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是由工蜂的毒腺分泌的。贮存在毒囊中的一种酸性毒液。
一、蜂毒的性质和成分
蜂毒在天然状态下,是呈透明微黄色的液体,味苦,有粘性和特殊的芳香气味﹔PH值5.5,比重1.1313﹔含水量80~88%,常温下容易挥发,并很快干燥至原来液体重量的30~40%,呈骨胶状的透明块﹔蜂毒溶于水与油酸类,其水溶液不具有酸性反应,但不溶于乙醇,在0.1N的苛性碱或硫酸溶液中24小时作用不变。但与氧化和酸碱混合液长时间加热,均能降低其活力,在胃肠酶的作用下,也会很快失去活性。干燥的蜂毒加热到100℃或冷冻均不影响其作用。在严格密封的条件下,能保存数年之久。蜂毒是一种药理的生化活性高度复杂的混合物。
蜂毒的成分也很复杂,主要含有生物活性极强的多肽物质、酸类以及蚁酸、盐酸、II-磷酸、磷酸镁、组织胺、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胆硷、甘油、类脂质、蛋白质、挥发油和硫、钾、钙、钼等元素。蜂毒中还含有若干种毒素(主要是密里酊,约占毒素的50%)。
二、蜂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蜂毒的毒性
蜂毒是蜜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保存自已而产生的一种防卫“武器”。健康人一次接受10只蜜蜂螫只能引起局部反应﹔如同时受200~300只蜜蜂螫可使机体中毒,心血管部分出现功能紊乱,如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脉博加快,麻痹等严重症状﹔如同时接受500只蜂螫,可至人死亡,一般死于中枢麻痹。
蜂毒具有一定毒性是无疑的,但临床实践已经证明,蜂毒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很远,与致死剂量相差更悬殊,约达数百倍,可见蜂毒是一种治疗指数极高的动物毒。
2、蜂毒局部作用
蜂螫后的受螫部位会立即出现肿胀,充血,皮肤温度升高2~6℃,有灼烧感,并伴有掻痒感,对于这些局部反应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蜂毒透明脂酸酶使组识胺扩散所致。
蜂毒中的毒素,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作用部位为突触。新近的研究表明,蜂毒素和阿帕敏不但对大脑皮层有影响,而且对下丘脑也有作用,二者可使下丘脑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增加,从临床报告来看,蜂毒对三叉神经病和头痛均良好的镇痛作用,还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作用,使大脑皮层活动正常化,许多实验和临床报告证实,蜂毒对中枢和周神经系统均有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利用蜂毒的这些特性可临床治疗神经炎和神经病。前苏联索科洛夫对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后均无效,长达数年的病人采用蜂毒疗法,效果非常显著。方法是:皮下注射(每日每次0.5ml)于腰部或坐骨神经的某一个痛点﹔急性病人注射总量为1~2.5ml,慢性病人则为5~15ml。蜂毒对各种神经根炎和神经官能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4、蜂毒对呼吸和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践证明,蜂毒作用于各种实验动物,能使其腹腔、肠系膜、肺和皮肤中的组织胺释放。这是蜂毒中的MCD—多肽,蜂毒素和磷酯酶A2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三种物质作用的原理不同,但效果是一样的)。蜂毒内的透明酯酸还有传播组织胺的功能,因而,使组织胺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作用更加显著。所以在临床上,蜂毒可用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作用是促使动脉扩散、压力下降,心律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加强。心血管病患者采用蜂螫疗法时须同时口服蜂蜜或蜂乳﹔并严禁使用酒精,以免与蜂毒引起强烈的机体变态反应。
5、蜂毒的溶血作用
蜂毒具有极强的溶血作用,许多离体实验证明,蜂毒稀释至1:10000时仍有溶血作用,直至1︰4×10/4时溶血作用才消失,蜂毒的溶血作用是由于蜂毒中的磷酯酶A2和蜂毒素可增强红细胞壁透过性,引起胶体大量渗出,终因细胞内部渗透压降低而致其破裂。在体外,肝素虽然可完全对抗蜂毒素溶血作用,但对磷酯酶A2的溶血作用无影响。实验证明,蜂毒经贮存30年之久,仍不失其溶血功能。蜂毒的这种溶血作用在临床上可被用来鉴别诊断一些疾病。
6、蜂毒纺抗凝血作用
蜂毒在体外也有抗血液凝固作用,蜂毒可使血液的凝固时间延长,这种抗凝血作用可被凝血酶和纤维蛋白质所抑制,但目前对蜂毒抗凝血作用的机制尚不明了。
7、蜂毒对平滑肌的作用
蜂毒对离体肠管和子宫匀有兴奋作用。用蜂毒中的磷酯酶A2有直接兴奋平滑肌的作用。蜂毒能对抗肾腺素、去肾上腺素等交感胺类药物抑制平滑肌的作用,但有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的药物影响。蜂毒还有抑制神经突触部位的胆碱酯酶的活力。
8、蜂毒对各种实验性炎症的影响
蜂毒被用来治疗关节炎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医学研究,弄清了蜂毒中的多肽,MCD—多肽,阿帕敏是主要的抗炎
成分,实验证明,它们对抑制肿胀的作用比同等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抗炎作用强100倍。
蜂毒的抗炎症机理比较复杂,其中阿帕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具有直接抑制炎症的作用﹔而毒素则是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素系统有明显的剌激作用,促使皮质素释放,从而产生抗炎作用﹔MCD一多肽本身既能剌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又能直接抑制炎症过程。
临床上应用蜂毒蜂毒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萎缩性关节炎及畸形关节炎等多发性关节炎,起始效果似不明显,但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显著。一般以5~8周为一疗程。长期反复使用蜂毒治疗,不但不会产生副作用,而且还会使一些卧床不起、长期用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竟神奇般地康复,并能自理生活,干一些适宜的工作。可见,蜂毒作用于某些顽固
疾病,疗效是惊人的。另外,蜂毒还被应用于眼科、口腔科、皮肤科等许多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9、蜂毒对动物实验性肿瘤的影响
蜂毒对多种植物及动物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蜂毒对氧化磷酸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蜂毒中的蜂毒素和磷酯酶A2能使肿瘤组织的氧化磷酸过程受到抑制,从而使肿瘤组织受到抑制。
10、蜂毒的抗菌作用
蜂毒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皆有抑制作用和杀灭作用。一些文献报道,蜂毒素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链球菌、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煮沸也不能破坏蜂毒的抗菌作用,蜂毒还能增强磺胺和抗生素类的抗菌度。
11、蜂毒的抗辐射作用
用1000伦琴Ⅹ射线或r射线照射小白鼠,提前给小白鼠注射1.1~5.6微克的蜂蜜,可使小白鼠生存率由0增至80%,使用蜂毒可明显减轻受辐射小白鼠骨髓和脾的病理改变。蜂毒内抗辐射作用物质可能为蜂毒素,其内的甘氨酰基组织胺也可能具有抗辐射作用。
12、蜂毒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它作用
蜂毒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低分子化合物,如蜂毒素和阿帕敏。这两种多肽的免疫抑制作用是由于剌激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皮质素的缘故。蜂毒还能使心肌硬化病理明显减轻,并能使血压下降,血浆胆固醇降低,蜂毒中阿帕敏具有抗心律不齐的作用。
近年,美国科学家利用蜂毒中的多肽类物质毁灭艾滋病毒,防止艾滋病传播,但又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蜂毒肽的毒素可刺破艾滋病病毒的保护外层,当携带蜂毒肽的纳米粒子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时,病毒会被纳米粒子表面的蜂毒肽有效摧毁。研究证实,通过在纳米粒子上添加特制的“分子缓冲器”,可保证纳米粒子在接触人体正常细胞时立刻“弹开”,从而保护正常机体细胞不受蜂毒肽侵害。
综上所述,蜂毒具有复杂的药理作用,能促使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起着体内免疫剂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应用蜂毒不会产生抗体,而且不仅有局部的治疗作用,还能对整个机体起着普遍的调节作用。但蜂毒也对少数人(约占2%)会引起
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