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是由
工蜂通过螫针由其毒腺和副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
在自然条件下,蜂毒是蜜蜂自卫的一种武器,当它遇到天敌侵犯或人为干扰刺激时,就会立刻通过螫刺释放贮于毒囊中的毒液进行反击,并由其中所含的报警激素乙酸异戊酯等召引同类前来助战。值得一提的是,蜜蜂的这种自卫还击往往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因为其由产卵器特化而成为螫针上具有许多倒钩,当它将螫针刺入生物体时,便不能退出,倘若退出,就会将蜜蜂的毒囊甚至是消化道等一起拉出体外,使之不久而亡。因此,人们利用蜜蜂的这种天性和本能,常常设计一些电击取毒装置,刺激蜜蜂在特定的采毒器上排毒,但却不影响其生命。这就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取毒方法。
科学研究表明,新出房的工蜂毒液极少,随着日龄增加毒液渐增。一头般来讲,6日龄工蜂仅有蜂毒0.05毫克(干蜂毒,下同);11日龄含0.07毫克,15日龄可达0.10毫克(相当于毒液0.30毫克),之后直至18〜20日龄毒腺停止分泌毒液,数量不再增加,平时毒液贮于毒囊,一旦排除便不能再得到补充。
蜂毒的生产与饲料和品种有关。缺少
花粉的10日龄工蜂仅含蜂毒0.056毫克,而不缺花粉的同龄蜂则含蜂毒0.237毫克,二者差异非常显著;东方蜜蜂毒腺不及西方蜜蜂大,含毒量亦不及其多。