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
蜂蜜的优劣 蜂蜜质量可以从色、香、味、浓四方面去辨别: 色 真蜂蜜透光性强,颜色均匀一致;劣质蜂蜜混浊而有杂质。新蜂蜜以浅琥珀色而透明为正品。 香 真蜂蜜在采收后数月便能散发出特有的蜜香,香浓而持久,开瓶便能嗅到;或把少许蜜置于手掌,搓揉嗅之,有引人入胜的蜜香。 味 蜂蜜是清爽甘甜的,绝不刺喉。蜜加开水略加搅拌即溶化而无沉淀者为好蜜;劣质蜜不易溶化,且有沉淀。 浓 上等蜂蜜浓度高,流动慢。以一滴蜂蜜放于纸上,优质蜂蜜成珠形,不易散开;劣质蜂蜜不成珠形,容易散开。 蜂蜜质量的准确检验需要专业技术和仪器,非一般单位和个人所能为,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些人甚至从未吃过蜂蜜,必须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识别蜂蜜的实用技巧,才能真正享受蜂蜜的甜美。凭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介绍几种土洋办法辨别真假蜂蜜的方法。 一、外观检验 观察蜂蜜的色泽、透明度、粘稠度。纯正成熟蜂蜜表面无大量气泡。 二、水分检验 掺水蜜的特点是稀,很容易舀起来或倒出去,搅动时阻力很小。用光滑的小木棍或玻棒挑起蜂蜜时,棒上蜜层薄,下流速度快,离棒后断续滴落,不成丝,断头回缩不明显;成熟蜂蜜在棒上蜜层厚,下流速度慢,拉丝又细又长,断头回弹力越强质量越好。 三、蔗糖检验 1、看粘稠度:将小木棍插入蜜桶后垂直提出,纯蜂蜜粘稠度高,下流速度慢,下滴拉丝细长,断头回缩力强,且端部成球状;掺蔗糖的蜜因为较稀,粘性小,下流速度快且不能挂丝,只是断续滴落。 2、尝蜜味:纯蜂蜜与蔗糖和掺了蔗糖的蜂蜜味道都不同。如疑掺了蔗糖,可采用以下方法检测。 取样品1份,加清水4份,搅拌均匀,缓慢加入酒精,若仅出现浑浊而无白色絮状物为纯蜜,出现白色絮状物者为掺有蔗糖的蜂蜜。 取样品5g薄玻璃片上加热,蒸发干水分,冷却后用手捻,纯蜂蜜为柔软状,掺糖蜜有发硬的结晶。 四、饴糖检查 掺饴糖(糖稀)的蜂蜜光泽度小,透明度差,蜜液浑浊,蜜味淡。可取蜜样2g加入等量清水摇匀,注入95%酒精10ml,若出现白色絮状物则掺有饴糖。 五、淀粉检查 取蜜样2g,加水20ml,煮沸冷却,加碘液2滴,颜色不变者为纯蜜;若呈蓝色、绿色为掺有淀粉,若呈红色则加了糊精。 六、掺假蜜定性分析 取蜜样品20g倒人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充分溶解,取10ml倒人试管中,加入5ml乙醚混匀,取该溶液1—2ml倒人另一试管中,滴人3—4滴间苯二酚盐酸溶液,摇匀,在1分钟内若出现樱桃红色,则是掺假蜜。 七、增稠剂(果胶或羟甲基纤维素等)检查 将小木棒插入蜜桶中,提出后若木棒上有团块状蜜,蜜液下流时成滴状且流速缓慢,又不成直线拨丝。这种蜜放置一段时间后上层清稀,下层粘稠,正是增稠剂的作用。如果将蜜样放在手心,若无粘稠感或粘稠感很小,必定是掺了果胶。 八、重金属检查 将1匙蜂蜜倒人茶水中搅匀,若茶水变黑,则表明装蜂蜜的铁桶内漆膜脱落出现铁锈。 九、杂质检查 取少许蜜样放人试管中,加5倍蒸馏水溶解,静置24h后看有无沉淀,有沉淀则蜜中有杂质。 将烧红的铁棍插入蜂蜜桶,稍顷取出,若起黑烟并带焦臭味,表明蜂蜜中有杂质或其它异物。 十、其他几项定性检验 1、疑有明矾 口尝蜜味有涩口感,蜜液清澄,透明度高。倒2g蜂蜜在试管中,用等量蒸馏水稀释摇匀,滴人20%氯化钡数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掺有明矾。 2、疑有食盐 口尝蜜味有咸味,蜂蜜密度增大但稠度降低。可取蜜样1份加蒸馏水4份,摇匀后取样loml放人试管,滴几滴10%硝酸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物则掺有食盐。 3、疑有化肥尝蜜味有氨水味,取蜜样1g加蒸馏水5ml盛于试管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lml摇匀,用棉花轻微塞住试管口,棉花上放1块湿石蕊试纸,加热升温,试纸变蓝则掺有化肥类物质。 4、疑有糖精 口尝蜂蜜,后味较长并同时有苦味是掺糖精蜂蜜的特点。 ----------------------------------------------------------------------------------- 女性养胃喝什么蜜好,请参阅: 各种蜂蜜功效大全: 1、百花蜜采于百花丛中,汇百花之精华,集百花之大全。清香甜润,营养滋补,具蜂蜜之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收敛等功效,是传统蜂蜜品种。 2、冬蜜源于中药树种鸭脚木花蜜,是岭南特有冬季蜜种。故俗称“冬蜜”。色泽为浅琥珀色,较易结晶,质地优良,味甘而略带特有苦味。除具有蜂蜜之清热、补中、解毒、润燥等功效外,还有发汗解表,能风除湿之功效,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有较好辅助疗效。是带有中药特色的蜂蜜品种,深受东南亚地区人们喜爱。 3、龙眼蜜南方特有蜜种。具有龙眼的香气。本品取龙眼益心脾,补气血的作有养血安神、开胃益脾、养颜清热润燥,补中之功效。特别适宜妇女食用。 4、荔枝蜜荔枝盛产南方,被誉为“果中之王”。荔枝蜜采自荔枝花蕊之花蜜,气息芳香馥郁,味甘甜,微带荔枝果酸味,有其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气、补中、润燥之功效,既有蜂蜜之清润,却无荔枝之燥热。是岭南特有的蜜种,馈赠远方亲友,“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特等蜂蜜。 5、椴树蜜是我国东北特有蜜种,蜜色为浅琥珀色,具有浓郁的香味,容易结晶,本品有养胃补虚、清热、补中,解毒、润燥之功效。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较受欧洲人喜欢,是难得的森林蜜种。 6、紫云英蜜又名红花草蜜或草子蜜,是我国南方春季主要蜜种。具有大自然清新宜人的草香味,甜而不腻,鲜洁清甜,色泽为浅琥珀色。本品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补中、润澡、消肿利尿之特殊功效,对风痰咳嗽、喉痛、火眼痔疮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是虚火旺盛人士之保健佳品。 7、槐花蜜是春季蜜种。水白透明,质地浓稠,不易结晶,具有清淡幽香的槐花香味,甘甜鲜洁,芳香适口。本产品具有槐花之清热、去湿、利尿、凉血、止血之功效,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能力,降低血压,并用于预防中风,同时亦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之功效。为蜜中上品。较适用于心血管病人的保健食用。 8、桂花蜜稀有蜜种。采自深山老林冬天开花泌蜜的野桂花花蜜,香气馥郁温馨、清纯优雅,味道清爽鲜洁,甜而不腻,色泽水白透明,结晶细腻。被誉为“蜜中之王”。柃木桂花亦是一种稀有中草药。《中药大辞典》记录:柃木桂花“祛风除湿,治关节疼痛……”其有效
成分菊甙已被证明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桂花蜜同时还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等功效,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古代则是皇宫的贡品。 9、黄连蜜采自我国中草药自然保护区中黄连的花蜜,它继承了黄连的药性及蜂蜜的特点,不仅有天然蜂蜜的保健营养价值,尤其具有这种名贵中药的医疗效果,黄连蜜色泽微黄,香味特别,甜中微苦,甜而不腻,真可谓良药并不苦口,疗效却依然。本产品特有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有镇静、降温、去火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平时烟酒过多,心火旺盛,心情烦燥之人士的食疗保健食用。 10、五倍子蜜中药蜜种。采自涩肠止泻的五倍子花蜜,色泽略深,味甘甜,略有中药香气,本品具有解毒、止腹泻、杀菌及收敛作用,对肺肾双虚,脾肾虚寒,气促喘乏,痰火郁肺有良好辅疗效果。特别适合虚汗、肺虚、肾虚、久泻久痢、痔血、便血等人士日常食疗保健之用。 11、藿香蜜是蜜蜂采自一种稀有野生中药——藿香的花蜜酿制而成。蜜色呈琥珀色,气味独特,有中药之香气,由于藿香蜜的成分与药性脉承中草药藿香。因此本品除了普遍适用于营养保健作用外,更在解暑化湿、肠胃不适、恶心呕吐,清热解毒等方面有良好辅助疗效,是胃肠功能欠佳,消化不良、体质虚弱等人士的理想食疗保健品。 12、橙花蜜本品采自柑之花蜜,色泽为浅琥珀色,具有浓郁的橙花香气,味甘甜微酸,鲜洁爽口,本产品具有柑之生津止渴,醒酒利尿的功效,食之下气,利肠胃中热毒,除烦醒酒。同时还有养颜正气、化痰、消滞、补中,润燥之功效,本品适用于脾胃燥热、腹胀、胃肠道疾患者的保健食用。 13、丹参蜜丹参蜜是蜜蜂采自中药丹参的花酿造的纯天然蜂蜜,具有丹参“生新血、去恶血”功效,适用于女性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等症。此外,丹参蜜还可以“凉血消肿、清心除烦”。 14、黄芪蜜黄芪是
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黄芪蜜采自天然黄芪花花蜜蜂,具有中药黄芪之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从而起到升举中气、利尿、减轻肾炎、降低血压、强壮身体的作用。可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多汗者保健食用。 15、桔梗蜜桔梗是治疗咽喉肿痛的主要药,有宣肺散邪、祛痰排脓的功效。桔梗蜜来自于天然桔梗花蜜,既具蜂蜜之清热、补中、润燥的功效,更是适用于外感性的咳嗽,胸闷、痰多者食疗保健佳品。 16、枇杷蜜枇杷蜜是由勤劳的蜜蜂采集开花的枇杷花蜜,经蜜蜂酿造而成。甘甜上口,蜜中上品。枇杷蜜具有枇杷“主治肺热喘咳、胃热呕吐、烦热口渴”的药效,有清肺、泄热、化痰、止咳平喘等保健功效,是伤风感冒、咳嗽痰多患者的理想选择。 17、党参蜜是蜜蜂采自名贵中药材——党参花蜜酿造而成。味甘平,色泽呈琥珀色,其除有蜂蜜之特性外,更益于补中、益气生津,对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妇女血崩、贫血有辅助疗效,适于体虚,胃冷、慢性胃炎、贫血者的保健食用。 18、益母草蜜益母草蜜来自我国西南高原无污染药用益母草产区。本品有去瘀生新、调经活血等作用,适合月经不调,经血过多,产前产后女性食用,充分体现出对女性的呵护。对于男性,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人士来说,益母草蜜同样是理想的保健和辅助治疗的健康食品。 19、枸杞蜜来自我国名贵中药——枸杞子主产区,是蜜蜂采集枸杞花蜜酿造而成,本产品既有蜂蜜传统的营养保健价值、更因它是枸杞的精华。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效。本品适合血气两亏、高血压、体质虚弱、视力下降、贫血、慢性肝炎,中毒性或代谢肝病及胆道系统引起的肝功能障碍等的人士服用。特别适应于肾虚腰痛、遗精滑精、工作繁忙的男性食用。 20、菜花蜜: 浅唬拍色,略混浊,有油菜花的香气,略具辛辣味,贮放日久辣味减轻,味道甜润,极易
结晶,结晶后呈乳白色, 晶体呈细粒或油脂状;性温,有行血破气,消肿散结的功能,和血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