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买到过结晶
蜂蜜,或者见过蜂蜜结晶,不管你喜不喜欢,蜂蜜都会结晶,这是蜂蜜的物理特性,谁也无法改变。蜂蜜的种类很多,那么根据蜂蜜种类的不同,其结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蜂蜜结晶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很多不了解的认为结晶蜂蜜是假蜂蜜,或者蜂蜜加白糖了,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一、蜂蜜易结晶,这是一种物理现象 蜂蜜的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从分子论的观点来看,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来是毫无秩序地运动着的,但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开始有规则地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一个结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从蜂蜜里分离出来,这就是蜂蜜结晶。 蜂蜜结晶前和结晶后颜色也会有差异,正常现象哦。 蜂蜜结晶是在食用蜂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冬季蜂蜜往往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大多蜜种结晶后呈乳白色或白色,细腻或粗糙的半透明晶体。蜂蜜的这种变化常常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这是由于蜂蜜掺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物理变化,并不是掺糖的结果。 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同“水在低温下结冰”一样的道理,其化学
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蜂蜜的品质。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外来糖。其实,真正掺入外来糖的蜂蜜是不易发生结晶的,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我国蜂蜜质量标准也是这样规定蜂蜜的正常状态:“透明粘稠的液体或结晶体”。因此,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也不影响食用。 二、哪些因素会导致蜂蜜结晶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主要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不易结晶)之间的比例、蜂蜜中晶核、环境温度、蜂蜜浓度、
蜜源等因素。 1、蜂蜜中存在一定的非常细小的葡萄糖结晶核,在一定条件下,蜂蜜中的过饱和葡萄糖就会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析出长大成结晶体。蜂蜜中的葡萄糖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 2、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还受温度的影响,在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 3、蜂蜜的浓度也是影响蜂蜜结晶的重要因素,一般含水量较低,就非常容易结晶,而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 4、蜂蜜的种类不同,结晶也不同,如槐花蜜、枣花蜜等少数则不易结晶;而油菜蜜、椴树蜜、百花蜜等就很容易结晶。主要是因为蜂蜜中果糖(不易结晶)所含的比例较高。 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在贮藏过程中大部分都会有结晶析出,产生分层或成固体,从而影响蜂蜜的感官视觉。而有的商家就投消费者所好,对蜂蜜进行加工(破晶核工艺),通过高温加热使之融化以去除,使之不结晶或少结晶。还有的不良厂家在蜂蜜中直接掺入麦芽糖浆使蜂蜜永久不结晶!所以我们在购
买蜂蜜时,要留心不
结晶的蜂蜜。 蜂蜜易结晶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消费者应有基本常识,并非人为加的白糖,结晶是蜂蜜本身的物理特性,不会影响品质,口感,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