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蜡

蜂毒的作用及其发展,蜂毒的作用

中华蜂蜜网 2019年02月16日 08时50分40秒

蜂毒是指蜜蜂螫刺内的毒液,主要组成为形成组胺的酶系和低分子蛋白溶血肽及磷酸酯酶,是一种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 蜂毒的来源和成份 蜂毒是

蜂毒是指蜜蜂螫刺内的毒液,主要组成为形成组胺的酶系和低分子蛋白溶血肽及磷酸酯酶,是一种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 蜂毒的来源和成份 蜂毒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平时贮存在毒囊里,螫剌时由毒囊排出。其成份很复杂,含水分为80-88%,干物质中蛋白质类占75%,灰分占3.67%,含有钙、镁、铜、钠、钾等多种元素。目前已知蜂毒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酶类、生物胺和其它物质,全部以多肽为主要组分。 蜂螫治疗的作用 近年来利用蜂毒治疗疾病日渐增多。主要是治疗结缔组织疾病,有病例证明对风湿病和类风湿性病有独特的疗效。用蜂毒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神经炎、神经痛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蜂毒还可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官能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子宫附件炎等。蜂毒的应用还涉及眼科、皮肤科、口腔科等。另外蜂毒对降血压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已取得显著的疗效。 蜂针疗法的产生 民间蜂螫治病经验与针灸医术相结合发展而成的蜂针疗法(Beeacupunctur),通常由施术者从微型蜂箱或特制蜂盒中临时取出成年工蜂应用。运用工蜂螫针作针具,对人体经络穴位施行一定刺激手法以防治疾病,是一种复合型刺灸法。蜂针的机械刺激,作用于十四皮部和穴位,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刺同时注入皮内适量蜂针液,具有经穴注射的药理作用;蜂针继发局部潮红充血,与温灸效应类同,达到温通经脉,扶阳散寒的目的。蜂针循经散刺法属轻刺激,经穴直刺法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强刺激,视个体反应辨证施治。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蜂针疗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疗效。使用活蜂蜂针,将蜂针液中挥发性成分注入人体,这是蜂毒药剂所无法代替的。 蜂针疗法的相关概念和功用 蜂针疗法是利用蜜蜂尾部蜇针运用针灸原理蜇刺人体穴位,是一种自然疗法,在世界部分国家应用已经超过1200年之久,在中国、韩国、和苏联有临床上广泛的使用。蜂针疗法主要应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腰椎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肿瘤、癌症、硬皮病、哮喘、神经痛、神经炎、心脏血管疾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民间蜂螫治病经验与针灸医术相结合发展而成的蜂针疗法,兼有针、药、灸3种作用。 “针”:指蜂的尾刺似针,能刺激人体的经络、皮部,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指蜂针中的蜂针液输入人体,发挥了蜂针液的一系列药理功效;“灸”:是蜂针刺后,局部充血红肿,皮温升高,似有温灸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蜂针疗法的传播 根据出土的文物记载,古埃及、印度、罗马、和中国都曾经以蜂针治疗风湿病,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献也记载盖伦曾经用蜂针治疗风湿病的案例,蜂针疗法后来甚至还传入俄国,为历代沙皇所采用。 19世纪末开始有了关于蜂针疗法系统性的临床研究,1888年维也纳医师特尔,曾用蜂蜇治疗风湿病173个病例,由于相当成功,这种疗法逐渐流传到整个欧洲。一直到20世纪新大陆才有较多蜂针疗法用于风湿病,1935年美国的贝克出版蜂针疗法的专论,可谓集各家之大成。1936年中国也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研究,而到195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进行蜂针液成分的研究,以期更加了解蜂针液,并建立更详细的资料库。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