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

蜜蜂白垩病的治疗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1月27日 21时53分49秒

一、病原 致病菌为子囊球菌,菌丝雌雄异株,两者结合进行有性生殖,形成膨大的子囊球,其内充满着孢子囊,里面具有大量的子囊孢子。抱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

一、病原 致病菌为子囊球菌,菌丝雌雄异株,两者结合进行有性生殖,形成膨大的子囊球,其内充满着孢子囊,里面具有大量的子囊孢子。抱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15年之久。 二、症状 发病初期,病虫成为无头白色幼虫,体色与健康幼虫相似,体表尚未形成菌丝;中期,幼虫柔软膨胀,腹面长满白色菌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似粉笔状。死虫尸体有白色、黑色两种。工蜂将虫体由巢房内拖出到巢门前的地面上和蜂箱底部,工蜂及雄蜂幼虫均可感病,雄蜂幼虫尤为严重。大幼虫阶段感病,巢房盖被工蜂咬破,挑开后可见死亡幼虫。 感染子囊球菌的幼虫,前3天无明显症状表现,少数幼虫体表长出白色菌丝,多数幼虫在第五天死亡。在蜜蜂幼虫体内病变分为6个阶段。 1. 孢子静止期(3-48小时)这一时期在幼虫中肠内可发现抱囊,抱干球已散布于食物中,抱子黏结在抱干球上呈静止状态。 2. 孢子萌发期(3-72小时)抱子在肠道内开始萌发,抱子萌发时膨大为球型,然后伸出发芽管,此时中肠组织未遭侵染,仍属正常。 3. 菌丝增殖期(4-72小时) 抱干萌发后,在中肠内食物团里形成菌丝,并有抱干产生,此时中肠组织仍无病变出现,接种48。72小时,菌丝由肠道内壁穿透围食膜侵人真皮细胞。 4. 穿透肠壁期 (72-96小时) 接种72小时后,菌丝体生长旺盛,且有菌丝团穿透肠壁,中肠外壁真皮细胞有孔,部分细胞受破坏,4-5天后,中肠受到破坏并发现整团菌丝自马氏管穿出。 5. 体腔增殖期(72-120小时) 菌丝穿透肠壁或马氏管后,即在体内不断增殖,引起脂肪体、气管和肌肉发生病变。 6. 穿透体壁期(96-120小时) 菌丝在体腔内大量繁殖,同时侵染体壁,体表充满菌丝,雌雄菌丝在体外交配产生孢囊。 三、诊断方法 若发现死亡幼虫呈白色或黑色,表面覆盖白色菌丝或黑色孢子粉时,挑取幼虫尸体表层物涂于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大量白色菌线和孢囊及孢囊孢子时,则可确诊为白垩病。 四、流行特点 白垩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当巢内温度下降到30度,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于子囊孢子生长,春夏季多雨潮湿季节易流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个别蜂场开始发现白垩病,但未造成流行,80年代末首先在浙江蔓延流行,随着蜂场转地放蜂,该病迅速传播至全国各地,给养蜂生产造成极大威胁。调查表明,发病季节,蜂群的发病率可高达80%。100%。 白垩病是通过子囊孢子传播的,被污染的饲料、死亡幼虫尸体或病脾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当蜜蜂幼虫吞食了混入饲料中的子囊孢子或菌丝后,孢子即在消化道中萌发,长出菌丝,穿透肠壁,破坏消化道,幼虫表现明显症状。蜂群间的传播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将污染的饲料喂给健康幼虫。此外,养蜂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随意将病群中的巢脾调入健康群而传染。 五、防治方法 采取换箱换脾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首先取出病群内所有病虫脾及发霉变质的蜜粉脾,换以清洁的蜂箱和巢脾供蜂王重新产卵。换下的巢脾用二氧化硫(燃烧硫黄)密闭熏蒸消毒4小时以上,可按每10张巢脾放入硫黄3-5克计算,也可用4%甲醛溶液消毒巢脾,浸泡24小时或喷脾再密闭48小时。 加强饲养管理,蜂群应安置于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在箱底积累潮气,时常扩大巢门,帮助蜂群通风,尤其是雨后帮助蜂箱干燥更为重要。 防治药物有: (1)优白净。将药液稀释100倍,抖落巢脾上的蜜蜂喷脾,每脾约10毫升,每天喷一次,用药两次停一日,再用药两次为一个疗程,间隔4-5天,再作第二个疗程防治,病幼虫可得到治愈。(2)灭白垩1号。为一种高效杀真菌药剂,用法是,取药1包(3克)用少量温水溶解,加50%的糖水一升,充分搅匀,喷喂40脾蜂,每3天一次,连续用药4-5次为一个疗程。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