绕产业抓扶贫,制定了441个乡村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典型示范的方式,引领产业扶贫基地加速发展。袁存泉养蜂助残事迹就是我市农业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发展养蜂、带动养蜂的过程,市农委相关部门多次提供技术指导,今年农委还要把我们这打造成产业扶贫基地,给贫困户带来更多脱贫的渠道与希望。”袁存泉说,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会让“甜蜜的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