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蜜娘
无论你吃不吃蜂蜜
但关于蜂蜜结晶那些事儿你也该知道
▼
从蜂巢里分离出来的新鲜蜂蜜,大都是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在一般条件下贮存,有的蜂蜜就会逐渐混浊,而后凝结成白色的晶体,这是蜂蜜的自然结晶。
蜂蜜的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其内在质量。解释蜂蜜的这种结晶现象,就必须了解影响结晶的有关因素及其原理过程。
1、结晶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蜂蜜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
低于此温度时,虽然葡萄糖的过饱和程度加大,但由于蜂蜜中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状体物质等在低温下的粘滞度和密度却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和阻碍结晶核的运动和扩散作用,结晶反而迟缓。
高于此温度,蜂蜜的粘滞度虽然降低了,但是葡萄糖的溶解度却提高了,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甚至使结晶融化。
2、含水量与蜂蜜结晶的速度
不成熟的蜂蜜由于含水量高,过饱和程度低,结晶的速度变慢,有的不能全部结晶.
由于蜂蜜的粘滞度小,结晶的葡萄糖沉到容器底部,其它稀薄的糖液浮在上层,成为液、固两相、即半结晶状态。其它未结晶部分的含水量就相应增高。同一花种的蜂蜜,其含水量低的结晶快,含水量高的结晶慢。
甚至不结晶。
3、蜜源不同,结晶的速度、程度和形态
一般葡萄糖含量较高的蜂蜜,容易结晶,如油菜蜜、椴树蜜、
土蜂蜜等。而含果糖、麦芽糖、糊精和胶体物质较多的
蜂蜜则不易
结晶,甚至永远不会结晶。
综上所述,蜂蜜的结晶,实质上是
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
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是否加糖那么简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