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全称“吉林乌拉”,系满语译音,意为“沿江城市”。古代吉林几经易名,曾留有“鸡林”、“吉林”、“船厂”、“永吉”等历史名称。吉林于1673年建立城池,此后沿江散落的居民逐渐集中起来,成为长白山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吉林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现已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遗址256处,其中古城12处。在这里遗存着原始氏族的活动古迹,蕴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在建城以前,吉林已有许多古城遗址。远在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吉林大地上就有古人类活动。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留下了古老的肃慎民族劳动生息的遗迹。舜禹周秦时期及其以后时期,肃慎、挹娄、靺鞨等民族在这里渔猎采捕、畜养种植,留下了闻名中外的西团山文化。西汉初年扶余国的前期都城建在今东团山到龙潭山之间;汉魏时代高句丽在龙潭山建立了军事重镇——扶余城;唐代渤海国涑州设在东团山南城子古城;宋代辽金时期吉林市先后为东京道和会宁府的辖境;元代为建州所在地;明代是造船厂,还是女真各部向朝廷进贡的中继站;清代是吉林将军的驻地。
在考证长白山蜂业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重要的蜂业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吉林市及其附近,各朝代各民族的许多蜂业历史活动都与吉林市有密切关系。古代吉林是白蜜、蜜脾、蜜尖、蜂糕饽饽等皇家贡品的起源地,每年定期从这里运往盛京、北京。清朝在吉林设有
蜂蜜房(即蜂蜜库和蜂蜜初加工的地方),还在北山附近建有蜂蜜塔。吉林附近以蜂或蜜命名的山、水、村屯等地名,星罗棋布。吉林先民的甜水故事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松花江边蜂蜜砬子上的蜂蜜不断的流入江中,甜蜜的松花江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吉林儿女。吉林白蜜是历史上的老字号,古人传说吉林白蜜中有人参花蜜,誉为上品,在清末民初白蜜已驰名中外。据史料记载,在吉林市及其附近有关蜜蜂文化的古遗址多达几十处,由此进一步考证,长白山人类在开展蜂业生产活动中,在吉林市这块土地上树起了一座座蜜蜂文化的丰碑。吉林这座古城不仅是东北蜂业历史的重地、长白山蜂业历史延续的巧合,而且也是古代长白蜜蜂文化的中心、长白山蜂业发展的象征。
1. 古代吉林是野生蜂蜜采捕区的中心地
自远古以来,生活在吉林大地上不同时期的古人,在劳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滔滔的松花江是他们天然的渔场,莽莽的森林是他们狩猎采捕的场地。蜂蜜作为古代甜食资源倍受人类的重视。在采捕生产活动中,人们将野生蜂巢密集、能够采捕到较多蜂蜜的地方,作为传统的蜂蜜产地代代相传,并以此命名,留下了悠久的蜜蜂地名。在距吉林城160里以内发现的蜂蜜地名有20余处。南有蜂蜜峰、蜂蜜沟子、蜂蜜山等,北有蜂蜜营子、蜂蜜岭、蜂蜜顶子山等,东有江蜜蜂、蜂蜜山、蜂蜜砬子等,西有蜂蜜顶子、蜂蜜砬子等。这些蜂蜜采捕地历史久远,随着野生中蜂的生存繁衍历史而延续到近代。如城东的蜂蜜砬子、蜂蜜山等地均系青铜时期的西团山文化遗址,其采捕蜂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先秦时期。由此可见古代吉林曾是野生蜂蜜采捕区的中心地。
2. 唐、宋代吉林是生产蜂蜜和盛行蜜糕茶食的故乡
唐代吉林为渤海国(698~926年)的蜂蜜生产重地。吉林一带生产的蜂蜜出口日本,朝贡唐朝宫廷,远易中原市场。宋代辽金时期(960-1234年)吉林一带是女真蜂蜜产地,当时非常盛行以蜜、面、油制茶食和以蜜、松实、糯米制成蜜糕,用以招待贵客。1130年,南宋使臣洪皓被金国流放于吉林附近的冷山软禁10年,他在这里眼观目睹并亲自感受了金人以蜜制茶食招待贵客的情景。洪皓在《松漠纪闻》中记录了此地金人制作蜜制茶食、蜜糕的方法和沿用的民族习惯,这是东北蜂蜜制品最早的历史记载。
3. 元、明代吉林是海西女真蜂蜜生产区
元代吉林属海西辽东道完慰使司,明代属努尔干都司(后为扈伦乌拉部)。此期吉林一带生产的蜂蜜已形成规模,作为商品在民族内外广泛交易。仅1583年(万历11年)的8个月间,海西女真在开原马市出售蜂蜜1460斤,1584年(万历12年)3月初七,海西女真在开原马市出售蜂蜜1165斤。这些仅是从部分残档中统计出的代表数字,但从200多年的马市交易历史来分析,海西女真蜂蜜贸易规模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4. 清代吉林是打牲乌拉贡蜜生产基地
清初吉林属宁古塔将军,后来宁古塔将军遣往吉林称吉林将军。1657年(顺治14年)清朝廷在吉林城北乌拉街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内设贡蜜生产机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有采蜜丁600余人,设翼领、骁骑校、委官、采蜜领催等官员。有组织、有领导的为朝廷釆捕贡蜜,每年向北京送蜜尖、蜜脾、白蜜、红蜜、生蜜等贡蜜品种10000斤左右。在贡蜜生产机构存在的255年(1657~1912年)中,共生产贡蜜200多万斤,采捕中蜂10万余群。此期在吉林采捕的蜜尖是含有不同日龄王的王台,蜜脾即为天然巢蜜,白蜜为纯椴树蜜。由此发现,我国自17世纪已开始利用东方蜜蜂生产王浆、巢蜜、白蜜,比引进西蜂后生产同类产品的历史早300多年。
随着传统的土法饲养中蜂和采捕野生蜂蜜生产的发展,蜜、蜂蜡作为商品大量涌向市场,吉林市成为当时东北最大蜂产品交易市场。每到初冬封冻之季,山里的蜂蜜源源不断运进市内。经营蜂产品的有天茂、德庆祥、世一堂、三义堂商店,还有很多药铺经销蜂产品。据部分考证资料,1914年蜂蜜上市量为50000斤、1915年为42000斤;1921年零售蜜18000斤、精制黄蜡2300斤,输出精制蜜75600斤、精制黄蜡8240斤。
6. 30年代大生养蜂场在吉林诞生
1931年,前任北平民国大学校长,当时任辽宁东北军副司令官公署顾问邓芷苓先生,经中华民国实业部批准,自筹资本现大洋1万元,在吉林江南(现江南公园南侧)组设大生养蜂场,并在北山、龙潭山、小白山、口前设4个分场。初期每个分场30群西蜂,后来全场发展到数百群西蜂。总场设场务部、教育部,场务部下设
蜂群管理所、出纳所、蜂具所;教育部主管养蜂讲习所,设有课堂、宿舍和陈列室等。当时大生养蜂场是东北最大的蜂场之一,对后来养蜂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千年来,长白山人类在开展蜂业生产活动中,在吉林市这块土地上树起了一座座蜜蜂文化的丰碑,这是长白山蜂业历史延续的巧合,也是长白山蜂业发展的象征。
整理自葛凤晨《长白蜜蜂文化研究》
本文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小蜜。
精彩链接:
刘姐说蜂|蜜蜂文化大观园(六)——蜜蜂是一种吉祥物
刘姐说蜂|蜜蜂文化大观园(五)——世界上蜂蜜最甜么?
刘姐说蜂|蜜蜂文化大观园(四)——人参蜜的传说
刘姐说蜂|蜜蜂文化大观园(三)——黑瞎子沟的传说
刘姐说蜂|蜜蜂文化大观园(二)——寓言中的蜜蜂
刘姐说蜂|蜜蜂文化大观园(一)——蜜蜂起源
蜜蜂育种|科学利用评价蜜蜂良种
饲养技术|长白山区定地养蜂增收的几项措施
蜜蜂文化|东北地区蜂种的血统结构
蜂种推介|蜜胶一号,蜜胶就是好
养蜂技术|学会箱外观察,养蜂运筹帷幄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吉地松江续长白,
林
葱椴黄应香槐。蜂飞促农提质效,研发扶贫保生态。创制良种遍华夏,
新锐熊蜂授粉来。发掘乌拉蜂文化,展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